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5篇
  2篇
综合类   6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用溶剂萃取苦楝籽油中的游离脂肪酸,以降低其酸值.通过试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甲醇为溶剂,油与甲醇的料液比为1 ∶ 2.0(W/V),萃取温度35℃,萃取次数5次,每次萃取时间1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可将溶剂提取的苦楝籽毛油的酸值(KOH)从5.08 mg·g-1降低到0.55 mg·g-,能够达到制备生物柴油对油品质的要求.该工艺与常规的碱炼降酸相比,操作简单,毛油炼耗大大降低,且萃取后的甲醇可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72.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黄土丘陵区刺槐和油松人工林的根系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土壤全氮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和根系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刺槐和油松人工林之间以及同一林分的不同林龄之间,根系生物量有明显差异。2种人工林表层土中有机碳含量不同,差值为{0.470%},10-20 cm土层有稍微差异,差值为0.075%,其他各层差别不明显,差值均小于0.023%。在不同林龄之间,除20 cm以上土层,幼林和成林之间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有差异外,其他各层几乎没有差异。说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根系对土壤碳的积累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大。人工林土壤全氮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73.
西部山区混农林业发展社会性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西部山区的情况,在行政村和农户的水平上,研究了行政村领导和农户户主在不同的年龄、学历状况下对混农林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龄在30~40 a、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村级领导者最有利于混农林业的发展;年龄在40~50 a、初中文化的农户对混农林业的发展最有兴趣.  相似文献   
74.
西藏长松萝浸提物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苯、乙酸乙酯、乙醇、水等4种溶剂对长松萝进行浸提。浸提物抑菌试验表明,苯、乙酸乙酯、乙醇的浸提物对霉菌、细菌、酵母菌、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而水提物对所示菌种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5.
柿叶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柿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和抗菌活性的研究.通过系统预试,初步确定柿叶中含有生物碱、皂苷、氨基酸、多肽、有机酸、酚类和鞣质、糖类、甾体、总黄酮、强心苷、蒽醌、挥发油等物质.抑制活性试验结果显示: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供试的6种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水相对供试的5种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对细菌有较小抑制作用;石油醚相对真菌和细菌几乎无抑制作用;正丁醇萃取物对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对真菌无抑制作用.用不同质量浓度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试验,结果显示:质量浓度越高,其抑菌能力越强,而且,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对测试的6个细菌的抑制活性的大小顺序不一致.  相似文献   
76.
在杜仲无性繁殖中,采用了留根露头、插根露头、带根埋条、嫩枝扦插和硬枝接根扦插等不同育苗方法。试验表明,留根露头和插根露头育苗效果较好,其中又以留根露头效果最佳,该方法操作简单,管理方便,成本低,在原有苗木的基础上,产苗量可增加1倍以上。  相似文献   
77.
本文着重研究了华山松、白皮松种子籽粒大小与活力和幼苗生长的关系。全面测定了不同粒度种子的播种品质、贮藏物质及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转化、种子不同催芽处理的脱氢酶活性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大粒种子的活力远高于中小粒种。大、中、小粒种子的苗木生长差异极显著。生产上选用大粒种子育苗,就能培育出数量多、质量好的壮苗。  相似文献   
78.
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农民负担问题倍受政治家及新闻媒体所关注。由于它的特殊政治敏感性和复杂的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很少被科学工作者“青睐”。然而,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特别是在进行市场经济之后,农民负担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近几年来,农  相似文献   
79.
旨在研究蛋鸡饲粮添加发酵杜仲叶粉、杜仲叶粉对蛋鸡产蛋性能、鸡蛋胆固醇和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900只体质量相近、健康的23周龄海兰褐蛋鸡,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等分为5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30只鸡。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Ⅱ~Ⅳ组分别按基础饲粮质量分数0.1%、0.3%、0.5%的剂量添加发酵杜仲叶粉,试验Ⅴ组按质量分数0.5%的剂量添加杜仲叶粉。正试期为8周。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发酵杜仲叶粉能显著提高试验的全期产蛋率(P0.05),以0.3%发酵杜仲叶粉组的产蛋率最高,0.5%发酵杜仲叶粉组可显著增加平均蛋质量(P0.05),0.3%发酵杜仲叶粉组的料蛋比最低;饲粮添加发酵杜仲叶粉、杜仲叶粉均能显著降低蛋黄胆固醇质量浓度(P0.05),其中,以0.5%发酵杜仲叶粉组的蛋黄胆固醇最低;饲粮添加发酵杜仲叶粉、杜仲叶粉均可显著降低蛋鸡血液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的质量浓度(P0.05),显著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HDL)的质量浓度(P0.05)。其中,以0.3%发酵杜仲叶粉组的血液TC质量浓度最低,以0.5%发酵杜仲叶粉组的血液TG、LDL质量浓度最低,以0.5%发酵杜仲叶粉组的血液HDL质量浓度最高;(2)与添加0.5%杜仲叶粉组相比,0.5%发酵杜仲叶粉组平均蛋质量显著增加(P0.05),0.3%发酵杜仲叶粉组产蛋率显著增加(P0.05),0.3%、0.5%发酵杜仲叶粉组的料蛋比、蛋黄胆固醇质量浓度、血液TC、TG、LDL质量浓度显著降低,HDL质量浓度显著升高(P0.05),0.1%发酵杜仲叶粉组与0.5%杜仲叶粉组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饲粮添加发酵杜仲叶粉能够改善蛋鸡生产性能、调节血液脂肪代谢,添加杜仲叶粉对于蛋鸡的血液脂肪代谢、蛋黄胆固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0.1%的发酵杜仲叶粉可替代0.5%杜仲叶粉,发酵杜仲叶粉的适宜添加量为0.3%。  相似文献   
80.
溶剂法提取长柄扁桃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油醚为溶剂,提取长柄扁桃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温度、时间、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每次0.5 h,提取1次。三因素主次关系为:料液比>时间>温度。同时利用气相色谱(GC)测定了长柄扁桃油的脂肪酸组成,表明长柄扁桃油中以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