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1篇
  6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的毁灭性农业害虫,2019年5月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首见该虫为害春玉米,对我省粮食生产造成威胁。本文就当前安徽省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形态特征、危害特点、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82.
83.
84.
85.
穴盘苗自动取苗试验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取苗器的工作过程与性能,优化取苗器的结构与运动参数,研制了针对单个穴格的自动取苗试验系统.该系统以PC机和数据采集卡为主要硬件,以LabVIEW为软件开发平台.系统具有点动和自动两种运动控制模式选择、试验参数设置、试验结果记录和分析与存储等功能,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能够方便地对自动取苗过程中的位移、速度及取苗器结构参数等进行试验.系统技术参数:位移控制范围为0~100 mm,控制精度为10-3 mm;速度控制范围为0~200 mm·s-1,控制精度为10-3mm·s-1;作用力测量范围为0~100 N,测量精度为10-5N.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对试验参数的控制与测量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灵敏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明确安徽省稻曲病菌菌株与品种的寄生适合度。[方法]从安徽15个水稻种植县(市)采集、分离并随机抽选24个菌株,采用人工注射接种诱病的方法,测定其在4个水稻品种上的致病力。[结果]不同菌株接种不同水稻品种后,诱发的稻曲病病穗率、平均穗病粒率和最高穗病粒率差异显著,菌株与品种互作特性明显。[结论]试验结果为稻曲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7.
为明确安徽水稻主栽区稻曲病菌群体遗传结构、致病力及相互对应关系,从安徽28个水稻种植县(市)采集并分离稻曲病菌92株, 利用REP-PCR (repetitive extragenic palindromic sequence PCR)进行菌株遗传多样性分析并采用人工注射接种测定致病力.结果表明,安徽稻区稻曲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在0.76相似性水平上可分为7个族,分属于不同族的24个菌株致病力差异显著,但与地域来源与该试验采用相关方法进行的归类或分簇无对应关系,菌株致病力与水稻品种表现出明显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8.
以建德市森林抚育经营实践为基础,借鉴目前国内外先进森林经营理念和技术,探讨分析了建德市天然次生林目标树定向培育技术模式、杉木中龄林近自然化改造技术模式、森林游憩景观优化技术模式和针阔混交人工林抚育经营技术模式4种主要森林抚育经营技术模式的基本概况、经营策略和主要技术措施。同时,从森林经营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2个方面对建德市开展森林经营主要机制进行了总结,以期对南方地区开展森林抚育经营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9.
化学农药的长期、连续及不合理使用,导致了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既增加了防治难度,又提高了用药成本,为了明确安徽省不同地区二化螟种群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以期指导各地合理使用农药以防治二化螟为害,于2016和2017年分别采集安徽省潜山县、庐江县、含山县、凤阳县、南陵县和六安市金安区二化螟第一代或第二代卵块,室内用人工饲料饲养至3龄幼虫作为标准试虫,采用农业部制定的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之人工饲料混药法(NY/T 1154.10-2008)检测了6个二化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阿维菌素、甲维盐、三唑磷和杀虫单6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试验表明,监测地区水稻二化螟对杀虫单、三唑磷和毒死蜱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其中2017年,六安种群对三唑磷的LD50最高,达到350.57μg·g-1;对甲维盐、阿维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相对敏感,其中2016年,凤阳种群对甲维盐的LD50最低,仅为0.026μg·g-1。  相似文献   
90.
广东省稻田杂草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亮  李奇  姬静华  林芳源  胡飞 《植物保护》2017,43(4):158-166
为了解常规管理条件下对广东稻田杂草的控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于2015年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及珠江三角洲的早、晚季稻田杂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常规控制措施下稻田中综合草害指数与水稻产量呈负相关,推荐剂量的除草剂不能有效控制稻田杂草的危害,特别是在早季需要辅以人工措施对稻田杂草进行管理。稻田杂草对除草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化学除草剂成本低,水稻种植者目前仍可以通过更换除草剂品种和加大剂量对杂草进行控制。化感抑草品种的推广需要在品质和产量上进一步满足生产的需要。在杂草耐药性增加、环境和政策要求减少化学除草剂投入的双重压力下,选育具有化感抑草效果的水稻品种,结合农艺措施,应该成为今后稻田控草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