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12篇
  1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家蚕天然有色茧品种间性状与茧色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本所保存的12个有色茧蚕品种进行了调查,对其发育性状、生命力、经济性状、蚕茧色度及在紫外光照射处理后的变化、蚕茧含胶率、脱胶溶液中类胡萝卜素与黄酮类物质的吸光度等性状进行了比较。调查发现供试品种中以金黄1、金黄2和金黄4的综合性状最优,可为今后开展天然有色茧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2.
工作总是不推不动,上司这边已是火烧眉毛,下属却在一旁隔岸观火。这样的员工当然应该严肃处理,但大发雷霆的批评或苦口婆心的劝导这两类常见手段都只能治标不治本。  相似文献   
53.
家蚕新品种粤蚕8号(越·春5×航诱7·研7)是我所2006年育成的中·中×日·日四元杂交种。中系越、春5和日系航诱7、研7是经多年高温多湿环境培育而成。2007~2008年参加广东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品审结果表明:该品种繁育系数高,产附好,强健好养,发育快,眠起齐一,茧丝质优,  相似文献   
54.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严重危害家蚕的病原之一。为了探究通过转基因干涉BmNPV非必需基因抑制病毒的增殖,提高家蚕抗性的可行性,选择BmNPV极早期非必需基因ie-2作为靶标,构建转基因干涉载体,通过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家蚕系统A4Pie2H-A和A4Pie2H-B。3龄幼虫添食感染BmNPV后,A4Pie2H-A与A4Pie2H-B的幼虫死亡率分别比非转基因对照品种降低19%和24%;定量PCR结果显示A4Pie2H-A与A4Pie2H-B的幼虫体内的ie-2 mRNA表达量分别为非转基因对照品种的50%和20%,病毒DNA含量分别为非转基因对照品种的32%和12%。此外,2个转基因家蚕系统的全茧量和茧层率与正常家蚕品种比较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干涉BmNPV极早期非必需基因ie-2可以显著抑制转基因家蚕体内病毒的复制增殖,使幼虫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55.
柯柯牙绿化工程是我区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好典型。为社会上有更多的人,能了解到战斗在工程前线上的人的无私贡献精神,这里特转载《新疆日报》的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56.
磷和钾是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我国土壤中磷钾元素主要以难溶性形式存在,作物可利用率低。微生物在土壤的磷钾循环利用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将难溶的磷钾元素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蚕沙堆肥发酵高温期产物中筛选获得一批具有溶磷解钾活性的菌株,并对其中10株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和溶磷解钾能力分析。结果表明,这10株蚕沙分离菌分别为产气肠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沙福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逆境有一定的耐受性,都可以在50℃高温和p H 5~9条件下生长,其中有3株枯草芽孢杆菌能耐受7%Na Cl培养。巨大芽孢杆菌OP6具有较强的释放磷酸钙中磷的能力,而除OP3外的其他9个菌株均有较强的释放钾长石粉中钾的能力。研究结果解析了蚕沙有机肥肥效的微生物学基础,也为后续开发功能微生物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57.
调查与分析桑园在冬季增施蚕沙有机肥和全年单施化肥对土壤中5种重要酶的活性以及桑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蚕沙有机肥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两种施肥方案使桑园土壤中的5种重要酶活性呈现差异:与全年单施化肥相比,冬期增施蚕沙有机肥的桑园土壤中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脲酶(urease,UE)和中性磷酸酯酶(neutral phosphatase,NP)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尤其是桑树根际土壤的PPO酶活性、表层和中层土壤的CAT酶活性提高幅度达到200%~300%;冬期增施蚕沙有机肥使桑园的桑叶产量增加22.6%,桑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31.6%。研究结果提示,增施蚕沙有机肥不仅能增加桑园土壤中的有机质,还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的酶活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土壤对桑树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生物转化和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58.
隐花色素(Cryptochrome, CRY)是植物蓝光的主要受体,参与其调节生长发育及生物钟过程。为研究隐花色素在玉米光形态建成及生物钟调控方面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得到玉米自交系B73的2个ZmCRY1a基因的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ZmCRY1a1和ZmCRY1a2。这2个基因的编码区(coding DNA sequence, CDS)序列长度都为2124个核苷酸,编码70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ZmCRY1a1和ZmCRY1a2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均包含DNA photolyase、FAD binding和Crytochrome C结构域;与拟南芥及其他常见作物的CRY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这2个基因与水稻OsCRY1a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而与拟南芥和大豆等双子叶植物的CRY1氨基酸序列一致性相对较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ZmCRY1a1和ZmCRY1a2在不同器官及响应光质、光质转换及长日照与短日照处理的表达模式。在检测的器官中,ZmCRY1a1的表达丰度均高于ZmCRY1a2;这2个基因在成株期叶片中表达丰度最高,分别是根中ZmCRY1a1的52.1和6.2倍。相对于黑暗下,二者在各种持续光质中的表达丰度均较高,尤其在蓝光和远红光条件下。尽管是作为编码蓝光受体的基因,2个ZmCRY1a的表达却能强烈地响应远红光和红光转换处理。同样二者也能响应不同光周期处理,长日照条件下,ZmCRY1a1的转录在一个光周期内共出现5个峰值,而ZmCRY1a2的转录只有4个峰值;短日照条件下,2个ZmCRY1a的表达出现了极其相似的模式,均在进入黑暗后10 h和14 h时出现2个最高峰。由此推测2个ZmCRY1a可能在玉米光形态建成与开花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小麦光敏色素基因TaPhyB3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小麦品种中国春中克隆了编码光敏色素基因B的脱辅基蛋白,将其定位于4D染色体的长臂上,并命名为TaPhyB3。TaPhyB3的开放阅读框为3501bp,编码一个128kD、具有116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它与水稻、玉米和拟南芥在氨基酸水平上的一致性分别为93%、90%和73%。对不同光线处理7d小麦植株表达的分析表明,TaPhyB3在黑暗中表达最低、在白光下的表达水平最高,在远红光、红光、蓝光和白光下的表达水平分别是黑暗中的2.2、7.7、7.4和37.3倍。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TaPhyB3在小麦幼苗所有组织中都表达,叶片中的表达水平是根的11.4倍。推测TaPhyB3的表达水平与小麦的光形态建成的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0.
由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感染引发的家蚕微粒子病可以通过胚种垂直传播,如能在蚕种人工孵化处理过程中杀灭家蚕微孢子虫,阻断其胚种传播,将有效控制病害对养蚕业尤其是蚕种制造业造成的危害。对家蚕二化性四元杂交组合两广二号的带毒卵进行高温即时浸酸处理,考察浸酸温度和浸酸时间对蚕卵中Nb的灭活作用及实用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卵后20 h的带毒蚕卵用47.5℃或48℃质量浓度为1.075 g/m L的盐酸溶液分别浸渍6.0、6.5和7.0 min,对蚕卵实用孵化率无明显影响;依据蚕卵孵化后饲养至3龄眠蚕用显微镜镜检Nb的数据,测算高温即时浸酸处理对家蚕微粒子病的相对防治效果可达90%~97%。此外,采用Real-time PCR扩增方法,检测高温即时浸酸处理组蚕卵孵化蚁蚕样本中的Nb孢子目标基因的相对拷贝数,较常规浸酸处理组蚕卵孵化蚁蚕样本下降了97%~99%。上述结果表明高温即时浸酸处理对蚕卵中的Nb孢子有显著的杀灭作用,能有效阻断家蚕微粒子病的胚种垂直传播,可作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一种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