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77篇
  26篇
综合类   78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林窗边界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川西亚高山针叶林边界木树冠对林窗干扰的响应,对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类型森林中边界木的数量、树高、胸径和偏冠率的分布。结果表明:一些林窗的个别边界木个体较小,但大多数边界木个体与群落乔木层中主要树木的个体大小相一致,一个林窗中边界木的平均高度可以用来表示林窗的高度;约1/5的边界木未出现偏冠现象,绝大多数边界木的偏冠率在0.5~0.7之间(占61.72%),不同树种间的偏冠有显著差异;单个林窗的边界木最少为5株,最多为17株,平均每个林窗拥有9.51株边界木。  相似文献   
92.
在广泛调查四川油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油桐生产不景气的原因。指出在油桐衰败过程中,经济因素起了主要作用。根据油桐林分布的特点及群落特征划分出了五个油桐林经营类型,并就每一类型提出了增强其防护功能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经营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93.
四川盆周西缘水杉人工林林地立地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划分水杉林地立地类型基础上 ,采用评分法 ,选择土壤养分等级、土壤B(或AC)层质地、黑土层厚度、土体石砾含量以及有效土层厚度 ,评价了水杉人工林地立地质量 ,并分析水杉林地立地生产力 ,通过建立水杉现有林分生长模型 ,指出经营管理措施同样影响立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94.
四川是中国核桃主产区之一,核桃是天然的保健食品,但目前缺少可用于休闲食品开发的核桃品种.果仁类休闲食品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方便食用(邱泼等,2012).‘川米核’核桃坚果小,壳薄,味道浓,是针对休闲食品开发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95.
王景燕  龚伟  胡庭兴 《水土保持学报》2012,26(2):155-160,164
通过对川南坡地进行退耕试验,研究坡地退耕成慈竹林、杂交竹林、桤木+慈竹林和弃耕地对土壤腐殖质及团聚体碳和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地退耕5年后土壤腐殖质(胡敏酸、富里酸和胡敏素)、活性腐殖质(活性胡敏酸和活性富里酸)及团聚体碳和氮含量、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和胡敏酸E4/E6值,以及可浸提腐殖质(胡敏酸和富里酸)、活性腐殖质及>0.25mm各粒径团聚体碳和氮分配比例均增加,并呈现出慈竹林>杂交竹林>桤木+慈竹林>弃耕地>农耕地的变化规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含量及其分配比例随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增加呈现出"V"形变化,其最小值分别出现在2~1mm和0.5~0.25mm粒径。说明川南坡地退耕对增加土壤腐殖质及团聚体碳和氮含量、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和促进土壤碳固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6.
胡慧蓉  胡庭兴  谭九龙  迟西文 《土壤》2014,46(4):630-637
华西雨屏区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结合过渡地带,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退耕还林重点工程区。通过野外调查与实验室分析,对该区30年的桤木林、水杉林、柳杉林、慈竹林、次生林与荒草地等6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剖面全量氮磷、速效氮磷钾和有机碳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氮磷钾含量有差异,表土层差异明显。表层0~20 cm土壤全量氮磷含量为桤木林慈竹林柳杉林水杉林次生林≈荒草地,速效氮磷钾合计总含量为桤木林次生林≈水杉林柳杉林慈竹林荒草地,森林植被下土壤氮磷钾含量高于荒草地,其中,桤木林土壤全量氮磷与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80 g/kg、7.94 g/kg、73.15 mg/kg、64.97 mg/kg和183.45 mg/kg,高于其他林地表土。2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储量在表土层与剖面中变化趋势一致,为桤木林慈竹林柳杉林水杉林荒草地次生林;全磷储量变化稍有不同,但桤木林与慈竹林仍为最高,而次生林最低。3所有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有机碳密度均有明显的表聚性,但垂直剖面变化趋势不明显。土壤有机碳密度在表土层与全剖面的变化趋势一致为桤木林柳杉林慈竹林荒草地水杉林次生林。4紫色土区植被类型与土壤母质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经过30年的植被恢复,桤木林在土壤肥力发展与固碳能力方面均有明显优势,针叶树中柳杉好于水杉。  相似文献   
97.
从2008年1月至12月,对华西雨屏区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试验,应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分析系统和气压过程分离(Barometric Process Separation,BaPS)技术分别研究了4个氮沉降水平0(CK)、5(L)、15(M)、30(H)g N.m^-2.a^-1下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和月动态。结果表明,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各处理土壤呼吸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份;氮沉降初期,各处理土壤呼吸差异不明显,5月份以后各氮沉降处理土壤呼吸开始表现出抑制效应,随着施氮浓度的增加,抑制效应愈加明显(CK〉L〉M〉H);土壤呼吸日变化基本呈现单峰曲线,呼吸速率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00—16:00。随着氮沉降的增加,对土壤呼吸产生的抑制效应增强,这可能与光皮桦林土壤本身的氮素状态有关。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指数正相关关系,对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偏相关分析得出,温度能解释土壤呼吸的大部分变异(50.1%-79.8%),是影响光皮桦林土壤呼吸的主导因子。随着氮沉降浓度的增加,土壤呼吸的Q10值减小,表明氮沉降可能降低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98.
巨桉凋落叶分解初期对小白菜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巨桉凋落叶化感物质对受体植物光合效率及光合机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向栽植盆中直接施加巨桉凋落叶的方法,模拟巨桉凋落叶化感物质自然释放过程,分别设置0、20、40、80、120g/盆等5个巨桉凋落叶施用水平,选择受体作物小白菜进行盆栽控制实验。【结果】随着巨桉凋落叶施用量的增加,小白菜的各种色素含量显著下降,叶绿素a降幅最大,最高处理量(120g/盆)的小白菜叶绿素a比对照降低了67.3%;Pn-PAR曲线和Pn-Ci曲线的曲角也不断减小,光饱和下AQY、Pmax、Lsp、Lcp、Rd以及CO2饱和下CE、Pmax、Rp等拟合参数也呈总体降低的趋势,Ccp逐渐升高,Csp无明显规律;光适应下Fo'、Fm'、Fs、Fv'/Fm'、ΦPSⅡ、qP、qN等叶绿素荧光参数值也显著下降,80和120g/盆两个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论】巨桉凋落叶分解初期释放的化感物质显著地抑制了小白菜的光合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光抑制特征,光反应系统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99.
农业高科技生态园区是现代科技与农业有机组合的产物,园区建设力求将景观元素与高科技农业生产相结合,集科研、教育、生产、示范、观光于一体,同时注重景观设计的民族性和植物造景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100.
云杉天然林分生境条件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数量化理论(Ⅰ)等数学方法筛选出对云杉生产力影响极为显著的生境因子,并依据这些因子采用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云杉分布区天然林分生境条件进行数量分类,提出云杉分布区产区大地貌生境区植被型生境组局部地形生境型土壤生境类型级5级分类系统,将川西北高山产区划分为2个生境区、5个生境组、11个生境型和17个生境类型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