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微生物肥对高油玉米叶部生理指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环境下施用微生物肥和复合肥,探索微生物肥料对高油玉米叶部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肥后,高油玉米叶绿素含量比施复合肥叶绿素含量要高,对玉米的光合作用有一定的改善;能改善玉米叶片的抗脱水能力,增加叶片束缚水含量,降低自由水含量与束缚水含量的比值;增加玉米叶片细胞内游离脯氨酸和玉米叶片蛋白质含量,提高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对高油玉米产量性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有效协调了产量的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12.
稻草还田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草生物产量约占水稻整个生物产量的50%,含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近年来,随着免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生态恶化、资源短缺、氮肥利用率低等方面的原因,稻草还田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综述了稻草品质化学、还田技术以及稻草还田对作物生长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受农用品投入、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水农灌及大气沉降等因素影响,导致农田土壤退化、农产品安全等问题愈发严峻,重金属污染通过食物链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成为中国农业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中国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从有机、无机钝化材料、土壤钝化健康技术出发,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健康修复技术进行深入梳理、分析,提出目前农田重金属土壤修复中存在的主要关键瓶颈问题,从有机、无机联合钝化、绿色农产品投入、土壤质量健康提升等方面进行展望发展趋势,为土壤重金属逆境的生态治理、农田废弃物循环利用及土壤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桂华占、八桂香为材料,在高氮(NH,High nitrogen)、中氮(NM,Middle nitrogen)、低氮(NL,Low nitrogen)三个施氮水平下,研究了优质稻花后碳氮物质积累、运转与籽粒生长特征及其相互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干物质转运效率为53.60%~62.23%,氮素转运效率为12.33%~37.95%,茎鞘和叶片干物质转运对籽粒干物质积累的贡献率为12.33%~37.95%,茎鞘和叶片氮素转运对籽粒氮素积累贡献率为47.93%~117.2%。②施氮水平影响桂华占和八桂香花后碳氮流转及籽粒的生长。高氮条件下增加叶片碳氮同化物的转运,不利于茎鞘碳氮同化物向籽粒转运。增施氮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上总氮和籽粒氮的积累量,提高了籽粒氮收获指数,蛋白质含量上升。低氮处理虽能促进茎鞘碳氮同化物的转运率,但籽粒收获指数明显变低。③不同施氮水平下,桂华占和八桂香花后碳氮流转与籽粒的生长间存在密切的相关,花后茎叶干物质运转速度和转运率都与籽粒起始灌浆势呈正相关;籽粒最大灌浆速率与叶干物质运转速度和转运率呈正相关;叶片中总氮转运率与籽粒蛋白质产量呈正相关。花后茎叶氮素积累量的减少,伴随着籽粒氮素积累量的增加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升高是同步的;茎鞘花后同化物碳氮比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及产量呈正相关,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及淀粉、蛋白质比呈负相关。不同施氮水平下氮素转运效率和贡献率表现出一定差异,这种差异与水稻植株自身对氮生理利用效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优质籼稻花后干物质积累、流转与籽粒生长的动态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2007年早晚季,进行桂华占、八桂香、珍桂矮(CK)3个籼稻品种试验。【结果】优质籼稻花后单株叶片和茎干重大,叶片干物质的运转率和运转速率高,但茎中干物质的运转与对照的差异较小。3个水稻品种籽粒干重的动态均可用Richard方程进行模拟,但优质品种的灌浆起动快、活跃灌浆期长,最大灌浆速率小。花后茎叶干物质的再运转占籽粒干重的1/5-1/3,其中优质品种花后叶的再运转对籽粒生长的贡献是对照的1.5~2.0倍。【结论】相关分析表明,花后叶的干物质运转与籽粒生长的关系密切,因此单株叶片干重大、花后运转率高是优质籼稻品质形成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农业废弃物产出现状、生态环境危害以及目前几种主要的利用途径等进行综合分析,概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限制因素和技术瓶颈,同时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提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针对性政策建议,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和整体效益,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验证木薯加工废弃物转化基质ZH-1、ZH-2在茄科与葫芦科作物上的育苗效果,选用吉林基质作对照,以番茄、苦瓜作试材分别进行育苗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育苗基质对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有显著差异,ZH-1、ZH-2处理的幼苗长势与成苗质量在番茄、苦瓜上的表现都明显优于吉林基质,2处理的成苗率、壮苗率比吉林基质高10%以上,同时弱苗率、病苗率、缺苗率更低,各种农艺性状指标也整体表现出较大优势,因此,ZH-1、ZH-2 2种育苗基质值得在番茄、苦瓜育苗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试验设置两种稻田免耕模式[常规免耕(C)、粉垄免耕(F)],两种免耕模式下各设置四种施肥方式,绿肥与化肥配施(C3、F3)、蚕沙与化肥配施(C4、F4),同步设置不施肥的空白对照(C1、F1),施全量化肥的常规对照(C2、F2)处理,采用分离式静态箱−气象色谱法测定双稻季水稻生育期内稻田N2O排放通量,并测定水稻收获期干物质量、产量和根冠比等,以探讨集约化稻作下有机氮替代化学氮对稻田N2O排放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为稻田有机资源与化肥配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有机资源替代化学氮肥能够显著降低稻田N2O累计排放量。C3、C4、F3、F4的N2O累计排放量较C2、F2在早稻季分别降低69.1%、86.3%、69.9%和63.4%,晚稻季分别降低7.3%、67.2%、38.5%和60.4%;(2)免耕稻田下绿肥替代化肥利于水稻稳产。粉垄免耕下F3较F2产量提升0.6%~10.0%,F4较F2产量下降1.7%~6.6%;常规免耕下C3较C2产量降低1%~1.1%,C4较C2产量下降1.1%~8.4%。(3)有机资源等氮替代化肥影响水稻根系生长,显著提高植株干物质量、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早、晚稻生长季C3、F3的植株干物质量较C2、F2分别提高22.6%和5.4%;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分别提高6.3%~13.5%和0.3%~6.2%。稻田免耕下两种有机资源替代化学氮肥均能有效降低N2O排放,粉垄免耕下绿肥替代化学氮肥显著提高水稻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能够维持水稻产量稳定并减少稻田N2O排放,采用绿肥等氮替代化肥可作为一种集约化稻作可持续生产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9.
矿区重金属稻田土壤治理对水稻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为探索蚕沙与海泡石联合施用对矿区重金属Cd污染稻田土壤的生态修复效果,明确其对水稻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和植株不同部位Cd富集及稻米安全性的影响,进行稻田原位土壤修复试验,早稻设置蚕沙+海泡石(T1)、蚕沙+腐植酸钠+海泡石(T2)、蚕沙(T3)3种钝化处理及不添加改良剂为对照(CK)处理,晚稻进行老化效果跟踪试验。采用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研究稻田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探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Cd富集、籽粒Cd累积与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蚕沙单独施用及与其他钝化材料联合施用均可降低Cd污染稻田根际土壤Cd生物有效性,与CK相比,早稻T1、T2、T3处理Cd生物有效性显著下降,分别下降88.36%、82.00%、74.18%;晚稻T3处理下降29.71%。蚕沙与海泡石联合施用减少水稻对Cd的吸收。水稻根系、茎秆、叶片、谷壳和籽粒Cd含量下降31.71%~55.54%、17.01%~84.60%、18.21%~57.09%、44.94%~49.69%和47.62%~53.84%。蚕沙与海泡石联合施用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土壤pH提升0.13~0.27,电导率提高16.45%~121.54%,土壤有机质提高15.51%~39.64%。在老化效果跟踪试验中,蚕沙与海泡石施用处理下水稻籽粒的Cd含量达到安全水平,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的相关标准,对稻田Cd污染作用的持续影响效果最久。蚕沙与海泡石联合钝化有效阻控了土壤-水稻Cd之间的传递,可作为一种稻田Cd污染逆境生态调控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培模式对氮磷钾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养分流失、减少环境污染的最佳种植模式,在广西丘陵坡耕地进行定位观测,研究广西主要经济作物、农民常规施肥和主要种植模式下的坡耕地养分径流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木薯+玉米模式径流水中的总磷、总钾、硝态氮流失量最大,其次为总氮、铵态氮;木薯+花生模式径流水中的养分流失量除总磷(245.1 g/hm2)最多外,其他养分流失量均较少,氮素流失以硝态氮为主,占总氮的50%以上。产生径流量最多的模式是木薯+花生为60 974 L/hm2,其次是甘蔗模式为58 583 L/hm2,最少的模式是木薯+玉米为52 676 L/hm2;木薯+玉米种植模式下作物吸收氮、磷、钾的量最多(7月13日),甘蔗吸收氮、磷、钾的量均是最多的(11月13日)。三种种植模式中施肥量最大的是木薯+玉米,其次是木薯+花生,甘蔗是最少的。养分氮、磷径流率最大的均为甘蔗单种模式,养分钾径流率最大的为木薯+玉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