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7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31.
在机械化生产模式下,研究3种追肥量处理对7个甘蔗品种的蔗茎产量及其构成性状、蔗茎伸长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蔗茎产量的构成主要取决于品种特性,7~8月份月长速和月长速差值可作为了解品种伸长生长特性和进行节本管理的有益指标,对蔗茎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两种产量类型,并讨论了不同类型品种在机械化生产模式下的栽培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32.
盆栽西番莲,既可观花,又可赏果,果实可制成果汁,风味独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介绍了盆栽西番莲的技术要点.包括品种选择、育苗、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33.
环剥对毛叶枣叶片N同化能力和糖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年春季抽生的毛叶枣(Indian jujube)枝条进行环剥,并以不环剥的枝条为对照,探讨环剥对毛叶枣叶片氮(N)同化能力和糖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剥后能降低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的活性,导致叶片总N含量降低;环剥使叶片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34.
甜高粱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及遗传多样性初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广东湛江地区种植了50份国内外甜高粱种质资源,测定其生育期、单株鲜重、株高、茎粗、锤度5个主要数量农艺性状,并进行了差异显著性、相关性、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除生育期外,株高、茎粗、单株鲜重和锤度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生育期、株高、茎粗和单株鲜重指标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锤度与其它4个主要性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甜高粱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幅度为0.1039%~0.2931%;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50份甜高粱资源可分为4个类群,其中Ⅰ类群5个数量农艺性状均表现良好,产量为90t/hm2,乙醇产量3360L/hm2,可作为今后开发利用的推荐材料。  相似文献   
35.
芒果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实验,以芒果品种金煌芒为材料,对影响芒果SSR-PCR反应体系中的Mg2+、dNTPs、Taq酶、模板DNA、引物这5个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水平变化对PCR反应影响的显著性依次为:模板DNAdNTPs引物Mg2+Taq酶。最终确立SSR反应体系的最优条件为:20μL体系中,10×buffer2μL,模板DNA80ng,dNTPs0.4mmol/L,引物0.2μmol/L,Mg2+1.8mmol/L,Taq酶0.75U。  相似文献   
36.
该实验拟构建甘蔗14-3-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体外研究该蛋白功能和高级构象特征奠定基础。用RT—PCR技术从甘蔗茎中扩增出编码14-3-3蛋白的全长基因,并连入pGEM—T载体中,双酶切和测序用于序列正确性的鉴定。结果表明,该基因的最大开放阅读框为771bp,编码6256个氨基酸。后将所得cDNA片段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PIC9K,经电转后在酵母细胞中表达,表达产物经Westernblot鉴定分子量约为28kD。表明已成功构建了甘蔗14—3—3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了表达产物。  相似文献   
37.
[目的]克隆甘蔗14-3-3基因并预测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为研究甘蔗基因功能和代谢调控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水稻14-3-3基因为模板,BLAST甘蔗EST数据库,依据序列拼接结果及RT-PCR技术获得编码甘蔗14-3-3蛋白的全长基因,并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蛋白的二级、高级结构和功能活性位点进行预测.[结果]克隆得到长784bp的甘蔗14-3-3基因,最大开放阅读框为771 bp,编码256个氨基酸;该蛋白的分子量与理论等电点分别为28.88 kDa和4.79.蛋白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甘蔗14-3-3蛋白与水稻、高粱、玉米14-3-3蛋白的同源性均在90%以上.Cn3D V.4.1预测位于第3和第5两个二聚体上的Lys-50、Arg-57、Arg-131和Try-132组成一个凹穴,是结合靶蛋白的作用面;第60、65、188、218位的4个丝氨酸是磷酸化的活性位点.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14-3-3基因在甘蔗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茎和分生组织中14-3-3基因高丰度表达,可能与糖代谢和细胞分裂的调控相关;而在根中可能参与矿物元素的吸收和代谢.[结论]甘蔗14-3-3基因可作为信号转导调控蛋白的候选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38.
甘蔗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甘蔗害虫防治的最佳效果,采用性诱剂、夜光灯诱杀、性诱剂诱杀和夜光灯相结合诱杀、施用呋喃丹等4种处理方法,对甘蔗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性诱剂结合频振式夜光灯对螟虫、天牛和金龟子等害虫防治效果最好,甘蔗蔗糖分和理论产量均为最佳,其次为夜光灯,然后是性诱剂诱杀处理,最差是施用呋喃丹的处理方式,但是只用性诱剂诱杀的处理受天牛及金龟子为害较为严重。在甘蔗害虫防治以性诱剂诱杀和夜光灯相结合诱杀最好。  相似文献   
39.
为全面了解甘蔗种植农户种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湛江地区100个甘蔗种植户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总结湛江甘蔗种植农户现实状况,得出结论与启示。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利用转录组测序开发甘蔗SNP分子标记,为甘蔗建立一种高效和低成本的分子标记开发方法。【方法】以40个甘蔗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使用高通量测序平台获得其转录组数据,经质控后将其匹配到参考基因组,然后使用GATK软件检测和过滤SNP分子标记,并使用snpEff对SNP进行注释及统计分析。利用这些SNP分子标记进行系统发生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最后,开发KASP标记并随机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转录组数据经质控后平均每个样本获得6.5 Gb的序列。通过变异分析和多重过滤筛选后,共获得220397个注释到染色体上的双等位基因SNP位点,平均密度为3 SNP/kb。SNP类型及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编码区错义突变与沉默突变的比值(N/S)为1.05,转换类型和颠换类型的比值(Ts/Tv)为1.89,杂合SNP占38.66%~49.91%,位于转录本的SNP比例为44.74%。系统发生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均表明,甘蔗栽培品种遗传来源较为单一,但群体分化较大。开发了11176个KASP分子标记,并随机合成25组KASP引物进行多态性验证,共有23组(92%)引物能检测到扩增产物,7组(28%)在40个甘蔗材料中呈现多态性,进一步验证了这些标记有效性。【结论】与传统SSR分子标记和基于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简化基因组测序的SNP分子标记开发方法相比,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甘蔗SNP分子标记开发方法在保证质量和数量的情况下能获得更大比例的有效SNP,更有利于发掘功能SNP位点,为甘蔗分子SNP标记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