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7篇
  27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β3-adrenergic receptor,ADRB3)的突变影响动物机体的产热机能。为了探讨绵羊ADRB3基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本研究以甘肃高山细毛羊(Ovis aries)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ADRB3基因部分内含子序列的遗传多态性,分析不同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与其生长速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肃高山细毛羊群体中检测到5种等位基因(A、B、C、D和E),构成7种基因型(AA、AD、BD、BE、CC、CD和DD),存在6个突变位点(T/C、C/T、A/G/C、T/C、A/C和T/C),其中等位基因D和基因型CD频率分别为0.4159和0.2540,为优势等位基因和基因型;与生长速度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基因型对生长速度影响不同,其中基因型差异与二月龄体重显著相关(P0.05),与其他阶段生长速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含有等位基因A和D或基因型AD和BD的群体平均体重优于其他群体,BE基因型个体生长速度最低。本研究发现,甘肃高山细毛羊ADRB3基因内含子区具有丰富的多态性;等位基因A和D可作为甘肃高山细毛羊群体生产性能选育的有效分子标记,基因型AD和BD可作为肉用杂交改良中的有效标记,可用于指导绵羊肉用性能改良。  相似文献   
62.
甘肃地方绵羊品种微卫星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甘肃省6个地方绵羊品种(240只个体)15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的研究,结果共发现了179个等位基因。其中在藏羊中发现的等位基因数最多(136个),兰州大尾羊最少(94个)。多态信息含量、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的数据表明:在研究的6个绵羊品种中藏羊和甘肃高山细毛羊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而兰州大尾羊和岷县黑裘皮羊的遗传多样性较低。DA遗传距离和D s遗传距离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均表明:兰州大尾羊、蒙古羊和滩羊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预示这3个品种可能具有相同的原始祖先。而甘肃高山细毛羊与其他5个甘肃地方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另为一类。  相似文献   
63.
高寒牧区不同杂交组合奶羔生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高寒地区放牧条件下奶羔生产的优化模式,以澳洲美利奴、白萨福克、邦德、特克塞尔等国外优良品种为父本,以当地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开展杂交组合试验。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羔羊肉用性能观测结果表明:特甘细断奶前的体重均高于其余3个杂交组合(P<0.01),断奶平均体重达到28.90 kg,分别比澳甘细、白萨甘细和邦甘细高出20.12%、16.53%和24.14%;平均日增重最快,达到204 g;特甘细的胴体重高于其余3个杂交组合(P<0.01),澳甘细、白萨甘细、邦甘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分别比甘高细高28%、27.4%和26.5%(P<0.01);4个杂交组合屠宰率均高于甘高细(P<0.01),特甘细为47.68%,高于白萨甘细和邦甘细。说明利用澳洲美利奴、白萨福克、邦德和特克塞尔改良甘肃高山细毛羊效果好,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特克塞尔改良效果最显著,特甘细是生产奶羔的最佳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64.
为检测CAPN4基因在牦牛群体中的多态性,分析CAPN4基因启动子区突变对甘南牦牛胴体及肉质性状的影响,寻找与牦牛此类性状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830头甘南牦牛、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CAPN4基因启动子区突变并分析其多态性,运用SPSS 19.0软件中的GLM模型分析基因突变对甘南牦牛胴体及肉质性状的影响。牦牛CAPN4基因启动子区存在a.-1222GA的单碱基突变,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1222GA的突变对不同年龄甘南牦牛胴体和肉质性状有一定影响,其中4,6岁牦牛BB型个体熟肉率显著高于AA型或AB型(P0.05);3,6岁牦牛AB型个体失水率显著高于BB型或AA型(P0.05),而5岁牦牛BB型个体肌肉失水率显著高于AA型(P0.05);3,5岁牦牛BB型个体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AA和AB型(P0.05)。等位基因A对4,6岁牦牛熟肉率、各龄牦牛肌肉保水性和眼肌面积均存在不利影响;除5岁牦牛携带等位基因A个体的胴体重显著低于未携带者外,该突变对其他年龄段牦牛胴体重及全部牦牛个体的肌肉嫩度无显著影响。CAPN4基因启动子区a.-1222GA突变影响不同年龄段甘南牦牛部分胴体及肉质性状,可作为甘南牦牛此类性状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5.
针对藏绵羊暖、冷季营养供给严重不均衡的生产实际,本试验旨在解析藏绵羊应对冷季营养严重匮乏的适应机制。试验选择1周岁(±1月龄)健康的放牧藏绵羊母羊12只,采用气相色谱仪和荧光定量PCR仪分别测定藏绵羊暖(7月)、冷(12月)季瘤胃短链脂肪酸(SCFA)浓度和微生物菌群密度,分析藏绵羊暖、冷季瘤胃SCFA浓度与微生物菌群密度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藏绵羊冷季瘤胃中乙酸与丙酸浓度及比值(A/P)显著高于暖季(P<0.05),其他SCFA浓度在暖、冷季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种SCFA所占比例分析发现,乙酸比例在冷季显著高于暖季(P<0.05),丁酸比例在暖季显著高于冷季(P<0.05),异丁酸比例在暖、冷季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季节的变化,藏绵羊瘤胃微生物中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嗜淀粉瘤胃杆菌(Ruminobacter amylophilus)与产甲烷菌(Methanogenic bacteria)的相对密度在暖季显著高于冷季(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乙酸浓度与黄色瘤胃球菌相对密度,丙酸浓度与白色瘤胃球菌相对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乙酸浓度与白色瘤胃球菌、嗜淀粉瘤胃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产甲烷菌相对密度,丙酸浓度与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相对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丁酸浓度与6种微生物菌种相对密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由此可见,藏绵羊瘤胃微生物菌群密度与SCFA浓度间的互作存在明显差异,这种互作机制可能在藏绵羊应对暖、冷季的适应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将为藏绵羊产业发展及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试验旨在检测牦牛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基因多态性,评估基因突变对牦牛乳品质性状的影响,以期丰富牦牛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甘南牦牛、西藏牦牛和天祝白牦牛LF基因5'UTR和内含子4突变,结合甘南牦牛乳品质测定,评估基因突变对其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牦牛LF基因5'UTR检测到c.-568 G>A的突变,等位基因A1和基因型A1B1频率最高,为优势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内含子4检测到c.499+56 C>A突变,基因型A2B2频率最高,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A2为甘南牦牛和天祝白牦牛优势等位基因,而B2为西藏牦牛优势等位基因;各类群牦牛检测区域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25~0.50,属中度多态。关联分析表明,甘南牦牛LF基因突变影响部分胎次甘南牦牛乳品质性状,其中5'UTR第2胎基因型A1A1和A1B1个体无脂固体物质百分含量显著高于B1B1个体(P<0.05);内含子4第3胎基因型A2B2和B2B2个体乳脂率显著高于A2A2型个体(P<0.05),第4胎基因型B2B2个体的乳脂率显著低于A2A2和A2B2型个体(P<0.05)。以上结果表明,甘南牦牛、西藏牦牛和天祝白牦牛LF基因存在多态性,甘南牦牛LF基因5'UTR、内含子4突变分别影响无脂固体物质含量和乳脂率,可以作为潜在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7.
昆明地区麻点豹天牛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年来,通过野外观察用室内饲养研究,基本掌握了昆明地区麻点豹天牛的主要寄生树种、危害方式、生活史、蛹和成虫的形成及发育过程;还对该成虫的取食、交尾、产卵等行为进行了观察和试验研究,搞清了这些活动的基本规律。依据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对麻点豹天牛提出了采取营林措施、药物防治、人工捕杀和生物防治等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8.
选用位于绵羊第6号染色体上与多羔基因FecB紧密连锁的微卫星座位LSCV043,300U和BMS2508,对32只小尾寒羊的多态性和产羔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3个微卫星座位在小尾寒羊中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1、8和10;3个微卫星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遗传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0.851/0.878/7.39,0.822/0.853/6.24,0.858/0.885/7.75.LSCV043的基因型139 bp/115 bp对应的小尾寒羊产羔数最小二乘平均值最高,为3.67只/胎;300U的基因型172 bp/156 bp对应的最小二乘平均值最高,为4.00只/胎;BMS2508的基因型178bp/166 bp对应的最小二乘平均值最高,为4.00只/胎.  相似文献   
69.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当前,农民增收困难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造成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让农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采取多方面措施和对策,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0.
对麻点豹天牛幼虫、蛹的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研究表明:麻点豹天牛在昆明地区2年发生1代,以卵和幼虫越冬。该虫在树干中生活的历期占一生中的90%以上。通过对在树干中的生长发育进程及一系列体色变化和蜕皮过程的观察,测定出幼虫的虫龄为11龄,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8.53℃,有效积温为328.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