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3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310篇
林业   531篇
农学   470篇
基础科学   589篇
  341篇
综合类   2561篇
农作物   367篇
水产渔业   225篇
畜牧兽医   1361篇
园艺   442篇
植物保护   106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317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438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410篇
  2009年   377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自吸喷灌泵自吸过程的非定常流动数值计算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建立一种适合自吸喷灌泵在自吸过程中的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方法,采用 ANSYS CFX 软件,进行仿真自吸喷灌泵自吸过程的数值计算,研究自吸过程中气液混合、气液分离及气液逸出现象,分析自吸过程中泵内部的速度、压力及含气率的变化规律,了解自吸过程的气液两相流特点。自吸泵的整个自吸过程分为3个阶段:自吸初期由叶轮旋转作用排水产生的吸气阶段(t≤0.5 s)、自吸中期由气水混合及气水分离作用产生排气功能的吸气阶段(0.5 s4 s)。自吸成功的关键就是叶轮的旋转迫使叶轮进口处少量的水混合着一部分气体沿着叶轮叶片压力面流动至叶轮出口处并进入正反导叶,然后沿着反导叶叶片压力面流出,表明在自吸过程中气水混合物总是沿着较高的压力面流动。通过采用摄影技术得到多级自吸喷灌泵在自吸初期及中期时泵出口段水柱高度的变化规律,发现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非常相近,不仅两者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而且其结果相差不超过6%。  相似文献   
992.
白细胞分化抗原1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CD14)在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中都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旨在构建猪(Sus scrofa)CD14基因的短发夹RNA (short hairpin RNA,shRNA)干扰载体,包装成慢病毒,转染猪小肠上皮细胞,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相关功能探讨.本研究参照CD14基因(GenBank登录号:EF626695.1)全长编码区序列,设计4个靶向猪CD14基因的shRNA干扰序列,将其克隆至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中,分别命名为pGLV3-CD14-1、pGLV3-CD14-2、pGLV3-CD14-3和pGLV3-CD14-4,以及阴性对照pGLV3-CD14-NC.包装成功后转染猪小肠上皮细胞系IPEC-J2,利用qRT-PCR检测其干扰效率.选择干扰效率最高的慢病毒进行药筛,获得CD14基因稳定沉默的猪小肠上皮细胞系.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黏附实验检测大肠杆菌F18ab和F18ac对CD14基因沉默小肠上皮细胞黏附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4个shRNA表达载体,包装成的慢病毒均能降低猪CD14mRNA表达水平,其中pGLV3-CD14-3慢病毒的干扰效果最好,其干扰效率达到94.6%;CD14基因沉默后F18ab对小肠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显著增强,而F18ac虽然也有上调,但并未产生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CD14基因沉默后的小肠上皮细胞对大肠杆菌F18ab的黏附能力显著增强,CD14基因可能在小肠上皮细胞抵御大肠杆菌F18ab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慢病毒介导的CD14沉默的猪小肠上皮细胞系的建立,不仅为在细胞水平研究CD14基因功能提供了有效模型,也为进一步探究其所在的Toll样受体/白介素-1受体(toll-like receptors/interleukin-1 receptor,TLRs/IL-1 R)信号通路在猪肠道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和抵御病原入侵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利用土著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真菌)与作物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提高作物对土壤磷的利用效率是解决农业生产中磷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在大田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AM真菌对玉米根系的侵染及磷吸收作用,为揭示集约化玉米高效获取磷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田作物玉米的两种种植密度(5104 plants/hm2和9104 plants/hm2)体系为研究对象,在田间原位埋设PVC管装置,通过测定菌丝生长室中的菌丝密度和有效磷耗竭来确定不同种植密度体系条件下AM真菌对玉米磷吸收的作用。【结果】相对于低密度种植群体,高密度群体显著降低了玉米拔节期土壤有效磷的耗竭量,同时增加了玉米地上部的磷含量,即磷吸收效率,增幅达20%; 在玉米拔节期,增加种植密度使根际的根外菌丝生物量(菌丝密度)降低了4%,而非根际土壤中的根外菌丝生物量(菌丝密度)增加了37%; 高密度玉米种植密度群体中AM真菌的根外菌丝对土壤有效磷耗竭的贡献增加了22%。【结论】集约化玉米生产中土著AM真菌依然帮助植株从土壤中吸收有效磷; 高密度体系下玉米对磷的吸收更加依赖于AM真菌。高密度种植增加AM真菌对玉米的侵染、 根外菌丝量和对土壤有效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994.
正河北省是蔬菜生产大省,全省瓜菜播种面积已达2 054万亩,总产8 873万t,蔬菜产业已经成为河北省支柱产业之一。蔬菜产业的发展,强力带动了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推广。蔬菜集约化育苗已成为颇具特色的独立产业,在推进现代蔬菜产业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河北省通过积极开展蔬菜标准园区和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集成推广、蔬菜优良品种筛选示范等工作,有  相似文献   
995.
摘要:早秀28A是以BT型不育系秀水110A作母本、秀水128早熟突变体作父本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粳稻三系不育系,具有败育彻底、早熟,早播可提早抽穗的特性。介绍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和主要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996.
为批量快速准确测定烟叶中的淀粉含量,在原有连续流动法基础上,对淀粉储备液配制及样品前处理过程进行了改进。在淀粉储备液配制过程中,先用蒸馏水,后加高氯酸,淀粉可以很快溶解。在样品前处理中,采用震荡离心替代水浴抽滤过程,可批量快速处理样品。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8%,回收率为9712%~10280%,精密度高,可用于烟叶中淀粉含量的批量快速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研究香蕉(Musa nana Lour.)α-1,4-葡聚糖淀粉磷酸化酶(α-1,4-glucan starch phosphorylase,PHS)基因家族的特征和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香蕉PHS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查找、鉴定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香蕉中共鉴定出2个成员,Ma PHS1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2 784 bp,编码927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104.8 ku,等电点为6.59;Ma PHS2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2 517 bp,编码838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95.09 ku,等电点为6.09。Ma PHS1和Ma PHS2分别含有17个和15个外显子;Ma PHS1和Ma PHS2均含有淀粉磷酸化酶的保守性基序,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  相似文献   
998.
1999年国家首次明确提出"国家科研计划实行课题制"17年来,中国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这一管理体制的具体实践和操作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从课题制框架下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以最大限度保证项目资助方、承担人及其单位的合理利益;如何建立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将有限的科研经费资源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科研项目经费在科研课题管理和预算、执行的质量效率等当下农业科研经费管理日益突出的问题,阐述了提高农业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9.
设计了一套基于机器视觉的青贮饲料质量监测系统。系统在研究辨别青贮饲料质量关键因素的基础上,利用颜色明暗差别和纹理结构特征训练分类样本,采用聚类算法对传送带上饲料进行分类检测,实现了对青贮饲料质量的自动精准监测。该系统在剔除变质饲料的同时建立数据库统计优劣比率和饲料加工信息,为构建饲料质量可追溯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鲽鱼骨蛋白胨的制备工艺并对其在细菌培养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采用乙酸和胃蛋白酶提取鲽鱼骨蛋白胨,以蛋白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对鲽鱼骨蛋白胨作为氮源在细菌培养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鲽鱼骨蛋白胨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0 h、提取温度40℃、料液比1∶50 g/m L、胃蛋白酶加酶量3 000 U/g,在此条件下鲽鱼骨蛋白胨的提取率为55.62%。蛋白胨产品的氨基酸种类齐全。通过细菌培养试验发现,对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鲽鱼骨蛋白胨的培养效果与市售细菌学蛋白胨相似。[结论]鲽鱼骨蛋白胨能够提供细菌生长所需要的氮源营养,可作为氮源应用于细菌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