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林业   9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5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就业指导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分析了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中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根据社会对农业院校毕业生的需求变化,提出了必须合理调整就业导向,加强市场建设、拓宽就业渠道的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32.
研究了不同UV—B强度对6种园林植物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UV—B辐射强度、6个时间梯度。6种植物分别为北黄花菜、天蓝绣球、紫葳、龙葵、国槐和矮牵牛。结果表明:增强的UV—B对花粉的萌发率和花粉管的伸长有不同强度的抑制作用,高强度辐射的抑制作用大于低强度,且UV—B辐射对花粉的影响具有时间累积效应,二元回归分析表明,除天蓝绣球的花粉萌发率以外,其他所有物种和指标均随着UV—B辐射的强度增大和时间增加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3.
废报纸生物质炭的制备及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以废报纸为原料,通过氮气(N2)保护在不同热解温度下制备生物质炭,并探讨废报纸基生物质炭对铜离子(Cu2+)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制。  方法  采用元素分析、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等对生物质炭进行表征。  结果  所制备的生物质炭具有多孔结构,比表面积高(211 m2·g-1),有利于从水中去除Cu2+。生物质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随着热解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质炭的芳香性、比表面积、pH和灰分含量逐渐增加,而氢、氮和氧含量下降。同时进行批量吸附试验,分析溶液初始pH、吸附时间、初始浓度、不同吸附温度对生物质炭吸附容量的影响。热解温度为400、500、600℃的生物质炭在30℃、pH为5.0的条件下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07、115和138 mg·g-1。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吸附过程,表明在此吸附过程中,化学吸附是限速步骤,吸附发生在吸附剂内特定的均相位点(单层吸附)。通过热力学模型计算所得ΔHo为正值,表明吸附过程是吸热反应。此外,生物质炭的吸附机制包括沉淀作用、离子交换、π-π作用和络合反应。  结论  本研究以废报纸为原料,所制备的生物质炭是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环境友好的、高效的Cu2+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34.
以3年生西洋杜鹃‘粉珍珠’幼苗为试材,分别在22℃/14℃(14h/10h)、30℃/22℃(14h/10h)和38℃/30℃(14h/10h)下胁迫4d,研究了西洋杜鹃叶片对高温胁迫的理化响应。结果表明:在30℃和38℃胁迫下,植株遭受不同程度的伤害,38℃胁迫对植株造成的伤害程度大于30℃。叶绿素含量随着胁迫温度呈逐渐降低趋势;丙二醛含量在30℃轻度胁迫时下降,38℃重度胁迫时则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趋势则相反。说明‘粉珍珠’有一定的耐热性,但22℃是其较适宜的生长温度。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江西农业大学2008年到2012年近五年的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择业影响因素和理想预期的调查,具体分析了以该学科类专业为代表的农科类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困境,探讨了能促进其更加理想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6.
为了探究60Co-γ射线辐射对百合的诱变效应,以卷丹百合、金百合、湖北百合、岷江百合鳞茎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剂量(0、2、4、6 Gy)60Co-γ射线进行辐射处理,统计分析其辐射后的出苗率、性状表现、生理生化指标及变异状况。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金百合、湖北百合、岷江百合的出苗率、株高、开花率、产量均较对照降低。卷丹百合在辐射剂量为2 Gy时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辐射剂量为4 Gy时,4个百合品种出苗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辐射剂量达到6 Gy时,鳞茎均未出苗。2 Gy辐射处理对4个百合品种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4 Gy处理时叶绿素含量则下降;所有品种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均逐渐增强。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卷丹百合的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其他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金百合、湖北百合、岷江百合适宜辐射剂量分别为2~4 Gy、2 Gy、2 Gy,而卷丹百合在本试验中未找到适宜辐射剂量。本研究为百合的辐射育种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7.
为了探究在湖北省荆州市生态护坡中采用冷、暖季草种混播的可行性,找出一种能够提高植被混凝土草坪整体抗逆性和使用寿命的冷暖草种搭配方案,为荆江大堤的生态固防提供便捷的技术支持,将冷季型草种公园早熟禾(Poa annua'Park')、正义高羊茅(Festuca elata'Justice')和暖季型草种普通未脱壳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按50%+50%比例混播在植被混凝土上,其中同季型的2种草种间又按0+50%、12.5%+37.5%、25%+25%、37.5%+12.5%、50%+0设置5个梯度水平.通过对这4种草种在植被混凝土上的相对位置观测比较,从而推导出各不同草种在植被混凝土上的空间分布格局.观测各草种的相对多度、相对盖度并分析其与混播比例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据此选出混播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这4种草在植被混凝土上均为聚集分布,且高羊茅为优势种.结合各混播模式综合评价和实际播种情况以及日本结缕草的不适表现,选定最佳配比组合为高羊茅∶狗牙根∶早熟禾=4∶3.5∶2.5.  相似文献   
38.
根据兰州市耕地面积统计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法,运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2004~2015年来兰州市耕地面积变化趋势以及选取的9个驱动因子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耕地面积从2004年到2015年减少了6.2×10~3hm~2,主要是受到经济、农业以及人口因素的影响,今后应明确耕地资源的现状,提高保护耕地资源的意识,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9.
海州常山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海州常山愈伤组织和不定芽,以海州常山叶片作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消毒方法、培养基种类、培养条件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对海州常山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州常山叶片灭菌最适方法为75%酒精处理30 s,再用0.1%Hg Cl2溶液处理5 min;暗培养有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50 mg·L~(-1)+NAA 0.10 mg·L~(-1),诱导率最高达66.67%;愈伤组织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0 mg·L~(-1)+NAA 0.05 mg·L~(-1),愈伤组织平均大小达21.76 mm;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6-BA 0.50 mg·L~(-1)+NAA 0.01 mg·L~(-1),分化率为13.33%。  相似文献   
40.
湖北省兴山县野生楠木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湖北省兴山县的野生楠木资源分布状况、种群结构及其群落特征。【方法】采用样方法分别在兴山县的南阳镇、古夫镇和峡口镇对楠木资源分布集中地段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并记录其生境条件和群落特征。【结果】调查区内发现野生楠木类植物9种,共计274株。包括楠属植物4种,润楠属植物5种,其中多脉润楠(Machilus multinervia)、刨花润楠(M. pauhoi)初步确定为兴山县新分布记录种。其楠木总体分布较零散,仅在龙门河村有集中分布。它们较多分布在阴坡,坡度为36°~40°,海拔在680 m左右的生境条件下。其楠木类植物群落的维管束植物共有68种,隶属于34科58属,以樟科植物为最多。【结论】调查区内楠属植物的种群年龄结构相比润楠属更合理,呈稳定型,而润楠属植物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