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我国养猪产业的发展。文章主要针对猪瘟病毒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反转录巢式PCR技术、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等5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猪瘟病毒早期感染和隐性带毒猪的检出率,淘汰野毒感染猪群,为猪瘟的净化和防控提供重要诊断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17年1月份,贵州省某牛场牛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腹泻等症状,为了查明病因,送检发病死亡犊牛3头进行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及PCR检测结果,确诊发病死亡犊牛为支原体感染继发魏氏梭菌感染。确诊后经1个月的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牛好转率达66%。  相似文献   
13.
正2017 年3月,贵州省某规模化猪场出现仔猪严重腹泻、育肥猪在耳根部和阴囊部皮肤呈紫黑色、呼吸困难,重者很快死亡现象。于是送检发病仔猪2头到实验室确诊。为了弄清病因,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解剖、细菌分离鉴定和PCR/RT-PCR检测等方法,确诊送检仔猪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现将诊断结果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规模场猪场总存栏数有3 000余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某羊场所饲养羊只于2016年7月下旬发病,发病羊临床症状为精神沉郁、采食减少、不愿走动,并且出现了死亡。通过临床典型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和支原体PCR检测,最后确诊发病羊为支原体感染,给出了防治建议,采取措施后病情得到了缓解。  相似文献   
15.
1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树体营养水平苹果树在一年的生长、结果中消耗了大量的养分,需要及时补充,苹果收获后施基肥就是补充养分的主要措施。基肥最好是秋施,也可冬施,即在果树落叶后,土壤封冻前施。若年前没有施,初春发芽前也应补施。  相似文献   
16.
试验考察复合酶制剂在不同营养水平下对肉仔鸡胃胰脏消化酶活性及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复合酶制剂的添加量(0、0.1%)和日粮营养水平(高、低)为2个主因子,共4个处理。选用300只1日龄体况良好的Cobb肉仔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4×10只+1×35只),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①日粮中添加0.1%的酶制剂有降低1~7 d和15~21 d料重比的趋势(P<0.10),在日粮低营养水平条件下与未加酶时相比显著提高了7 d、21 d胃蛋白酶的活性(P<0.05),在日粮高营养水平条件下与未加酶时相比提高了14 d、21 d胰蛋白酶活性,降低了21 d胰脂肪酶的活性(P<0.05);②复合酶制剂和营养水平对试验期胃蛋白酶,7 d、14 d胰蛋白酶,21 d胰脂肪酶活性存在互作效应(P<0.01或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添加0.1%复合酶制剂能促进仔鸡生长,改善内源消化酶的分泌;营养水平与外源酶制剂对内源消化酶的活性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暗沟排盐技术对西辽河平原苏打盐碱荒地改良效果的影响,在科左中旗胜利乡盐碱荒地,通过设置暗沟并应用不同的改良措施,暗沟间距分别设置5 m (L1)、10 m (L2)和15 m (L3),以及无暗沟(CK)处理,在此基础上施入脱硫石膏30 t/hm2,腐殖酸4.5 t/hm2(F1)和9 t/hm2(F2),共8个处理,对暗沟排盐工程结合化学改良措施对苏打盐碱荒地土壤的脱盐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暗沟排盐技术对降低苏打盐碱荒地的土壤盐分有显著效果,0~40 cm深度土壤全盐量平均降低1.74 g/kg,暗沟间距越小,脱盐效果越显著。此外,施入腐殖酸对降低土壤盐碱度也有显著影响,平均降低了5.7%,其中间距5 m,施用量4.5 t/hm2处理的降低幅度最大,达到了8.2%。从试验结果来看,暗沟间距10 m和施用4.5 t/hm2腐殖酸的组合是最佳的改良效果。研究结果可为西辽河平原盐碱荒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猪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胃肠道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和脱水,该病为影响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B类动物疫病。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在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检测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关的实验室诊断检测技术,这些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病理诊断、病毒的分离鉴定、电镜检测、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等。本文对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的诊断技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在临床的快速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条石鲷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right′s和Giemsa双重染色法对条石鲷外周血液有形成分的形态进行观察研究,观察到的外周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未发现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各类血细胞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白细胞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6.03%、26.97%、11.86%和25.14%.在外周血液中还观察到核影、未成熟和正在分裂、降解的红细胞以及正在分裂的血栓细胞.  相似文献   
20.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性的肠道传染病,该病以排水样稀粪、呕吐、脱水及哺乳仔猪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猪流行性腹泻于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暴发并流行至今,该病不仅发生范围广、强度大、致死率高,且常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及德尔塔冠状病毒等传染病混合感染,临床诊断并不能对该病确诊,必须运用一些实验室方法才能准确诊断该病。通过对猪流行性腹泻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法(IF),RT-PCR诊断技术、多重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技术(LAMP)等几种实验室检测技术进行综述,以期对该病的诊断及确诊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和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