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68篇
畜牧兽医   9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1.
制备托曲珠利纳米乳,并考察其质量。选用油酸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油酸等为油相,吐温-80、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蓖麻油-40等为乳化剂,乙醇、PEG400、乙二醇、丙二醇等为助乳化剂,通过伪三元相图筛选出制备托曲珠利纳米乳的最优处方,优化处方为油相O1∶乳化剂S5/助乳化剂C4∶水=1.2∶2.8∶6(质量百分数比)。当Km=3时,伪三元相图所形成的微乳区域面积最大;所制备的纳米乳带有淡蓝色乳光,染色特性证明为为O/W型纳米乳,平均粒径为42.99 nm,分布均匀。试验所制备的O/W型2.3%托曲珠利纳米乳澄清透明,12000 r/m in离心10 m in及分别置于4℃冰箱、室温和60℃4个月溶液不分层、不浑浊,仍澄清透明,性质稳定,托曲珠利纳米乳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92.
鸭源大肠杆菌3种tet基因的多重PCR检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利用肉汤稀释法测定21株鸭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等7种抗茵药物的敏感性,并用多重PCR方法同时检测3种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tetB和tetC).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呈现tetA、tetB和tetC基因阳性,与药敏试验结果阳性符合率76.67%,携带3种tet基因的临床分离鸭大肠杆茵不仅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还对头孢噻肟、...  相似文献   
93.
鸡白痢沙门氏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亚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鸡白痢沙门氏菌的耐药表型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亚型,分别采用微量稀释法及PCR扩增、测序比对法对8株分离自河南的鸡白痢沙门氏菌进行耐药表型检测及ESBLs基因亚型分析.结果显示,8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三代头孢、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耐药较为严重,仅对头孢噻呋/舒巴坦(2∶1)、头孢哌酮/他唑巴坦(4∶1)和头孢吡肟高度敏感.PCR检测表明8株受试菌共检出TEM-1(6株)、CTX-M-65(3株)、CTX-M-90(1株)、OXA-1(2株)和OXA-10(1株)5种基因亚型,其中CTX- M-90为国内外首次检出并命名.CTX-M-90的氨基酸序列与CTX-M-14和CTX-M-65相比均仅发生了1处氨基酸变异(80Ala→ Val或275Arg→Ser),故CTX-M-90亚型属于CTX-M-9亚群.结果提示8株鸡白痢沙门氏菌不仅多重耐药严重,而且携带的ESBL基因型复杂.  相似文献   
94.
为测定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和相关耐药基因分布特点,分析分离株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从河南等7省份不同猪场采集来的疑似猪链球菌患病猪的脑脊液、关节液、肝等部位分离、纯化疑似菌落,采用镜检、16S rRNA基因方法鉴定猪链球菌。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分离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的耐药情况,采用PCR方法检测相关耐药基因(包括编码核糖体甲基化酶的erm基因ermA、ermB、ermC、ermTR和介导外排泵机制的mefA、mefE及msrD基因)分布情况。最终从573份病料分离鉴定出猪链球菌165株,分离率为28.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高达98.1%,对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耐药率分别达96.9%、95.1%、94.5%,有153株菌株对3种抗生素同时耐药。耐药基因检测发现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A、ermB、ermC、ermTR、mefA、mefE、msrD检出率分别为5.4%、81.8%、13.3%、6.6%、11.5%、7.2%、5.4%,其中ermB检出率最高。除发现有93株菌株仅携带1个耐药基因外,分别有30、17、2、1个菌株分别携带2、3、4、6个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在检出耐药基因的菌株中有82.5%(118/143)的菌株仅携带erm基因,有13.9%(20/143)的菌株同时携带erm以及mef、msr基因,另有3%(5/143)的菌株仅携mef、msr基因。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广泛耐药,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在猪链球菌中广泛分布,细菌的耐药性和菌株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基本呈正相关。以ermB介导的核糖体23S rRNA甲基化耐药机制占主导地位,由mefA、mefE、msrD介导的外排泵机制亦存在于分离菌株中。  相似文献   
95.
环丙沙星与粘菌素联合对猪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环丙沙星与粘菌素对分离的猪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两药联用对猪大肠杆菌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实验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对5株大肠杆菌的MIC≥32μg/mL,粘菌素的MIC≥16μg/mL;环丙沙星与粘菌素联用时,FIC指数介于0.09375~0.125,并可同时显著降低两药的MIC值,表现为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6.
97.
猪细小病毒在PK细胞中的增殖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猪细小病毒南京毒株1(NJ-1)、南京毒株2(NJ-2)和7909毒株接种于PK-15细胞,用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研究了猪细小病毒增殖的基本特性与规律。在PK-15细胞中,3个毒株的增殖规律基本相似,均在感染后12h即可检测到荧光,表明其子代病毒粒子产生,随后逐渐增多,在感染后48h荧光几乎遍布所有细胞,随后荧光开始衰减,在84h时病毒引起细胞大面积崩解,荧光呈现岛屿状分布。通过绘制其一步法生长曲线可知,在病毒感染后12h,细胞培养液中的病毒TCID50/ml。为2.0左右,随后逐渐增高,感染后60h3种毒株的TCID50/mL均达到最高,子代病毒粒子向细胞外释放也达到高峰,其后TCID50逐渐下降。培养液中病毒粒子的丰寿期为7h。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福氏志贺氏菌的诱导及其诱导耐药菌MIC与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探讨福氏志贺氏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机制。结果表明,随诱导代数的增加,诱导菌对抗菌药的MIC值亦逐步增大,诱导至30代时,三代头孢对诱导菌的抗菌活性显著降低,MIC范围为2μg/mL-32μg/mL。当对福氏志贺氏菌诱导5代时,已有β-内酰胺酶的产生;诱导至15代时,已有ESBLs产生。诱导至30代时,ESBLs已大量产生。志贺氏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的主要耐药机制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  相似文献   
99.
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从临床分离鸡致病菌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β-内酰胺酶(BLA)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同时测定了多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经鉴定9株致病菌中1株为沙门菌,8株为大肠杆菌;9株致病菌均为BLA阳性,其中有1株为ESBLs阳性;9株细菌对部分抗生素耐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多种抗生素的联合用药能部分的恢复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旨在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
鸡源大肠杆菌的药物抗性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肠杆菌病是早为人们熟知的一种疾病,但很久以来对其危害性一直没有足够的认识。改革开放以后,养鸡业迅猛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大肠杆菌病在各地鸡场此起彼伏,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控制大肠杆菌病,鸡场常在饲料中添加大量的抗生素,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细菌呈现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且耐药水平也越来越高,给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带来极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