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46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23篇
  27篇
综合类   202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57篇
园艺   45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玉米连作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连作4年,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不显著的增加,连作地块病虫害发生逐年严重,并由此影响产量,综合分析玉米连作4年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玉米-大豆-高梁-玉米4年轮作形式,故在生产上实行玉米多年(4年)连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2.
1、品种的选择和搭配 选早中熟品种.本地以津薯5号、8号为主栽品种,全生育期90天,自封顶,适应性强,块茎整齐,皮薄表面光滑,果肉脆嫩多汁,商品性好,主要做鲜食.将部分春播夏收的马铃薯作为夏播秋收马铃薯的种薯,一年生产两季.  相似文献   
63.
多抗优质高产高效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以病虫害种类多而复杂、发生严重的安仁县为基地,开展水稻抗病虫育种。通过种质资源抗性评价、杂交育种和系统选育,已育成抗白叶枯病兼抗稻瘟病、稻飞虱的多抗生品种6个,在南方稻区首次培育出抗两病、两虫、优质、丰产晚灿新品种湘抗32选5和早灿新品种湘汕3号。省内外利用这些品种作抗源,又衍生多抗生品种16个,这些多抗生品种正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大面积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4.
1桑树芽瘿蚊吸食桑芽顶芯的害虫之一,双翅目,瘿蚊科。学名为Diplosis moricola Matsumura,别名桑瘿蝇。成虫形态似蚊,淡黄色,体长1.5~2.0 mm,雌比雄稍肥大。触角链珠状,14节,雌虫鞭节为圆筒形,各节具放射状刚毛两圈;雄虫鞭节分为两小结,呈哑铃状,各小结上分别具放射状刚毛和环  相似文献   
65.
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nematophilusHB310是与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HB310共生的细菌。对X.nematophilusHB310杀虫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共生菌菌液对小菜蛾、菜粉蝶和云斑粉蝶等幼虫均有较高的胃毒杀虫活性,饲喂蘸有该菌液的甘蓝叶片72h后,小菜蛾2龄幼虫、云斑粉蝶1龄幼虫校正死亡率达100%,96h菜粉蝶1龄幼虫、云斑粉蝶4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也分别达到100%。云斑粉蝶1龄幼虫最敏感(LC50为6 4998×105cells/mL),其次为小菜蛾2龄幼虫(LC50为1 3614×106cells/mL)和菜粉蝶1龄幼虫(LC50为2 7418×106cells/mL)。深入研究发现胃毒杀虫活性物质在该菌对数生长初期就开始产生,对数生长中期已达到最大量。生测结果表明:胞内、胞外分泌物中都含有较强的胃毒杀虫活性物质,5 994×108cells/mL的原菌液、细胞及同样浓度的菌液上清和胞内上清120h对1龄菜粉蝶幼虫的胃毒杀虫活性均在90%以上,上清的胃毒活性最低,与原菌液、细胞及胞内上清的胃毒活性差异显著。X.nematophilusHB310的Ⅱ型菌菌液的胃毒杀虫活性较低,只有Ⅰ型菌的1/3左右。  相似文献   
66.
油松侧柏混交林效益及种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陕西省淳化县干旱阳坡立地上,10年生人工油松侧柏混交林的研究结果表明,侧柏属浅根型树种,根系系集中分布在0~40cm深的土层中,而油松根系在0~60cm深的土壤中呈均匀分布。混交林的根系在土壤剖面上,垂直分布趋于均匀。行间混交林、株间混交林均能显著提高油松、侧柏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同时能增强土壤中磷酸酶、蛋白酶和脲酶的活性,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尽管株间混交林能明显改善林地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提高油松、侧柏的枝叶生物产量,但行间混交林在这些方面却表现出强烈的负效应。混交林对油松、侧柏针叶中的氨、磷含量的影响,随混交方式而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67.
立春前十天和立春后十天是嫁接核桃的最佳时间,一般来讲,掌握在树液开始流动(水气上升)前后为宜。枝条的选择。应选品种优良、生长健壮、发育良好、无病虫害和寄生枝的初果期或盛果期的核桃树上的枝条作为嫁接枝条。  相似文献   
68.
家畜是广大农村特别是高寒山区不可缺少的生产力之一,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有充分发挥广大饲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才能把家畜饲养好。家畜饲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9.
7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肉、奶的需求量逐年提高,使得我国养牛业蓬勃发展,但与之相矛盾的是,虽然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但优质粗饲料却十分短缺。青贮作为一种提高玉米秸秆营养物质转化率的方法,被广大养殖户们所接受,但调制后的去穗玉米秸秆营养价值仍然显著低于青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