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54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采用碳二亚胺法,制备了环丙沙星-小牛血清蛋白偶联物,评价了pH、环丙沙星和碳二亚胺浓度对偶联结合比率的影响。同时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质谱方法对偶联产物的基团、分子量等特征进行分析鉴定。正交试验结果表明,pH对环丙沙星-小牛血清蛋白的偶联结合比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碳二亚胺和环丙沙星浓度差异性不显著。在pH5.0,碳二亚胺和环丙沙星浓度分别为60mg/mL和5mg/mL的条件下,环丙沙星-小牛血清蛋白偶联结合比率为30:1。该方法条件下的偶联反应成功。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环丙沙星-小牛血清蛋白的偶联,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2.
观察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异育银鲫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的特异性分布情况,探讨其在不同组织中的作用。本试验以GABAAR的α1亚基(GABAARα1)作为GABAAR的检测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异育银鲫端脑、中脑、小脑、延脑、肝脏、肾脏组织中的GABAAR进行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异育银鲫端脑、中脑、小脑、延脑、肝脏、肾脏中均有GABAAR存在,各组织中的GABAAR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小脑、中脑、延脑、端脑、肾脏、肝脏。其中,小脑的分子层和蒲氏细胞层、中脑的视盖、延脑的迷走叶、端脑的纹状体、肾脏的肾小管以及肝细胞中GABAAR的密度较高。研究显示,GABAAR主要分布于异育银鲫的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组织中也有少量分布。本研究旨在为异育银鲫GABAAR分布的定位研究奠定一定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93.
首次建立了Na+-Ti(SO4)2法检测草鱼中孔雀石绿残留的方法:孔雀石绿溶于浓硫酸显黄色,稀释后显暗黄色,Ti(SO4)2使其褪色,加入Na+变为白色沉淀,依据沉淀量对孔雀石绿残留进行定量分析。优化实验条件,采用pH=7.4、硫酸钛和氯化钠的浓度均为2.0 mol/L时,可有效地检测孔雀石绿残留。方法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最低检测量为0.08 mg/kg,在草鱼肌肉和肝脏中的回收率分别为65.00%~75.63%,63.75%~71.3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82%~1.89%,4.93%~1.97%。该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准确,依据白色沉淀仅凭肉眼即可进行初筛,适合于快速检测孔雀石绿在水产品中的残留。  相似文献   
94.
鲫血髓过氧化物酶的表达及其与血药浓度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在吡喹酮代谢过程中,鲫血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m RNA表达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以体重为(80±10.5)g的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动物,单剂量(10 mg/kg)口灌吡喹酮(praziquantel,PZQ)后,在鲫血液中选取β-actin为内参基因,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不同时间点鲫血MPO m 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了吡喹酮在鲫鱼体内的血药浓度,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吡喹酮能够迅速进入血液,并被快速消除,药时数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在1 h时,血液中吡喹酮的浓度达到最大值,为2.85?g/m L,96 h后血液中检测不到吡喹酮;灌药后,MPO基因表达量随时间呈先升后降趋势,在1 h时髓过氧化物酶表达量最高。此外,0.25 h、0.5 h、1 h、3 h与6 h组与对照组差异性极显著(P0.01),12 h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48 h与96 h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MPO m RNA相对表达量与血液中吡喹酮的浓度之间相关系数r=0.96,为高度相关,并且推测MPO可能参与吡喹酮的氧化代谢。结论认为:(1)MPO m RNA相对表达量的升高与外源性药物吡喹酮的摄入有关。(2)血液中吡喹酮的残留量与MPO m RNA相对表达量线性相关。本研究旨在提供一种从分子水平评价水产动物体内药物残留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5.
为研究SpHtp1基因在不同种属水霉菌株中的分布,以寄生水霉ATCC200013TM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片段回收,并克隆入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挑取阳性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登录的SpHtp1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同源性为99%。以该方法调查从水霉病主要流行地区分离的17株水霉菌SpHtp1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在17株水霉菌株中,有8株水霉菌检测到SpHtp1基因,阳性率为47%,且所有含SpHtp1基因的菌株在分类地位上均隶属于寄生水霉(Saprolegnia parasitica)。SpHtp1基因可能在寄生水霉中特异性存在,该基因有望用于寄生水霉的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96.
恩诺沙星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抗紫外、热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冷冻干燥法,分别以羧甲基纤维素和淀粉为壁材,制备恩诺沙星微胶囊制剂。抗紫外和热稳定性试验表明:以羧甲基纤维素和淀粉为壁材的恩诺沙星微胶囊均有抗紫外和热稳定性能。其中,羧甲基纤维素与恩诺沙星、淀粉与恩诺沙星包埋质量比为1:1、1:2时,微胶囊表现出显著的抗紫外作用(P〈0.05);羧甲基纤维素与恩诺沙星、淀粉与恩诺沙星包埋质量比为2:1、1:1、1:2时,微胶囊表现出极显著的热稳定性(P〈0.01)。羧甲基纤维素的抗紫外和热稳定性均优于淀粉,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甲砜霉素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H10(Aeromonas hydrophila)体外药效学参数及口灌不同剂量的甲砜霉素在鲫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并制定甲砜霉素控制鲫细菌性败血症防耐药突变用药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甲砜霉素对AH10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为1.0μg/mL;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s,MBC)为2.0μg/mL;防细菌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为8.0μg/mL;防耐药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 window,MSW)为1.0~8.0μg/mL。在试验水温(22±1)℃条件下,对鲫口灌20、30、40 mg/kg体重剂量的甲砜霉素,24 h内血药浓度大于MPC的维持时间分别为3、8、22 h;AUC24(area under the drug concentration-time curve)/MIC分别为89.539、174.560、251.682;Cmax(maximum concentration in the interval)/MIC分别为14.92、17.69、24.22;。综合血药浓度维持MPC以上的时间超过24 h、AUC24/MIC125或Cmax/MIC10等指标,建议甲砜霉素控制鲫细菌性败血症的防耐药用药方案为:剂量40 mg/kg,一日一次。根据肌肉内甲砜霉素的药动学方程,药残达到国家限量标准所需时间约为15 d,所以在本试验水温(22±1)℃下,建议休药期不低于15 d。  相似文献   
98.
为了揭示嗜水气单胞菌的耐药潜力,运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对3株菌株有抑制作用,而磺胺间甲氧嘧啶对3株菌株均无抑制作用。菌株的耐药表型未与耐药基因一一对应,某些菌株虽然未注释到耐药基因,也可以表现出相关耐药表型;自测的3株菌株基因组大小差异较大,亲缘关系非近缘,但耐药基因数量基本一致;经ANI(平均核苷酸一致性)计算后,基因组比较分析发现嗜水气单胞菌基因组具有较强的可变性,即使是近缘菌株,其基因组间仍有较大差异;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不同宿主来源的菌株在进化树上呈现分散分布,近缘菌株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所有菌株在CARD(综合抗生素耐药性数据库)中共注释到21种耐药基因,其中7种耐药基因为所有菌株共享。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嗜水气单胞菌基因组较强的可变性以及其宿主分布的广泛性,菌株间进行频繁的基因交流,促进了耐药基因在整个物种的快速扩散,所以即使菌株间基因组变化较大,但耐药基因在菌株间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99.
通过PCR检测及序列对比分析,确诊江苏海丰农场两塘口内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所患疾病为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Ⅱ,Cy HV-2)引发的鲫造血器官坏死症(Crucian CarpHematopoietic Necrosis),而后分别每10 d使用0.5 m L/m~3和0.75 m L/m~3聚六亚甲基胍(Polyhexamethylene guanide,PHMG)泼洒治疗,并定期采样,利用Real Time PCR测定样品中病毒表达量。结果显示:该病毒(DF2015)Cy HV-2的DNA解旋酶基因序列长为316 bp,与绝大多数病毒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99%),但与病毒株ST-J1和H.Fukuda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63%)。与其余病毒株等有较近的亲缘关系(99%);治疗近2个月后,两塘的病毒相对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具有显著差异性,但0.75 m L/m~3治疗塘病毒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治疗效果相对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0.
以15 mg·L~(-1)的亚甲基蓝浸泡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成鱼0.5 h后将其饲养于实验室水族箱中,研究了常规用药条件下亚甲基蓝及其代谢物在异育银鲫各组织中的分布及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亚甲基蓝及其代谢物在异育银鲫组织中的浓度,用DAS 3.0.5药物与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血液中亚甲基蓝、天青B、天青A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第0.083、第0.5和第8小时,峰浓度值Cmax分别为143.436μg·L~(-1)、110.770μg·L~(-1)和8.444μg·L~(-1)。亚甲基蓝、天青B、天青A在异育银鲫4种组织中的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肝胰脏肾脏肌肉皮肤,其中异育银鲫肌肉和皮肤组织易蓄积亚甲基蓝及代谢物,至第64天仍可以检测到,组织中未检测到天青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