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9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20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山22个宜林荒山地段为研究对象,共选取了16个立地因子,将其分成宏观因子和微观因子分别进行立地质量分类及评价,最后再综合起来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2个地段最终分成5类。第1类主要特征为土层中上偏厚,宏观立地质量相对较好,土壤质量中等,包括2个地段;第2类为土层中上偏厚,宏观立地质量相对较好,土壤质量差,包括4个地段;第3类为土层中下偏薄,宏观立地质量相对一般,土壤质量中等,包括7个地段;第4类为土层中下偏薄,宏观立地质量相对一般,土壤质量差,包括7个地段;第5类主为土层非常薄,宏观立地质量很差,土壤质量中等,包括2个地段。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立地质量整体不高,今后绿化造林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研究北亚热带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林土壤植硅体碳(PhytOC)质量分数及剖面分布规律,探讨不同林龄麻栎林土壤植硅体碳储量的差异。  方法  以江苏省句容市不同林龄麻栎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按照0~10、10~20、20~40、40~60 cm分层取土壤样品,测定植硅体和植硅体碳质量分数,并估算麻栎林土壤植硅体碳储量。  结果  土壤有效硅质量分数为45.7~153.3 mg·kg?1,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各分层之间有效硅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不同林龄麻栎林土壤有效硅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幼龄林和成熟林土壤植硅体、植硅体碳和植硅体中有机碳质量分数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而中龄林则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不同林龄之间土壤植硅体、植硅体碳、植硅体中有机碳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而各土层之间差异均不显著。土壤植硅体碳和总有机碳质量分数比值(PhytOC/TOC)为0.36%~1.49%,大致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土层之间PhytOC/TOC差异不显著,但各林龄之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植硅体与植硅体碳质量分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植硅体碳与有效硅质量分数之间无相关性;麻栎林土壤植硅体碳储量为1.15~1.47 t·hm?2,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土壤的植硅体碳储量占有机碳储量的比例分别为0.80%~1.50%、0.73%~1.10%、0.36%~0.67%,占比较小。  结论  受土壤理化性质、淋溶作用等的影响,植硅体和植硅体碳质量分数在不同林龄麻栎林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植硅体碳储量占有机碳储量的比例较小,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表明植硅体碳较其他形式的碳更加稳定。从时间尺度上来讲,植硅体碳汇是森林长期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图3表4参41  相似文献   
53.
矩形V型曲面网板和V型网板生产性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个航次矩形V型曲面网板与V型网板作业性能和生产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作业条件下,矩形V型曲面网板的水平扩张力可增大43.75%,阻力下降1.3%;试验船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比对比船提高18.13%和17.4%,试验船每消耗1 t柴油所获得的产量、产值与利润均可高于对比船。  相似文献   
54.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隧道施工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种公路工程的施工当中。目前常采用的隧道施工方法分为三种:台阶法、双侧壁导坑法、中隔法。这些方法各具特点和功效。本文主要对隧道工程的施工技术和防排水施工技术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55.
文章以云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探讨该森林公园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并就该森林公园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6.
利用网室内人工接种法对103份不同省份大豆新品种(系)进行了弱毒株系SMV1和强毒株系SMV3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抗SMV1株系的大豆新品种(系)有95份,占参试材料的92.2%,抗SMV3株系的品种(系)有53份,占参试材料的51.5%;兼抗SMV1和SMV3的有51份,占参试材料的49.5%,其中高抗SMV1和S...  相似文献   
57.
北亚热带次生毛竹林冠生态水文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长江三角洲森林生态定位站北亚热带次生毛竹林(Phyllostachys edulis)林冠水文作用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毛竹林林冠截留量、透流量、树干茎流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21~4.55 mm,0~105.88 mm,0~2.8 mm;截留率、透流率、树干茎流率变化范围分别为1.3%~100%,0~96.3%,0~11.8%;年截留量、透流量、干流量分别为171.7,864.78,74.3 mm;年截留率、透流率、树干茎流率分别为15.5%,77.9%,6.7%.(2)毛竹林林冠截留量(率)、透流量(率)、树干茎流量(率)均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降雨特征对毛竹林林冠分配降雨的各环节影响最大.(3)不同雨量级、雨强条件下,毛竹林分配降雨效果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8.
苏北滨海盐土区土壤盐分剖面特征及其理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淮河入海口两侧河漫滩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土壤盐分剖面类型、土壤理化特性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分剖面类型具有明显区段性,距入海口近、中、远,土壤盐分剖面类型依次为表聚型、震荡型、平均型;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和砂粒为主,黏粒含量极少,不同部位质地差异不大,表聚型土壤含盐量与土壤质地有较好的相关性,震荡型和平均型土壤含盐量与土壤质地的相关性差;研究区0—350cm土体有机质均属低水平,震荡型盐分剖面土壤有机质与含盐量显著负相关(p0.05),表聚型和平均型盐分剖面土壤有机质与含盐量相关性差;土壤整体为弱碱性,部分为碱土。  相似文献   
59.
凤阳山4种森林土壤在不同温度培养下活性有机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常绿阔叶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针阔混交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10,20,30℃条件下4种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动态。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中,土壤总有机碳(SOC)和DOC质量分数以柳杉林为最高,MBC则以常绿阔叶林为最高,3种形态有机碳质量分数均以杉木林为最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10℃下,不同森林土壤的MBC质量分数总体上呈前期下降快、后期下降慢,DOC质量分数呈先上升后下降;20℃下,不同森林土壤MBC和DOC质量分数均呈相对缓慢下降;30℃下,不同森林土壤MBC质量分数先上升后下降,DOC质量分数前期下降快、后期下降慢的趋势。同一森林土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土壤MBC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30℃ > 20℃ > 10℃,土壤DOC质量分数则表现为10℃ > 20℃ > 30℃。培养56 d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土壤的MBC和DOC质量分数的下降幅度高于杉木林、柳杉林。柳杉林和常绿阔叶林SOC和DOC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杉木林(P < 0.05),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培养的土壤DOC质量分数较低,而MBC质量分数则较高。  相似文献   
60.
木犀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影响木犀科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因素,如外植体、基本培养基、植物激素,并探讨了当前木犀科植物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研究木犀科其他植物的组织培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