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大豆异黄酮还原酶基因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是大豆主要的功能活性成分之一。异黄酮还原酶(isoflavone reductase,IFR)是异黄酮分解途径的关键酶之一,在调控异黄酮含量及成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大豆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了大豆异黄酮还原酶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基因的序列特征、结构特征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还原酶(GmIFR)家族含有17个成员,蛋白序列介于191(GmIFR07)和376(GmIFR11)个氨基酸之间,序列相似性为19.59%(Gm IFR07和GmIFR11)~98.43%(Gm IFR12和GmIFR17),结构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内含子数目差异较大,2~6个不等,不均匀的分布在大豆的1、4、6、9、11、12和16号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62.
以浙江省广泛种植的菜用豌豆品种浙豌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菜用豌豆外观商品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显著影响浙豌1号的生长发育,在保障苗期不遭受冻害的前提下适当提前播种有利于增产;同时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浙豌1号产量。综合考虑,浙豌1号在杭州及周边地区的播期在11月中上旬,行距60 cm,株距在25 cm左右,有利于菜用豌豆产量和外观商品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63.
芥蓝查尔酮合成酶基因BaCHS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查尔酮合成酶基因是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在植物发育和逆境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已发表的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序列设计全长引物,以芥蓝(Brassica albograbra)叶片基因组DNA和花蕾cDNA为模板,克隆到了芥蓝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全长序列,命名为BaCHS.该基因DNA全长为1 263 bp,具一个长度为75 bp的内含子,编码区长度为1 188 bp,编码395个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BaCH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十字花科植物之间的同源性很高,仅存在个别氨基酸残基的差别.  相似文献   
64.
菜用春大豆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7个主要菜用春大豆品种进行了栽培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春丰早品种在早熟性、商品性以及丰产性方面均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65.
浙豌1号是浙江省农科院选育的菜用大粒豌豆新品种.200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适宜在浙江省豌豆产区推广种植.表现植株蔓生,株高约110 cm,每株3~5蔓,每株结荚20~25荚.播种至鲜荚采收135~140 d.茎叶浅绿色,托叶大,白花.嫩荚绿色,平均荚长9.3 cm,荚宽2.1 cm,每荚含籽粒7~8粒,豆荚与豆粒大小均匀,单荚重10 g,百粒鲜重66g.嫩豆粒味甜、色翠绿,中等成熟时质糯.品质佳,耐贮运,适宜鲜食和速冻.一般鲜荚产量15 t/hm2.总结了浙豌1号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6.
利用5年生以前的低龄大棚芦笋畦面两侧的闲置空间和大棚内早春的保温条件,在不影响芦笋的生产与产出的情况下增加了一茬早春菜用大豆的收益。该模式早春菜用大豆667m^2产量300kg左右,产值2100元,在芦笋大棚栽培产区具有较好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67.
芥菜隶属十字花科芸薹属,是中国重要的特色蔬菜作物。对芥菜种质资源进行表型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对于其重要农艺性状表型数据获得、遗传背景明确及优质种质发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所收集到的85份芥菜地方种质资源进行田间表型鉴定,调查了13个数量性状和20个质量性状,发现该批种质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27%~33.56%,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95~2.08;质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368.63%,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66。基于表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将该批种质分为2大类群(Ⅰ叶用芥菜;Ⅱ根用芥菜和茎用芥菜),其中Ⅰ类群下分3个亚群,Ⅱ类群下分2个亚群。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样将该批种质分为2大类群(Ⅰ叶用芥菜和茎用芥菜;Ⅱ根用芥菜)。将两种聚类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分子标记的类群划分在一定程度上与地域分布有关。本研究丰富了芥菜的遗传基础,为优异芥菜地方种质资源挖掘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8.
大白菜作小白菜栽培生产周期短,可灵活供应市场,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叶菜生产和供应模式,经济效益较好,城市郊区发展面积不断扩大.早熟5号是目前主要的大小白菜兼用品种之一,针对早熟5号存在对霜霉病抗性差及结球不够紧实等缺点,我们最新育成了大小白菜兼用新品种四季翠(即早熟8号),2008年2月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命名早熟8号;2009年4月通过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品种权申请初步审查,定名四季翠.  相似文献   
69.
小白菜的生长速度与品质形成跟栽培方式密切相关。为探究不同栽培方式对小白菜生长速度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有关试验。采取土壤栽培、基质栽培、水培、岩棉块栽培4种不同的栽培方式种植小白菜,并对小白菜的生长指标(株高、绿叶数、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单株商品鲜重)及品质指标(叶绿素含量、VC含量、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研究表明,水培和基质栽培小白菜的生长速度更快、产量更高;而土壤栽培小白菜的品质优于其他栽培方式。本研究为优质小白菜生产栽培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糖度计对3个市售甘蓝品种和5个本研究室育成品种及组合进行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品种蔗糖含量很低,远低于葡萄糖含量与果糖含量;无论HPLC或糖度计测定的结果均表明糖含量呈现由外向内逐渐升高的趋势,即糖含量外部<中部<内部;葡萄糖、果糖及总糖含量与糖度计测定的糖度值均达到较强相关性以上,因此实践中用糖度计代替HPLC,也可获得较可靠的可溶性糖含量指标;本研究室育成的2个高品质甘蓝品种浙研甜宝和高丽菜可溶性糖含量较其他品种要高,且表现为外、中、内部叶片糖含量差异不大,其外部叶片糖含量达到甚至超过对照品种中、内部叶片糖含量水平。本研究为高口感品质甘蓝育种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