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2篇
综合类   97篇
水产渔业   4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南美白对虾(LitnpenaeusVannamei),又称白肢虾(White lagshrimp)、白对虾(Whiteshrimp),过去曾译为凡纳对虾,为热带型种类。该虾生长迅速,抗环境变化和病毒能力强,肉味鲜美,加工出肉率高,是目前国内外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近年来关于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1-3],对南美白对虾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也有报道[4]。试验对南美白对虾瞬时耗氧速率与水体的溶氧水平和盐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该虾的饲养管理和虾苗运输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  相似文献   
92.
Cu2+对亚心形扁藻的致毒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含有重金属的废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多,此类废水一旦流入天然水域,将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藻类是水体的初级生产者,也是污染水体中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以往曾有不少关于重金属对藻类毒性方面的报道,但较多地集中在三角褐指藻和小球藻等,对亚心形扁藻的报道很少。而亚心形扁藻因其生长周期短、适口性好、含有较高的动物必需氨基酸等特点,是生产中为人们广泛采用的优良海产饵料。本文详细研究了不同浓度Cu~(2+)对亚心形扁藻生长的影响以及Cu~(2+)在扁藻体内的蓄积,所得结果可为养殖业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浮游生物状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初步研究了 1998年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生态系中的浮游生物状况。各塘浮游植物生物量变幅较大 ,平均含量为 36 .33± 2 8.4 0mg/L ;浮游植物总密度均值为 3.0 5± 2 .18× 10 8cells/L ,水体已呈富营养化状态。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及种类数均以蓝藻占优势 ,其次是绿藻和硅藻 ,这与我国传统家鱼高产池塘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显著不同。各塘浮游动物丰度与组成变化较大 ,不如浮游植物稳定。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生物量之比平均为 0 .90 3:1,斑节对虾塘尚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94.
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溶氧收支平衡状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1997年与1998年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生态系中溶氧收支平衡状况。表层水水柱毛产氧量均大于或显著大于水呼吸耗氧量,底层水毛产氧量却显著小于水呼吸耗氧量,呈现常有的"氧债"现象。在池塘氧耗因子中,水呼吸是最大的溶解氧消耗者,占水柱总耗氧量的70%以上;其次是底泥耗氧量,约占20%;虾呼吸耗氧量所占比例较小,但随养殖时间的延长明显上升。斑节对虾塘平均补偿深度(B)和平均透明度(P)之比(B/P)与通常鱼池所具有的比值(1.5~2.5)相比偏低,为1.42±0.53。说明池塘深层的产氧能力受到限制。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溶氧处于支大于收的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95.
以硝酸钠和脲为氮源,分别以1倍及2倍的F/2配方中的氮浓度培养微绿球藻并在培养5d后采收进行营养分析。结果表明:2倍氮浓度组的微绿球藻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1倍氮浓度组,相同氮浓度下硝酸钠组比脲组的粗蛋白含量高。氮源及浓度对总脂含量的影响正好与对粗蛋白的影响相反。2倍氮浓度组的微绿球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1倍氮浓度组,相同氮浓度下氮源对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氮源及浓度对微绿球藻脂肪酸中EPA、总饱和脂肪酸、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均有极显著影响,氮源相同时高氮浓度组微绿球藻的EPA、∑PUFA含量极显著高于低氮浓度组,相同氮浓度下硝酸钠组极显著高于脲组。  相似文献   
96.
罗氏沼虾育苗废水处理方法与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物理、化学及生物法对罗氏沼虾育苗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育苗废水经物理法(沉淀、过滤)处理后,水质状况得到改善。浑浊度平均下降68.1%,NH3-Nt、CODMn平均下降24.2%与14.4%;细菌总数、弧菌数下降68.6%和75.4%。24h后二氧化氯3.0mg/L为最佳消毒浓度;24h后溴氯海因3.0mg/L为最佳消毒浓度;48h后百杀迪1.5mg/L为最佳消毒浓度。废水经臭氧消毒14h后对细菌的杀灭率达到92.7%,对弧菌的杀灭率在5h的时候便达到了100%,氧化还原电位提高了约18.6%。消毒剂净化废水的能力依次为臭氧〉百杀迪〉溴氯海因〉二氧化氯。到一定时间当生物膜成熟后,生物滤器对水质净化有良好的效果,系统可较好保持NH3-Nt低值,而保持NO2^--N低值不易。  相似文献   
97.
亚硝酸盐和氨对河蟹氵蚤状幼体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亚硝酸盐和氨对河蟹氵蚤状幼体的毒性影响,并且推导出两种物质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Cs)。  相似文献   
98.
一种从环境中分离和富集硝化细菌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反复分离筛选,从对虾养殖环境中分离得到5株亚硝化菌和3株硝化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细菌。设计了一套简易培养系统培养分离得到的硝化细菌,根据培养结果筛选出其中最具生长与硝化能力的优势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同时检验应用该模式进行硝化细菌培养的效果。培养结果表明筛选的几株硝化细菌均有很强的生长和硝化能力,其中Y105和X101分别是亚硝化菌和硝化菌中最具优势的菌株。采用所设计的简易培养模式,在遮光、30℃、连续无菌充气的培养条件下,同时不补加营养物质和调整pH值,即可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密度(10~6~10~8 mL~(-1))的硝化细菌菌液,其中亚硝化菌富集培养时间为13~19 d,硝化菌为6~12 d。  相似文献   
99.
河口区中国对虾养殖水源的水质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随着我国对虾养殖的迅速发展,河口地区养殖对虾用水的水质状况的研究日益重要。由于河口区水质状况与滨海地区有着很大的差别,不仅不能直接用于育苗生产,成虾养殖也受到了限制。本文对于上海河口地区养殖对虾的水源于1989年11月~1990年11月间进行了连续13个月的碱度、硬度、硫酸  相似文献   
100.
虾池水环境调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我国天然水域的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营养盐 (氮、磷 )、石油类、重金属、挥发性酚等。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生活排污和工农业生产排废。鉴于上述情况 ,对渔业用水必须作相应的调控 ,以保证我国渔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下面就养殖用水水质的调控方法与技术作些介绍。一、养殖水环境调控的依据和原则1 .调控的依据应根据水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现状 ,结合养殖对象的生活习性进行相应的调控。通常是在了解水环境原有状况的基础上 ,按养殖对象所要求的温度、水色、盐度、酸碱度、营养盐等水质指标、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等给予相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