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5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多年来,部分烟区劳动力缺乏、经济相对落后、科技应用水平低,导致在烟叶收购入户预检环节依然采用传统落后木质打捆器械作业。为了解决在入户预检环节烟叶打捆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烟叶电动打捆机利用电动机械技术对传统木质打捆器进行彻底改造设计,采用电力驱动代替人力劳动,实现自动化作业;同时将立式打捆变成水平打捆,便于操作。应用效果表明:机械较传统木质打捆器作业方式提高效率2.3倍,较大地节约了时间、劳力及成本,在推动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自动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2.
23.
于暴雨频发的华南雨季(2009年5月-8月)对粤西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水体和底泥进行调查,研究在强天气干扰条件下养殖池塘细菌数量动态及多样性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水体异养细菌在104-106 cfu?mL-1间波动,弧菌数量在养殖初期高达105 cfu?mL-1, 虾池301# 和404# 自6月18日开始施用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微生态制剂后,其弧菌(Vibrio sp.)数量维持在104 cfu?mL-1以下,403# 和305# 波动较大且多次超过105 cfu?mL-1;4口虾池水体弧菌与异养细菌的数量比值在养殖初期均超过20%,之后301# 和404# 保持在12%以下,403#和305# 在养殖后期分别达到21%和33%。底泥异养细菌先升高后稳定,弧菌数量除305# 较稳定外,其他虾池波动较大(103-107 cfu?g-1)。施用微生态制剂池塘301#和404#水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前期降低,305#和403#较前期升高;底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则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群落的丰富度、常见种的优势度和群落均度较前期有所降低。结果表明,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可在气候多变的情况下保持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相对稳定,抑制弧菌滋生,降低微生态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24.
25.
从5个方面论述了生态条件下国有林场国有林经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6.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泡腾片中钙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娟  刘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558-14559
[目的]研究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泡腾片中的钙含量。[方法]用湿法消化样品,使用20.0g/L的氧化镧为掩蔽剂,在波长422.7nm处,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样品中钙含量。[结果]改进后的湿法消化设备简单,普通的实验室都可进行钙含量测定,Ca^2+在2-20μg/ml浓度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回收率为91.58%-99.2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4%。[结论]该方法迅速、简便、准确,适用于保健品中钙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7.
为筛选新的益生菌菌源,从罗非鱼养殖系统分离筛选6株有机物降解菌,研究其对罗非鱼饲料浸出液和饲料原液的降解能力以及菌株对碳源的利用能力。结果表明6株菌对饲料浸出液的有机物均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实验72 h后,菌株D51对饲料浸出液有机物的降解率最高,达53.49%,其次为菌株D11,降解率为48.83%。各菌株对饲料原液的有机物均具有明显降解作用,菌株D51、D11和D45的降解效果最好,实验15 d饲料原液的COD分别降低了52.46%、46.03%和46.03%,饲料干重分别减少了58.25%、53.08%和52.08%。各菌株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有所差异,菌株D45对31种碳源表现出很强的代谢活性,菌株D51和D11次之,菌株D52和D53对碳源的利用能力相对较低。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D11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菌株D45、D51、D52和D53属于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 sp.)。鉴于菌株D11、D45和D51对有机物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可将其作为降解养殖池塘有机物的备选菌株开展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28.
虾池浮游微藻与养殖水环境调控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虾池中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和对虾的健康养殖有着密切关系,一些有益微藻能调节水体溶氧量(DO)和酸碱度(pH),吸收氨氮(NH4-N)和亚硝氮(NO2-N)等有害物质,有效地调控养殖环境。但一些能分泌毒素的微藻也会给对虾的健康生长带来危害。数量和生物量占微藻总量比例均较高的浮游微藻优势种对整个虾池微藻群落结构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主导着微藻群落的功能发挥。不同养殖模式、养殖季节、养殖地域以及养殖阶段虾池中浮游微藻的优势种类分布、多样性等群落特征有差异。浮游微藻群落中优势种的变动规律和虾池中各种环境因子的动态密切相关,环境因子的变动会影响浮游微藻群落结构的变动。文章综述了对虾养殖生产实践中浮游微藻群落结构和生态调控特征的研究概况,并对在养殖中构建优良微藻藻相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
强降雨对粤西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强台风"莫拉菲"环流云系带来的持续强降雨天气前后(2009年7月14日和7月28日),对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凡纳滨对虾半集约化养殖土池的水样和泥样进行调查,研究施用微生态制剂和未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水体及底泥中的异养细菌、弧菌和芽孢杆菌的变化情况,并利用BIOLOGECO微板对水体和底泥的微生物群落代谢变化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水体和底泥中的细菌数量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在强降雨前后基本保持稳定;未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在强降雨后,水体的弧菌数升高,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显著降低(P0.05),水体和底泥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率变化明显。研究结果表明,与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相比较,未施用微生态制剂的虾池在强降雨后,水体及沉积物环境波动变化明显,强降雨对其水域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建议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并针对恶劣天气采取有效措施,以稳定虾池水体及沉积物的微生物生态。  相似文献   
30.
对4个凡纳滨对虾海水滩涂养殖池塘的浮游微藻进行定期跟踪调查,并对其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共检出浮游微藻6门91种,其中蓝藻30种,绿藻15种,硅藻37种,甲藻5种,裸藻两种,金藻两种。优势种有顿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显微蹄形藻Kirchneriella microscopica、微小多甲藻Peridinium pusillum、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加德纳鞘丝藻Lyngbya gardneri、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rina、盐泽颤藻Oscillatoria salina、微小念珠藻Nostoc microscopicum、易略颤藻Oscillatoria neglecta、威利颤藻Oscillatoria willei等。在养殖前期浮游微藻的个体数量介于5.12×104~95.41×104ind/L之间,生物量为1.95~118μg/L,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84~2.16,绿藻类和硅藻类较为常见;到养殖中后期浮游微藻的个体数量介于66.11×104~1.28×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