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选择重庆市中梁山岩溶槽谷中5种土地利用方式(弃耕地、草地、菜地、橘园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法对比分析了土壤总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易氧化性碳、轻组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含量变化,并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各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上下层土壤TOC含量在2.69~13.88g/kg之间,不同植被覆盖类型、耕作方式和施肥是影响土壤TOC分布的重要因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各组分(DOC、EOC、LFOC、POC和MOC)含量在垂直分布上均呈现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差异较大,主要与植被类型、施肥管理、耕作方式以及人为干扰有关。弃耕地含量均比较低,林地和草地受人为干扰较少含量较高,菜地土壤受施肥和翻耕影响,上下层土壤含量差异不大,橘园地上下层土壤5种有机碳组分含量差异均是最大的。弃耕地受之前耕作影响,弃耕时间短,有机质输入量少,POC/MOC值相对较低,菜地受施肥和翻耕影响上下层土壤POC/MOC值相对比较稳定,草地、橘园地和林地0—20cm土壤POC/MOC值均高于20—40cm,下层土壤有机碳比较稳定。0—20cm和20—40cm土壤有机碳及组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0—20cm土壤TOC与LFOC和MO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LFOC与POC之间也呈现显著正相关;20—40cm土层,土壤TOC与EOC、LFOC和MO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MOC与TOC以及EOC和LFOC均呈现正相关性,LFOC与POC之间关系由表土层的显著正相关转变为极显著正相关。下层土壤比上层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强,尤其是土壤TOC、LFOC和MOC能够敏感地反映土壤碳库的变化,可以作为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42.
以香菇品种灵仙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2种试验处理,分别为套免割袋、不套免割袋。试验结果表明,套免割袋与否对香菇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套免割袋处理生物学转化率明显较高,但越夏成功率较低。可使用套免割袋的方法提高香菇产量,但需要加强越夏管理。  相似文献   
43.
对粳稻新品种新稻19号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在河南省11个试验点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稻19号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变异系数较大,均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其中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沿黄地区超级粳稻选育应注重选择较大穗型并兼顾有效穗数多的品种较易达到超高产育种目标。在栽培技术上,应主攻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并协调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4.
粳稻新品种新稻19号产量构成及相关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粳稻新品种新稻19号的主要农艺性状及其在河南省11个试验点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稻19号每穗总拉数、有效穗数变异系数较大,均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其中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沿黄地区超级粳稻选育应注重选择较大穗型并兼顾有效穗数多的品种较易达到超高产育种目标.在栽培技术上,应主攻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并协调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5.
金银花叶片Pn日变化影响因子问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银花为材料,研究了其光合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整个日变化的时间段看,金银花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与气孔导度(Gs)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光合有效辐射(PAR)间呈显著的正相关;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考察多变量系统申各变量间直接及间接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金银花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光合有效辐射,其次是胞间CO_2浓度.  相似文献   
46.
大颗粒球肥氮素释放特性及其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水培养试验、养分释放规律的田间模拟试验和田间肥效试验,探讨大颗粒球肥的氮素释放特性及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静水培养试验表明,大颗粒球肥氮素累积溶出率达到80%所需要的时间较掺混肥延长1 h,两种肥料在7 h氮素基本完全溶解。田间土壤含水量条件下,大颗粒球肥的残留率达30%时所需时间为15 d,较掺混肥延长10 d;氮肥累积溶出率达97%时,大颗粒球肥需要20 d,较掺混肥延长15 d。田间肥效试验表明,同等施肥量条件下,施大颗粒球肥的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氮肥利用率和产量均优于掺混肥,最高产量达13 306 kg/hm~2,较掺混肥增产7.54%;氮肥利用率增加20.4%。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杂交油菜德油6号的轻简高效栽培方式。[方法]在水稻收获后进行了免耕直播、免耕移栽和翻耕移栽3种不同栽培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免耕直播油菜开花后的单株根系、主茎、叶片、花序以及单株总干重均显著低于免耕移栽处理和翻耕移栽处理,但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免耕直播油菜开花后主茎干重所占单株重的比例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免耕移栽处理和翻耕移栽处理。免耕直播处理的油菜单株角果数显著低于免耕移栽处理和翻耕移栽处理,而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以及经济产量在3种不同栽培方式处理间均差异不显著。[结论]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方式是一项重要的简化省工、节本增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48.
6.接种 (1) 适期:原则上一年四季气温在7℃以上,30°以以都可下接种,但以10~12月为好,元月份气温低。春季接种后若采取措施,如加盖薄膜或搭棚遮雨,防止雨水打湿复土,效果也是很好的。 (2) 方法:段木接种用台钻、手电钻  相似文献   
49.
对稻属的合理分类和种间关系的澄清不仅对稻属遗传资源的高效利用至关重要,而且也与稻属资源的合理保护密切相关。故本文概述了稻属植物的分类、基因组型及基因组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0.
以金银花、马铃薯和苎麻为材料,研究了药材植物、粮蔬兼用植物和纤维类经济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情况及其对光合有效辐射响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金银花、马铃薯和苎麻3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且均为第1个峰持续时间较短、第2个峰持续时间很长,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第1个峰期间金银花与苎麻比较一致,而第2个峰期间马铃薯与苎麻比较一致;此外,3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可用对数、线性、二项式等数学函数来描述,但以二项式描述更确切,依据各供试植物的二项式方程计算出光饱和点金银花为1 086.3 μmol/m2·s、马铃薯为1 160 μmol/m2·s、苎麻为1 141 μmol/m2·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