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4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蒽酮比色定糖法实验条件的改进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文献介绍的7种蒽酮比色定糖法实验条件和经改进的实验条件等8种方法对5种主要水生蔬菜品种进行含糖量测定,并与斐林试剂滴定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实验方案(1ml糖待测液加入5ml的1%蒽酮-浓硫酸溶液,96℃水浴加热3min完全显色反应)的测定结果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批量样品的微量分析测试。  相似文献   
22.
矮生豇豆M2畸变株的同工酶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志辉  陈禅友  雷刚  张凤银 《种子》2001,(4):13-13,16
采用^60Coγ射线对美国矮生豇豆的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对在M2代中经田间表现株选得到的畸变株逐个进行酯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同工酶鉴定。结果表明,经23000rad^60Coγ射线辐射美国矮生豇豆的M2代10个畸变株中有5个单株发生不同程度的谱带变化,被鉴定为突变株。  相似文献   
23.
对豇豆熟性的两个主要构成性状(开花前天数和第一花序节位)进行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早熟品种作母本时F1代表现为早熟超亲,晚熟品种作母本时F1代为中间偏早的不完全显性,母本影响较大。在F2代,开花前天数呈单峰状曲线连续分布,第一花序节位呈多峰状曲线连续分布。开花前天数比第一花序节位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大、遗传变异系数小,对嫩荚始收前天数的通径系数高,因而对热性影响较大,故在品种选育过程中要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4.
以豇豆为试材,采用在豇豆生殖生长时期即结荚期摘除部分叶荚的方法,分析了结荚期摘除叶荚后豇豆植株的落花率、成荚率、产量、叶绿素含量以及荧光光谱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初荚期摘叶1/4、摘叶1/3、摘叶1/2植株的落花率均升高,摘荚1/4、摘荚1/3植株的落花率均低于对照。盛荚期摘叶1/4、摘荚1/4、摘荚1/3植株的落花率均低于对照,而摘叶1/3、摘叶1/2的植株落花率高于对照。其中,盛荚期摘叶1/2的豇豆植株落花率最高。在豇豆结荚期摘叶摘荚处理后,植株的成荚率、产量都低于对照。此外,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反射指数(PRI)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且R2达到0.80以上。Fv/Fm、PRI、叶绿素含量、落花率与产量的相关性不强,表明还有其它因素对豇豆产量的高低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5.
简要介绍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已在实施、湖南省的综合改革在加快推进,结合实际分析了市、县基层气象部门面临改革带来的巨大压力,提出了基层气象部门要从5个方面做好适应国家综合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6.
以食用菌栽培基质为试材,采用新型环保消毒剂CTP-3和微波方法,研究了100%、50%、25%、10%、5%、2.5%6种CTP-3浓度和30、60、90、120、150、180、210、240、270、300s10个微波作用时间对食用菌常用栽培基质中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的灭菌效果,并选取其中最难以清除的菌体使用微波和消毒剂共同作用,观察杀菌效果。结果表明:消毒剂作用时,枯草芽孢杆菌在CTP-3 25%浓度下还有生长;大肠杆菌和木霉菌在消毒剂浓度为10%之后才有生长;而微波作用菌液时,大肠杆菌在微波240s后全部杀完,木霉菌在微波210s后全部杀完,而枯草芽孢杆菌在270s才全部杀灭,所以枯草芽孢杆菌是最难彻底清除的细菌;当消毒剂稀释10倍,并微波处理180s共同作用后可以完全杀菌。  相似文献   
27.
苦瓜种质资源的形态学性状和营养成分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苦瓜种质资源的形态学性状和营养成分具有多样性,为比较各种特征性状变异程度的大小,本试验在对44个苦瓜品种(系)的26个形态学性状调查以及反映果实营养成分的5项指标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在形态学性状方面,果形、果色、单果重、瓜瘤的大小,单瓜的种子数在品种(系)之间差别大,而植株的分枝性、瓜横茎以及种子的花纹等性状则差别小;(2)在营养成分方面,含水量在品种(系)间差别最小,而蛋白质含量差别最大,其次是维生素C的含量。  相似文献   
28.
试验对豇豆(Vigna unguiculata)叶片进行了叶绿素荧光仪和光谱仪参数的测定,以及用传统方法测定了叶片叶绿素含量,筛选了17个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AR与NPQ、Y(NPQ)、Fm差异极显著,Y(Ⅱ)与Y(NO)差异极显著,q L与PRI差异显著,呈显著负相关,其他指标间差异都不显著。CRI1与CNDVI差异显著,CNDVI与CRI1、PRI差异显著,呈显著负相关,与ARI1差异极显著,呈显著正相关,NDVI与PSRI差异极显著,呈显著负相关。通过逐步回归得到的6个显著指标对叶绿素的直接作用为:Y(NPQ)(X6)ARI1(X15)Fm(X8)PRI(X14)q L(X3)NPQ(X4)。Y(NPQ)和ARI1两个自变量对目标性状具有较大的直接通径系数,q L和NPQ对叶绿素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较小。NPQ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Y(NPQ)、Fm、PRI、ARI1发生的,PRI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ARI1发生的。可以采用回归方程快速拟合豇豆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值。  相似文献   
29.
喷施细胞分裂素对长豇豆产量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长豇豆产量,在塑料大棚直播栽培条件下,以长豇豆柳翠、早翠、矮虎和地豆为材料,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在现蕾期叶面喷施细胞分裂素,分别于喷后7d、14d、28d和42d取豇豆三出复叶的中间小叶测定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等生理生化指标,并比较喷施前后长豇豆的产量和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喷施细胞分裂素后7d和28d各长豇豆品种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比各对照品种分别提高89.04%和73.44%,差异极显著;喷药后28d和42d各长豇豆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比各对照品种分别提高72%和45.85%,差异极显著;喷药后14d和28d各长豇豆品种叶片中丙二醛含量比各对照品种分别降低25.21%和28.22%,差异极显著;喷药后42d各长豇豆品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品种提高47.65%,差异极显著。喷药后,各长豇豆品种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喷施后平均增产13.99%,差异极显著。喷施细胞分裂素能有效提高叶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叶绿素的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从而达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0.
胡志辉  杜振海  陈禅友 《种子》2016,(11):40-45
采用改进的低温液氮样品制备技术,运用SDS-PAGE方法对24个不同耐湿性基因型豇豆在开花结荚期和苗期做叶片全蛋白电泳图谱分析.根据两个时期各参试品种的亚基信息分别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了2个系统聚类树.结果表明:在开花结荚期受湿涝害后,24个不同耐湿性的长豇豆品种叶片蛋白质亚基分布存在着明显差异.其聚类成4个品种群,中等耐湿的16个品种在0.40距离处首先聚为一类,对湿涝极敏感的美国地豆独成一簇且在最大距离0.81处才与其余23个品种最终聚为一类.在开花结荚期和苗期两个时期间,长豇豆品种叶片蛋白质亚基分布差异很大,而同一时期内差异较小,12个品种的聚类树明显依两个时期聚为不同的簇,在0.39距离处苗期所有品种聚为一簇,而在0.63距离处开花结荚期所有品种聚为另一簇,两簇在0.75距离时聚为一类.说明长豇豆植株蛋白质表达的时序性差异大于基因型差异,因此不同时期鉴定可能会得出不一致的结论.苗期叶片蛋白质类型丰富,是植物生长发育最活跃而复杂的时期,故选择苗期鉴定具有鉴定方便和信息丰富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