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6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于2007年4-5月份在甘肃肃南县对防治高原鼠兔精确用药进行试验,将5种常见杀鼠剂的推荐用药浓度、用药量按等比级数增、减剂量进行插组,作正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推荐用药浓度、用药量和饵料种类与调整后的用药浓度、用药量和饵料种类对高原鼠兔的灭洞率有一定的差异性。影响灭洞率的主、次因子顺序是:杀鼠剂>用药浓度>投饵量>饵料种类。以防效为评价指标,5种参试杀鼠剂的排序为:大隆(83.9%)>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82.6%)>溴敌隆(79.4%)>C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75.0%)>敌鼠钠盐(68.9%)。最佳处理组合是: 1)用0.15%的D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小麦饵料、25粒投饵量;2) 0.01%大隆、青稞饵料、5 g投饵量;3) 0.01%溴敌隆、小麦饵料、3 g投饵量。  相似文献   
22.
王巧玲  花立民  王贵珍  刘丽 《草地学报》2015,23(5):1068-1072
冬春草地由于放牧时间长和返青期采食等原因,是高寒牧区退化较为严重的区域。本研究在高寒草甸选择4个放牧小区,依次延迟10天开展春季延迟放牧试验,并监测每个延迟区草地的产草量、盖度和牧草繁殖情况等,结果表明:在延迟放牧试验开始时,各试验小区之间的植被高度、盖度、生物量以及主要植物种的重要值无显著性差异,在6,7和8月份时,各小区的植被高度、盖度、生物量随着放牧时间的延迟而依次增加,8月份时,第4区达到最高分别为12.83 cm,100%和348.98 g·m-2;延迟放牧最晚的第4区的开花数显著低于其他3个小区,但结实数以及开花结实总数显著高于其他;4个试验小区早熟禾(Poa sp.)以及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的重要值有所增加,赖草(Leymus secalinu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的重要值有所下降,1,2和3区的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的重要值有所增加,而4区呈下降趋势。试验结果证明延迟放牧对提高草地生产力,改善草地植被盖度和增加牧草繁殖机会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3.
青海燕麦农家品种的醇溶蛋白电泳分析(简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燕麦(Avena)是粮草兼用作物,适合在高海拔地区种植,是我国"老、少、边、穷"地区的特有作物.燕麦遗传资源的收集与鉴定工作对燕麦的遗传育种有重要意义.我国的燕麦遗传资源征集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成效显著,已入编和待入编<中国燕麦品种资源目录>的燕麦种质资源数共有4 400~4 500份[1].  相似文献   
24.
[目的]明确区域土壤盐渍化现状是土壤盐渍化修复和改善的前提,对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干旱、半干旱区民勤盆地为研究区,对0~10、10~20和20~30cm土层土壤的盐分含量、盐基离子分布及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并定性判断土壤盐渍化程度和类型。[结果]1)不同土层土壤盐分含量均值在4.35~6.37 g/kg,且为中等变异程度,盐分离子中SO42-、Ca2+和Cl-的含量较高,而CO32-含量最少;2)阴离子以SO42-和Cl-为主,二者之和超过总盐含量的50.00%;阳离子以Ca2+和Na+为主,分别占阳离子总量的48.65%和31.04%;3)总盐与SO42-、Ca2+和Mg2+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HCO  相似文献   
25.
甘肃草原鼠害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甘肃草原啮齿类动物区系由68种组成,占全省啮齿动物总种数的75.6%,其中,大多数种的种群密度不超过经济损害水平,有一定的生态学价值;有18~26种的种群密度几乎经常维持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上,是不同草原类型的优势种害鼠。草原鼠害区划工作应遵循历史发展、生态适应和生产实践的原则。以草原啮齿动物区系组成、地带性生物气候和地带性植被为指标将甘肃草原鼠害划分为5个区;以具有一定优势的地带性草原类型,具有代表性鼠类分布型和优势种害鼠为指标,将甘肃草原鼠害划分为13个草原鼠害亚区。  相似文献   
26.
 通过查询、整理和分析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调汇、参与式农牧民调查以及请教有关专家等方式,系统收集了甘肃啮齿动物的区系组成、形态特征、分类地位、种群动态、地理分布、测报模型及防控措施等大量信息资料,并以此支撑建立甘肃啮齿动物数据库。采用ASP 技术,以SQLServer2000 为数据库平台,设计开发了甘肃啮齿动物Web信息系统。本系统是由后台甘肃啮齿动物信息数据库、前台用户查询系统及管理员信息管理系统共同组成的综合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模式,实现了甘肃啮齿动物信息的管理科学化和共享化。  相似文献   
27.
为了综合评价天然草原健康状况,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两种分析方法,选取13个草地生态系统健康指标,构建当地的"活力-组织机构力-恢复力-人文"体系草地评价系统,并结合样方数据和文献资料,分别评价了甘南州各县2001年、2004年、2007年、2009年的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在指标层中,草地系统活力(B1)、组织机构力(B2)、恢复力(B3)和人文(B4)的权重分别为0.373 1、0.361 0、0.216 8和0.049 1;人文层次的"旅游产值占GNP比重"其权重仅为0.049 1,说明人文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力较小;植被状况的总权重值0.550 7,说明了植被在牧区生态经济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甘南藏族自治州各县草地近10a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大多数在不健康域之间波动,并有向崩溃域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8.
高原鼠兔的经济损害水平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08年在肃南县大河乡大岔村的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对高原鼠兔的经济损害水平及防治指标研究的结果表明,高原鼠兔种群数量与其危害所造成草原牧草减产量(地上植物)及经济损失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9765;高原鼠兔的有效洞口数(X)与牧草减产量(M)的线性回归方程为:M=-16.9603+0.9180X在1330hm 范围内用C 型肉毒梭菌生物毒素进行防治,核算单位面积防治成本为25.05元/hm;试验期间,高原鼠兔的实际鼠密度高达510有效洞口/hm,经济损害水平为130有效洞口/hm;实际经济损失率高达32.9%,而经济允许损失率只有11.2%。根据经济允许损失率测算的有效防治指标为185有效洞口/hm。  相似文献   
29.
甘肃省引进苜蓿切叶蜂孵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引进加拿大苜蓿切叶蜂孵化实验表明 ,孵化温度 30℃恒温是影响苜蓿切叶蜂孵化率的主要因素 ,寄生蜂对切叶蜂孵化率的影响极为明显 ,实验认为在容积 50 cm× 50 cm×65cm大的孵化箱中用 37%敌敌畏乳液 0 .71ml防治金小蜂是一个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30.
为明确高原鼢鼠在时间和空间小尺度上的扩散特征,本研究自2014-2015年在祁连山东段选择3处不同种群密度的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连续分布区,采用标志重捕、无线电追踪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高原鼢鼠扩散与种群密度的关系、扩散性别及其扩散时间。结果表明:高原鼢鼠在不同种群密度下均发生扩散,高密度区扩散个体比例相对较高;高原鼢鼠雄性重捕率(5.9%)低于雌性(16.9%),雄性失联率(58.3%)高于雌性(28.0%),并且雌、雄个体平均分配指数分别为1.086±0.385和-1.390±0.786,表明高原鼢鼠存在偏雄性扩散;2015年6-10月高原鼢鼠个体消失率(0.500)高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0.367)以及2015年5-6月的个体消失率(0.286),2015年6-9月高原鼢鼠重捕率从40.0%下降至0%,失联个体比例从52.6%上升至85.7%,表明高原鼢鼠可能在6-9月进行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