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林业   23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9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介绍了用无机纳米材料改性木材及所获复合材料体系的形成过程、复合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木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尺度的形貌、结构观测与表征,采用电镜技术、能谱技术进行其的组成和化学价态的表面分析,采用微区FTIR分析技术测定纳米粒子在该材料体系中的分布及与木材组分的结合状态,用波谱分析的方法,分析纳米粒子在木材组份中的固着机理。  相似文献   
12.
2,6-二溴-4-硝基苯酚阻燃性能的热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云楚 《林产工业》2002,29(1):30-32
抗流失阻燃剂是当前木材阻燃研究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笔者采用TG-DTA热分析方法研究了2,6-二溴-4-硝基苯酚处理杉木热解过程各阶段的木炭产量和热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经2,6-二溴-4-硝基苯酚阻燃处理后杉木的产炭率由31%增加到45%,炭化阶段的峰温由544K下降到524K,活化能由279kJ·mol~(-1)下降到256kJ·mol~(-1),热解速率常数由1.26× 10~(-19)min~(-1)增加到6.23 × 10~(-18)mol~(-1),淋洗试验的产炭损失率是磷酸氢二铵产炭损失率的1/5。因此,2,6-二溴-4-硝基苯酚不仅对木材具有一定的阻燃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耐淋洗能力。  相似文献   
13.
活性染料的杨木单板染色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廖齐  刘元  邓洪  胡云楚 《木材工业》2005,19(4):39-41
采用价格低、色谱全、来源广、渗透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的活性染料对杨木单板进行仿黑胡桃染色,通过控制染色温度、时间以及促染剂和固色剂用量,可得到很好的染色效果.试验得出较优染色工艺条件为:温度70~80℃,时间3h,促染剂元明粉40 g/L,固色剂纯碱20 g/L.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化学和木材科学与工程具有密切的联系和众多的交叉融合点,学科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和交叉融合为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优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以及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5.
用质量分数为10%的六甲基磷酰三胺溶液(80℃)处理杉木15min,TG-DTG研究表明,样品的热解峰温由410℃降到290℃,残余炭量由17.2%增加到48.2%.垂直以燃烧试验表明,处理后的杉木试样,火焰延续时间不超过20S.将试样用蒸馏水浸泡2d后,其阻燃效果无显著损失.  相似文献   
16.
热重分析和燃烧试验表明,六甲基磷酰三胺与杉木反应15min后,六甲基磷酰三胺使杉木的热解峰温由410℃降低到290℃,残余炭量由17.2%增加到48.2%,处理材用水浸泡处理2天后阻燃效果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阻燃性能的热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膨胀型阻燃体系因其高效低毒的特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研究了以二氨基双酚A、三氯氧磷和三聚氰胺为原料合成磷酰胺类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的反应条件,并用热重分析和灼烧实验方法初步研究了它对杨木粉的阻燃特性.结果表明:用乙醚作分散介质,二氨基双酚A、三氯氧磷、三聚氰胺的摩尔比为1:3:8,回流时间5 h的条件下,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的得率较高、产品质量好;热重分析表明,杨木粉经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处理后,炭化阶段的峰温有所下降,活化能减小,速率常数变大,残余炭量由22.5%增加到36.3%,增加比例达到61.3%;灼烧实验表明,低于230 ℃时,经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处理的杨木粉的灼烧失重大于对照样品,而在高于230 ℃以后,阻燃处理杨木粉的灼烧残余质量大于对照样品;经阻燃处理后350 ℃残余量由24.9%增加到38.4%,比对照样增加54.2%;600 ℃残余量由7.3%增加到22.3%,比对照样增加205%;灼烧残渣为黑色泡沫炭层,具有金属光泽.因此,该阻燃剂在受热时能有效地促使木材形成更多的木炭,并形成石墨样光泽的泡沫炭层.  相似文献   
18.
六甲基磷酰三胺阻燃性的TG—DTG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本探讨了用苯芴酮萃取分光法测定微量锗的实验条件和步骤。结果表明,用此法测定微量锗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准确,是测定微量锗的较了,可用于对植物和食品中的微量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化学和术材科学与工程具有密切的联系和众多的交叉融合点,学科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和交叉融合为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能,优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材以及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将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