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32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36篇
  41篇
综合类   217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103篇
园艺   39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基于短信方式的农业个性化气象服务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新强  郭雪梅  唐俊  徐静  沈敏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0):4506-4509
在分析当前中国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本着探索解决农村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针对农村手机用户设计了以"农情气象"为业务品牌,包含"农时气象预测"、"农事天气预报"、"天气预警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等4种农业气象短信服务产品,利用电信运营商强大的市场优势,成功将其推广到100多万农村手机用户,为农村减灾和农民增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2.
甘肃灌区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及中部的兰州、白银等18个县(区),灌区有较大面积的冬(春)小麦、啤酒大麦等麦类作物,2009年麦类作物播种面积为97.3万hm^2。近年来由于种植小麦的效益较低,农民压粮扩经、压夏扩秋以提高收益,导致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113.
灌水量和时期对不同品种冬小麦产量和耗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为明确品种更替过程中冬小麦的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于2010-2012两个生长季选取河南中北部建国以来不同年代的7个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设置三个水分处理下(W0,返青后不灌水;W1,拔节期灌水;W2,拔节和灌浆期分别灌水),研究了冬小麦的耗水特性、产量构成因素、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小麦更替过程中,冬小麦总耗水和土壤贮水消耗与年代差异不显著,而受降雨和灌溉影响较大。从20世纪50年代至现在,90年代及以后的冬小麦品种千粒重在41g以上,明显高于早期品种。两年生长季冬小麦籽粒产量增加58.4%和41.8%,平均每次更替增加396和362kg/hm2;收获指数增加37.0%和18.0%,平均每次更替增加0.2和0.1;WUE增加55.3%和40.8%,平均每次更替增加0.11和0.10kg/m3。现代品种源、库关系得到改善,千粒重大幅度增加和收获指数增加是籽粒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籽粒产量和WUE由品种和水分互作效应决定,在拔节期和灌浆期灌水可明显提高籽粒产量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4.
为了阐明不同沟灌方式对土壤水、热分布的影响,开展大田分区试验,研究了玉米生长期间交替隔沟(AFI)和常规沟灌(CFI)方式下不同位置处(沟位、坡位、垄位)土壤水热变化。结果表明,在一个灌水周期内,AFI的根区土壤水分以向下和侧向入渗为主,土壤水分有利于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而CFI的根区土壤水分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促进土壤水分向根区以下移动,容易发生渗漏损失;沟灌方式引起剖面土壤温度的变化,高水分区域引起低土温,1个灌水周期内AFI根区平均土温比CFI高0.56~1.78℃,但不同点位之间根区平均土温差异较CFI小。在玉米生长期间,AFI根区平均土温比CFI高0.05~2.16℃,根区平均土壤含水量比CFI低3.31%左右。土温与土壤含水量存在良好的二次曲线关系,当土壤含水量X=37.30%时,土壤温度出现最低值。因此,与常规沟灌相比,交替隔沟灌溉具有控墒调温的作用,有利于根区土壤水分的高效利用,促进根区土温的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15.
浙江奉化市池塘的底泥经过反复培养、驯化,从中筛选、分离出反硝化细菌,在模拟实验条件下,研究其对不同浓度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情况,讨论反硝化菌种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初始浓度为1、25、50mg·L^-1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模拟池塘中,随着实验的进行,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逐渐提高。其中在1mg·L^-1的浓度组中,3d内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就分别达到了95.8%和90.2%;在25mg·L^-1的浓度组中,第6d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3.8%和87.8%;在50mg·L^-1的浓度组中,第6d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89.7%和78.7%。此外,反硝化菌对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略优于亚硝酸盐氮,而且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越低,对其去除效果越好,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越短。在模拟池塘中,菌种的生长情况与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呈负相关,即污染物的浓度越高反硝化菌的生长情况越差。对反硝化菌的生态影响因子研究表明,其反硝化最适宜的pH值为6~7,温度为25~35℃;而且在同一pH值和温度条件下,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越低,反硝化菌对其去除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6.
生长激素(PST)脂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冰冻熔融法制备脂质体,包封率可达29%,当n(卵磷脂)∶n(胆固醇)=5∶2(摩尔比),超声时间3 min,中性环境,冰冻24 h或4 ℃贮藏3 d,其稳定性良好,包封率(29.1±0.4)%,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7.
随着油气田不断向深海开发,多相混输管道的流动安全保障技术面临巨大挑战,天然气凝析液管道的不稳定工况会导致管道运行参数发生剧烈变化,给管道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采用新型的多相流瞬态模拟软件LedaFlow对某天然气凝析液管道的水力和热力工况进行稳态、瞬态模拟,得到不同工况下管道沿线温度、压力、持液率及总积液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LedaFlow的计算结果理论上是正确的,其变化趋势符合理论预期。通过软件计算可对管道运行中的安全操作和下游设备设计提供建议,从而为工程实际提供参考。(图5,表3,参20)  相似文献   
118.
119.
为探究小叶蚊母树(Distylium buxifolium)越冬特性及其在青岛地区自然降温过程中的低温适应机制,以小叶蚊母树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制作常规石蜡切片、测定相对电导率和生理指标等方法对小叶蚊母树不同时期的叶组织结构、细胞膜透性和生理代谢等在自然降温过程中的适应性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小叶蚊母树叶片组织结构和生理代谢活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自然变温过程中,气温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小叶蚊母树叶片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16年1月叶片厚度和栅栏组织细胞长宽比均显著大于2015年10月和2016年4月;2016年1月和4月栅栏组织相对体积比、栅栏组织细胞体积值均显著大于2015年10月。上述结果表明,小叶蚊母树可以通过叶片组织结构的改变和生理上的适应性变化提高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0.
本文研究了工业化生产包被饲用硫酸亚铁的工艺与参数,以及包被剂的种类和用量,并以稳定性较差的V_A和V_c作为重点,详细研究了经工业化包被处理后的饲用硫酸亚铁的稳定性及其复配预混料中对V_A、V_c的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工业化生产的包被硫酸亚铁的纯度达到了87.29%,亚铁离子的含量为17.58%,复合预混料中载体的水分为13.1%时V_A的留存率由原来的6.7%提高到了63.l%、V_c的留存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8.7%。首选的包被剂为包被剂I、Ⅱ、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