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4篇
综合类   1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黄土高原坡耕地退耕还林(草)的生态经济效应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退耕还林(草)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粮食安全问题作为实施退耕还林(草)的基础背景。成为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增长能否产生正效应的拐点。文章分析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的生态经济效应,认为该区实施退耕还林(草)过程中存在生态与经济效益的不协调,不仅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给黄河中下游地区造成了一系列隐患。针对如何实施好退耕还林(草)这项工程,提出了从当地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基本区情出发.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中生态与经济效益协调化的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湖北省丹江口坝区农业生态旅游规划为例,论述了清洁生产技术、节能防污技术、水土保持技术、绿化设计和道路规划等生态技术创新模式,并分析了其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和不同时期间歇性干旱对番茄生长、产量、水肥效果及品质的影响,为不同时期间歇性干旱条件下大棚盆栽番茄科学施用有机肥实现产量高及品质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棚进行盆栽番茄试验,设有机肥施用量和间歇性干旱时期两因素,完全方案设计,共16个处理:有机肥施用量设不施肥(F0)、低肥(F1)、中肥(F2)、高肥(F3),分别为0、600、1200和1800 kg/ha;不同时期间歇性干旱处理设全生育期正常灌水(A0)、苗期干旱(A1)、花期干旱(A2)和果期干旱(A3)。【结果】有机肥施用量与间歇性干旱时期对番茄生长、产量、水肥效果及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正常灌水与中量、高量有机肥(A0F2和A0F3)处理使植株株高、茎粗、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叶绿素含量及地上和地下部分鲜重较高,进而获得高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但番茄果实品质较差,其中A0F2处理的经济产量最高,为67.76 t/ha;PFP随施肥量增加而减小,在A0F1处理中最大;不同时期间歇性干旱与低量施肥不利于植株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较低,在A1F2和A0F2处理中番茄WUE最高且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时期间歇性干旱与中量有机肥处理提高番茄品质,A3F2处理番茄品质最优,维生素C、番茄红素、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较高,分别为3.30 mg/kg、6.28 mg/100 g、22.42 mg/kg及13. 03;而A1F2处理获得较高产量。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得知A3F2及A1F2处理番茄产量较高、水肥效果及品质好。【结论】在番茄的种植中,应根据需求对有机肥施用量和间歇性干旱时期进行科学调控,干旱条件下,于苗期施用中肥可避免番茄徒长使产量较高,于果期施用中肥虽明显降低番茄产量但提高品质的效果最佳,且均可节肥及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
针对毛乌素沙地脆弱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实际,选择毛乌素沙地典型县域榆阳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复合生态系统耦合理论,借助能值理论及分析方法,分析其典型区域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和农牧系统耦合度的演变规律。得出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典型县域农牧耦合度的演变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互补增效阶段、联动增殖阶段、平衡稳定阶段;榆阳区在1995年之前处于互补增效阶段,1995至2005年之间处于联动增殖阶段,2005年以后处于平衡稳定阶段。提出毛乌素沙地典型县域农业生态系统耦合的概念以及农业生态系统进化和生产潜力的解放,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金安桥水电站1#、2#、3#弃渣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各弃渣场岩土基质的颗粒侵蚀及细粒侵蚀特征,结果发现:弃渣场岩土基质均为重砾石土,沿渣场坡面向下,岩土基质颗粒中细粒含量增加,石砾含量相对减小;弃渣场细粒部分中沙粒含量最高,1#、2#和3#弃渣场质地分别为砂质粘壤土、壤质粘土和粘壤土;坡度和雨强是弃渣场岩土基质侵蚀的主要外营力.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弃渣场岩土基质生态恢复的限制因素和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西南干热河谷旱季休闲农田面积扩大的实际,选择旱季初和旱季末2个时段,研究24 h休闲农田温度与农田蒸发量的变化规律及协同关系。结果表明:休闲农田温度曲线和蒸发量累计曲线大致呈现波形函数曲线变化,随着土壤深度和农田覆盖物的增加,曲线依次向后推移,波幅也逐渐变小,表明农田覆盖物对土壤起到一定的稳温和保水作用,可明显降低农田土壤水分散失;休闲农田温度与农田蒸发量的协同函数均呈现正向协同关系,且协同系数普遍较大,随着土壤深度和地表覆盖物逐渐增加,协同关系逐渐减弱,而干旱却有利于协同关系加强,说明在气候干燥区,农田温度升高,农田蒸发量增大,温度与蒸发量的协同关系增强,农田温度仍然是农田蒸发的主要推动因素。故西南干热河谷地区要开发利用季节性休闲农田,就必须做好旱季农田土壤水分的保蓄,增加地表覆盖物,减少农田水分的无效蒸发,为休闲农田的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水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探求云南省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弃渣场的土壤流失特征,以昆明—石林高速公路弃渣场为研究对象,在弃渣场边坡上布设观测小区进行了定位监测,分析了渣体粒径、降雨、堆渣坡度对弃渣场土壤流失的影响以及渣体坡面土壤流失的特点。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影响渣体坡面侵蚀因素的情况下,弃渣场渣体的土壤颗粒粒径越大、砾石含量越高,土壤流失量就越大;降雨量越大,土壤流失量就越大;坡度越大,土壤流失量也越大;在渣体坡面侵蚀中,沟蚀现象比较严重,有的流失强度高达37656 t/km2,且以细沟、浅沟侵蚀为主,细沟、浅沟侵蚀量占沟蚀总量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0月出版定价:$58.00书号:978-7-03-029245-2开本:B5营销分类:农业;生态装帧:平装内容简介:本书主要针对毛乌素沙地耦合农业生态系统产业布局特点,重点选  相似文献   
19.
梁梦玲  胡兵辉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10):2249-2256
[目的]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秋葵生长生理与水分利用的影响,为制定西南高原季节性旱区秋葵丰产节水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5种灌水处理,其中,3种定量灌溉方式,分别为T1(5 mm)、T2(15 mm)和T3(25 mm);2种交替灌溉方式,分别为T4(5 mm与15 mm交替)和T5(5 mm与25 mm交替).分别在秋葵的苗期、花期和成熟期测定其株高、茎粗、叶面积及叶片数;使用Li-6400光合测定仪于上午9:00—12:00测定其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果实成熟期测定叶绿素含量;试验结束后测定其植株的干重、鲜重及根系活力.[结果]与T2处理相比,T5处理秋葵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9.3%、25.0%和35.9%(P<0.05,下同),其根系活力显著增加26.5%,根冠比显著提高13.8%,平均茎粗显著增加18.8%,而在花期时株高减少7.4%,差异不显著(P>0.05);T5处理在叶片光合速率下降不明显的情况下,花期的叶片蒸腾速率较T3处理显著减少33.5%.与T5处理相比,T3处理水分利用率显著降低48.8%,平均茎粗增加7.8%;与T5处理相比,T4处理产量显著减少46.8%,水分利用率显著降低12.2%.从各处理下的秋葵农艺指标结果来看,T1处理的株高、茎粗、叶面积等各项指标均为最小值,发育明显迟缓.从叶面积来看,除T1处理外其余各处理叶面积间差异较小,但交替灌溉下的平均叶面积比定量灌溉(T2和T3处理)小,差异不明显.[结论]适宜水量交替灌溉有利于提高秋葵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及水分利用率,尤其在水量为5和25 mm干湿交替灌溉下各项指标均达最佳状态,可在西南高原地区节水栽培秋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立健全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陕西省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评析了陕西省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总结探讨了陕西省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做法及经验,并提出建立健全陕西省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