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111篇
农学   148篇
基础科学   119篇
  99篇
综合类   533篇
农作物   65篇
水产渔业   50篇
畜牧兽医   441篇
园艺   138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基于机器视觉的树木图像实时采集与识别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树木图像的实时采集与识别技术 ,以及树木图像处理及分析软件系统的开发 ,并自行设计制作了室内模拟实验系统。树木图像处理技术包括图像的获取、图像的增强、图像边缘检测、图像分割和图像的特征提取与识别。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分离施药目标与非施药目标提供依据 ,有助于精确农药喷雾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2.
钱塘江流域水土流失特点和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遥感技术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钱塘江流域水土流失及其动态进行分析.钱塘江流域省内水土流失量占全省总流失量的47.66%.钱塘江中上游的金衢地区是水土流失较严重地区,面租达3955km2,占该地区山地面积的23.25%,衢州市近10年(1981~1990年)间统计,水土流失面积由原来的1586km2增加到2675km2,扩大68、66%;以经济林为主的常山县开发过程中强调水土保持措施,但流失面积仍扩大47、38%;.以用材林为主的开化县水土流失有急剧上升的趋势。文章讨论了钱塘江中上游近期水土流失的特点并提出综合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3.
低温条件对树木质量无损检测的准确度有重要影响。然而,在研究温度与木材电阻关系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测量温度变化过快和难以稳定的技术难题。为解决电阻测量试验中温度波动带来的统计偏差,研究设计了一种木材电阻测量自动控温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温度设置、温度控制、温度监测和电阻测量4个功能模块。通过单片机控制电风扇运行速度等使木材达到目标温度并维持温度稳定;利用传感器技术监测木材和箱内环境实时温度。重复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装置可在-70~70℃范围内实现温度变化速率的自动调节,消除冷冻木材电阻测量过程中温度变化快和平衡难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为水稻紫色叶舌标记性状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品种鉴定、制种除杂和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日本晴(叶舌为绿色)与WPB-1(叶舌为紫色)作为亲本,通过系列杂交、自交与回交构建BC1F4代群体,通过表型统计与遗传分析,结合表型混样池的GSR 40K SNP芯片检测,筛选出存在差异的分子标记位点,进而定位目标基因可能存在的区段。【结果】水稻叶舌颜色性状至少受2个基因控制。当2个基因均为显性时叶舌表现为紫色,否则表现为绿色,且2个控制基因为显性互补效应;筛选出与叶舌颜色性状相关的差异位点27个,分别位于第2、3、4和8染色体上。【结论】研究群体中位于第4染色体目标区段上的1个目标基因有可能是Os04g0557500,该基因控制花色苷的积淀;另1个基因有可能是未被发现的新基因,需进行后续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大豆是主要的粮油兼用作物,东北三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大豆气候生产潜力高产稳产性区域分布及其变化特征,明确不同区域限制大豆高产稳产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可为东北三省大豆合理布局、防灾避灾以及高产稳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1981年为时间节点,将研究时段划分为1961—1980年(时段Ⅰ)和1981—2019年(时段Ⅱ)两个时段,利用调参验证后的DSSAT-CROPGRO-Soybean模型模拟研究区域大豆潜在种植区各站点气候生产潜力,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大豆气候生产潜力高产稳产性区域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结合大豆冷害和干旱指标,明确不同高产稳产性区域冷害和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统计方法,明确限制大豆高产性和稳产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因子。【结果】(1)与1961—1980年(时段Ⅰ)相比,1981—2019年(时段Ⅱ)大豆潜在种植区增加2.81×106 hm2,占研究区域总土地面积的3.57%;(2)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稳产区面积占比减少,其中高产稳产区面积占潜在种植区内总土地面积的比例由17.67%减少到17.11%,高产不稳产区占比由13.54%增加到15.13%,低产稳产区占比由34.98%增加到38.17%,低产不稳产区占比由18.58%减小到18.49%;(3)研究时段内,大豆生长季冷害发生频次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高产稳产和高产不稳产区冷害特别是严重冷害发生频次高于低产稳产区以及低产不稳产区;大豆生长季轻旱和中旱发生频次增加,重旱发生频次减小;(4)大豆产量变化与冷害发生频次呈负相关关系,产量变异性的变化与冷害和干旱发生频次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三省大豆潜在种植区呈北移西扩趋势,可种植面积增加;大豆高产不稳产和低产稳产面积增加,高产稳产区和低产不稳产区面积减少;不同高产稳产性区域内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不同,低产区较高产区总体低温冷害发生频次高,不稳产区较稳产区干旱发生频次高。但在高产稳产性变化区域,冷害发生频次下降,干旱发生频次上升。总体而言冷害是大豆高产性的主要限制因子,冷害和干旱是大豆产量不稳定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6.
为开发RNAi转基因作物的田间可视化鉴定方法,以DNA嵌合染料SYBR Green I为材料,采用设置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特异性引物的手段,建立了一种快速、低成本、可视化的RPA用于转基因大豆‘B5C9123-5’的检测。结果表明,在靶标不存在时,RPA体系中游离的SYBR Green I染料使溶液呈现较弱的黄色荧光。在靶标存在的情况下,RPA扩增产生的双链DNA与SYBR Green I结合导致溶液从黄色转变为绿色并使荧光迅速增强。通过对RPA扩增时间和温度进行优化,阳性结果可在20 min内用肉眼鉴别,检测限为1.00 ng/μL。通过设置不同RPA引物,该方法可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多种RNAi转基因作物。  相似文献   
107.
魔芋为药食两用作物,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其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毕节是贵州脱贫攻坚主战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现象复杂、贫困类型多样。要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在农村,难点在产业结构调整,要点在高收益产业发展。而魔芋种植效益高、带动能力强且市场需求大,是一个较好的扶贫产业。近年,由于脱贫攻坚纵深推进以及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毕节市魔芋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其在助力毕节市脱贫攻坚工作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为推进毕节市魔芋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概括了毕节市魔芋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综述,认为毕节市魔芋产业发展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科技支撑不足及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推动良种标准化生产、打造良种繁育示范区,加强技术攻关、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产业宣传、构建市场品牌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8.
本项目旨在研究出一种具有通过电动驱使的自动摇晃床,以解决瘫痪老人无法用人力做摇晃动力,不能自动摇晃。预设通过电动机作为驱使力来使床弯曲,由调速电动机带动摇臂,摇臂的长度可调节,电动机的机座可减震。同时对人体起调整脊椎、运动内脏和调节神经的作用。该装置添加调速电动机,无需人力驱使床的摇晃;添加可调节摇臂,可根据身高的不同来调节装置;设有电动机的弹簧式断电开关,以保证支撑模块升高时,电动机不会误启动。  相似文献   
109.
加减四君子汤对仔猪免疫机能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72头(16.56±0.37)kg长大二元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加减四君子汤组、抗生素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加减四君子汤,试验2组基础日粮中添加抗生素和高铜,于试验的第14天和第30天分别称重和采血,测定仔猪的生长性能、免疫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在试验第一阶段,中草药加减四君子汤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日粮粗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1),料肉比显著高于抗生素组(P〈0.05),中草药加减四君子汤组的平均日增重、日粮粗蛋白质的消化率、料肉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试验第二阶段,中草药加减四君子汤组日增重和料肉比与抗生素组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中草药加减四君子汤组粗蛋白质消化率显著低于抗生素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中草药加减四君子汤组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在试验的两个阶段均显著高于抗生素组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抗生素组差异不显著;淋巴细胞转化率LTT(PHA)在第一阶段3个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二阶段中草药加减四君子汤极显著高于抗生素组和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和抗生素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生化指标各处理组在整个试验期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该结果表明,加减四君子汤具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可提高断奶仔猪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力,在猪饲料中添加一定剂量的加减四君子汤对动物健康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0.
不同提取方法对紫苏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不同方法提取紫苏叶中挥发性成分,为紫苏叶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动态逆流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提取紫苏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GC-MS分析和三角评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动态逆流提取法共检测17种紫苏叶挥发性成分,集中在后阶段出峰,主要是沸点相对较高的难挥发性成分;微波提取法共检测19种紫苏叶挥发性成分,其出峰时间集中在中间阶段,主要是中等挥发性成分;超声波提取法共检测25种紫苏叶挥发性成分,其出峰时间比较靠前,主要是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学成分.3种紫苏叶提取物香气类型基本一致,但超声波提取物香气强度要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超声波提取技术更适合于紫苏叶易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