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
国内外深松铲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松技术是保护性耕作重要技术之一,深松铲技术标志着深松技术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渐实施农田保护性耕作,深松技术的研究及深松铲的研制已经受到科研领域的重视,且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现有深松铲的类型、特点、松土原理及影响因素,阐述了国内外深松铲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及研究进展,分析了新型弧状深松铲深松机的理论及优化,提出了有关国内深松机发展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皮穰分离技术,将玉米秸秆去穰取皮后,以秸秆皮为刨花原料,落叶松单宁树脂为胶粘剂,选用两种典型的不同形态的刨花制造玉米秸秆刨花板;通过测试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分析研究了刨花形态对板材力学指标及吸水膨胀率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原料破碎得越细越有利于提高玉米秸秆刨花板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晋南麦后直播短季棉主要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2011—2013年优异短季棉品系生育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的比较,并分析不同年份各性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晋南地区在短季棉育种中取得了巨大进步,生育期缩短至105 d以内,铃大、衣分高,产量显著提高,纤维品质符合纺织工业要求,有的甚至达到优质棉标准;筛选出6个早熟、高产、优质的品系。有些品系个别性状(如高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长、比强度高)非常优异,可通过杂交、回交等手段将优良性状聚合,打破遗传负相关,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短季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灰色关联分析在吉林省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2000-2007年影响吉林省粮食生产的因素,通过计算各因素关联度大小,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耕地播种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为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结合Eviews软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出吉林省未来3年粮食总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适宜在山西省运城市示范种植的早熟棉材料,依据2015年、2016年和2018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进行的黄河流域棉区早熟组区域试验结果,对20份早熟棉材料进行了产量比较,筛选出各年度试验中产量较高的材料,并对其植株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各参试材料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其中邯郸818最高、石早2号最低;2016年CRIZI40203产量最高,与中棉所50号除外的其他品种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2018年中棉所1602产量最高,且与其他品种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选择邯郸818最高、石早2号、CRIZI40203和中棉所1602进行指标分析,结果显示,4份高产材料的各农艺性状指标平均值分别为生育期100d、株高53.9cm、第1果枝节位4.9节、果枝数9.2台/株、单株成铃7.9个/株、铃重5.0 g、子指10.7 g;纤维品质中,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和整齐度均达到了品种审定要求;皮棉总产量为1 191.90~1 689.45 kg/hm~2,差异较大,与不同年份的种植密度和衣分不同有关。依据分析结果,可以明确育种方向,加快适宜运城市种植的早熟棉材料的种质创新及选育。  相似文献   
16.
富集文库-菌落原位杂交法筛选栉孔扇贝的微卫星标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微卫星富集文库─菌落原位杂交法,筛选得到了40个栉孔扇贝的微卫星标记.用固定了(AG)15和(AC)15探针的尼龙膜(Hybond N )捕捉含有微卫星DNA的片段,经洗脱、PCR扩增和TA克隆,构建栉孔扇贝的微卫星富集文库.利用ECL试剂盒(Amersham公司)标记的(AG)15和(AC)15探针进行菌落原位杂交筛选微卫星富集文库,阳性克隆经测序获得微卫星DNA.富集文库中1200个重组克隆经过菌落原位杂交后,532个(44.3%)为阳性克隆.任意挑选100个克隆测序,结果显示所有的克隆都至少含有一个微卫星位点.利用软件设计了65对特异性PCR引物,40对能扩增出清晰的带谱;利用48个栉孔扇贝个体评价微卫星位点,分析表明37个位点具有多态性.不同的位点获得的等位基因数目为2~14个不等,37个多态性位点共获得25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获得7.0个等位基因.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及多态性信息含量值(PIC)的范围分别为0.1000~1.0000、0.1197~0.9831和0.1172~0.9782.结果表明,富集文库─菌落原位杂交法适合大规模筛选目标物种的微卫星标记.  相似文献   
17.
畜禽舍环境对家畜的健康、生长及遗传潜力的发挥等有重要影响。随着设施、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的迅猛发展,对畜禽舍环境进行控制、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是目前畜禽业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的畜禽舍监控系统虽然还在发展阶段,但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自动控制温湿度方面已经比较成熟。如何准确的控制有害气体的浓度,以及微生物以及颗粒是我们未来研究的方向,实现远程控制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棉花增产幅度应用的局限性、算数平均数在品系适应性和稳定性评估中的局限性及统计学上P值误用的现象和原因,并提出合理应用的建议,指出在棉花育种中必须准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西南部黄土高原棉区的气候特点及生产实际,对小麦收获后不同的棉花移栽方法进行借鉴和实践,从秸秆营养钵加基质育苗、人工移栽到立体式工厂化基质育苗、机械化移栽,进行移栽棉生育调查,最大化提高麦后棉生产潜力,逐步完善当地麦棉两熟耕作制度,为促进粮棉产业协调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省工节本,减轻劳动强度的现代产业技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总结前人研制的人工瘤胃基础上加以改进,自行设计制作了一套新的单外流瘤胃体外连续培养系统。该装置的特点是发酵罐独特的密封设计,发酵罐可更换式内网代替以往的尼龙袋,及独特的搅拌方式设计。通过内网孔径、搅拌方式及稀释率的调整,可提高人工瘤胃发酵的仿生性能。为了验证新设备的稳定性和可行性,设计了稀释率对瘤胃体外连续培养系统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试验采用对照试验设计,设计2个稀释率,每小时分别为发酵罐体积的3%和6%,即缓冲液流量分别为0.5和1 mL/min,日喂料量也随之分别为12和18 g。每个稀释率为一组,每组设3个重复,活体羊为对照组。分别测定瘤胃和发酵罐内的pH、NH3-N和挥发性脂肪酸质量浓度,以评定人工瘤胃体外连续培养系统的模拟效果。系统运行的第3天~第5天为样本采样期。试验结果表明:当日粮精粗料比为30:70时,随着稀释率的提高,pH逐渐升高,NH3-N质量浓度下降。乙酸、丙酸与丁酸的摩尔比例和总挥发性脂肪酸质量浓度间差异不显著。在试验条件下,日粮精粗料比为30:70时,瘤胃体外连续培养系统的稀释率为3%时,与活体羊最接近。认为瘤胃体外连续培养系统的稀释率应与相应日粮类型及(或)营养水平的瘤胃食糜外排速度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