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7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农业部要求做好清查收缴和督办工作本刊讯:为巩固2003年专项整治工作成果,继续推进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保障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4月21日,全国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发出《关于继续推进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加强领导,强化部门整治职责,千方百计,做好毒鼠强清查收缴工作。从实际情况看,由于毒鼠强流传时间长,流散面广,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偏远山区、城乡结合部和流动人口较多地区,清查收缴工作还不够彻底,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要按照《关于彻底清缴在农民手中毒鼠强的通知》要求,围绕重点地区继续组织开…  相似文献   
62.
内地第一个确诊禽流感疫情的广西隆安县2月22日被宣布解除封锁。与此同时,据来自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的消息,还有4个最初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地区能否解除封锁正由专家进行验收。  相似文献   
63.
64.
65.
本刊讯 :农业部决定于10月11~15日,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这次农交会突出强调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将对引导农产品生产向全程质量安全控制的方向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第二届农交会的主题仍为:“展示成果、推动交流、促进贸易”,并坚持“精品、开放、务实”的办会原则不变,坚持参展企业的准入条件不变,坚持按行业分馆、按产品分区、以企业为主体的布展原则不变。第二届农交会继续坚持高门槛,参展企业必须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的企业,大中型…  相似文献   
66.
67.
花鲈鱼种日摄食节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雨  刘红 《水产科技情报》1997,24(3):99-103
花鲈鱼种的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其摄食活动主要在白天进行,并以5:00 ̄6:00和15:00 ̄18:00最为活跃,表现出晨昏摄食的特点,花鲈的日摄食强度随日投饲次数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幅逐步减小,日摄食率与日投饲次数之间近似幂函数关系:Y=5.4420X^0.109,饲料的能量转换效率随日投饲次数的增加而提高,日投喂四次时,接近最高值,若继续增加日投饲次数,能量转换效率不再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部分馒头柳苗木进行截干处理进行对比观察实验,截干后的馒头柳苗木树形整齐,径生长较快,同时大大减低了经营成本。值得馒头柳培育者分享和借鉴。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13种中药对荧光假单胞菌(Pseudamonas fluoroscens)的体外抑菌效果,为其在鱼类赤皮病防治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平板打孔法检测荧光假单胞菌对13种中药提取液的敏感性,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不同中药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选择抑菌效果最佳的中药为试验药物,进一步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和静置时间对中药杀灭荧光假单胞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荧光假单胞菌对乌梅、大黄高度敏感,对芦根、黄柏、青皮、车前草、熟地黄、地榆等中度敏感,对柴胡、决明子、贯众、麦冬、青蒿等不敏感.不同中药提取液对荧光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排序为:乌梅>大黄>熟地黄=地榆>车前草>黄柏>芦根=青皮,其中以乌梅的杀菌作用最强,MIC和MBC分别为7.813和15.625 mg/mL.随质量浓度的增加,乌梅提取液对荧光假单胞菌杀灭效果不断增强,14.00~18.00 mg/mL的乌梅提取液能迅速杀灭病原菌,且静置32h后仍具有较强的药效作用.[结论]乌梅提取液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最佳,在14.00~18.00 mg/mL的条件下能够快速杀灭病原菌,在实际生产中可适当加大使用剂量,充分发挥其迅速有效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0.
为了监测上海市养殖对虾中副溶血弧菌致病基因的携带情况及潜在致病株流行情况,采用PCR方法对上海地区不同对虾养殖单位中分离获得的19株副溶血弧菌分离株及1株标准菌株进行6种致病基因的检测筛查,并采用ERIC-PCR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分析。结果发现:19株副溶血弧菌中未检测出携带tdh、ORF8基因,只有1株携带trh基因,而tox RS/new基因携带率较高,19株中有14株检出阳性,基因携带率为73.7%。对能够引起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副溶血弧菌特异性质粒基因的检测中发现,AP1和AP2基因均有3株检测出阳性,基因携带率均为15.8%。通过ERIC-PCR分型技术将20株副溶血弧菌分成7个不同的类群,其分辨力指数DI值为0.811,表明ERIC-PCR具有较好的基因分型能力,分型结果发现该方法能够有效区分不同时间段获得的菌株,而对不同地理位置获得的菌株区分并不明显。以上结果表明从养殖对虾中分离得到的副溶血弧菌致病基因携带率总体偏低,但存在一定的流行风险,需要防范一些新的致病株的流行,这些可以为对虾养殖单位中副溶血弧菌致病流行株的预防控制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