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研究不同核桃品种的需冷量,为我国南方喀斯物地区发展核桃产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河池16个主栽核桃品种为试材,设低温下7个不同需冷量水平,即4℃低温处理400、500、600、700、800、900和1000 h,将包含各品种的混合芽和雄花芽插入装有清水高度约2 cm的瓶子中,放入组织培养室中培养15 d后,统计各核桃品种混合芽和雄花芽萌芽后的长势和生长量,筛选适宜喀斯特地区推广种植的核桃品种.[结果]在16个核桃品种中,张清华的需冷量最低,为600 h;云光山核桃的需冷量次之,为700 h;三台核桃、香玲、大泡、凤优一号、卢逢春、辽核4号和张明卫的需冷量居中,为800 h;娘青和晋龙薄丰的需冷量达900 h;云新、中林1号、元林、美国山核桃和日丽的需冷量均超过1000 h.同一品种核桃雄花的需冷量大于混合芽的需冷量,只有香玲和卢逢春在低温处理900 h后雄花芽的萌芽率达50.0%,其余品种在低温处理1000 h下雄花芽的萌芽率均未达50.0%.在萌芽后的芽长势方面,三台核桃、云新和云光山核桃等品种萌芽后芽的长势较好,中林1号和元林萌芽后长势较差;在芽长总量方面,三台核桃、云新、香玲、云光山核桃、卢逢春、辽核4号、张明卫和晋龙薄丰等品种在1000 h下芽长总量均达到或超过5.00 cm,除卢逢春外,其余7个品种在1000 h处理下芽长总量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中林1号和元林在1000 h下芽长总量为0.50 cm,且中林1号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引种核桃品种时,应尽量选择需冷量要求较低、萌芽后长势较好、适应性更强的品种,其中三台核桃和云光山核桃适宜在广西喀斯特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2.
不同免耕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研究不同免耕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有何不同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以常规插秧为对照,研究免耕直播和免耕抛秧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此试验条件下,免耕直播前期分蘖速度较快,株高、结实率及产量都较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则与常规插秧相当,而免耕抛秧有效穗较多,但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均较低。在土壤理化性状方面,与常规插秧比,免耕栽培稻田表层(0~5cm)土壤有机质增加,腐殖质品质改善,>0.25mm水稳性大团聚体、全量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含量都有提高。两种免耕栽培模式中,免耕直播的腐殖质品质、>0.25mm大粒团聚体含量及速效磷高于免耕抛秧,而土壤有机质总量和速效钾则低于免耕抛秧。免耕栽培模式有利于稻田表层土壤肥力的改善;此试验条件下,免耕直播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3.
为了研究不同免耕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有何不同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以常规插秧为对照,研究免耕直播和免耕抛秧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此试验条件下,免耕直播前期分蘖速度较快,株高、结实率及产量都较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则与常规插秧相当,而免耕抛秧有效穗较多,但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均较低。在土壤理化性状方面,与常规插秧比,免耕栽培稻田表层(0~5cm)土壤有机质增加,腐殖质品质改善,>0.25mm水稳性大团聚体、全量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含量都有提高。两种免耕栽培模式中,免耕直播的腐殖质品质、>0.25mm大粒团聚体含量及速效磷高于免耕抛秧,而土壤有机质总量和速效钾则低于免耕抛秧。免耕栽培模式有利于稻田表层土壤肥力的改善;此试验条件下,免耕直播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4.
甘蔗酒精废液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天明  李杨瑞  莫艳兰  林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927-5929,6015
综述了国内外甘蔗酒精废液处理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其在农田上施用的新成果,为甘蔗酒精废液在农田上施用的基础研究和推广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为广西岩溶地区山核桃高质优产提供施肥理论依据,在广西环江县开展山核桃施肥试验。试验设置CK(常规施肥)、T1(80%常规施肥+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叶面肥)、T2(T1+微肥叶面肥)、T3(T2+氨基酸叶面肥)、T4(T2+腐殖酸叶面肥)、T5(T2+氨基酸叶面肥+腐殖酸叶面肥)6种施肥处理,对山核桃产量、品质、矿质元素含量及叶片氮磷钾养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显著影响山核桃单果仁质量、出仁率和果壳厚度(P<0.05),其中,T4处理的单株产量、单果仁质量和出仁率为全组最高,分别较CK高出31.18%、17.29%和13.95%。不同施肥处理显著影响山核桃可溶性糖、单宁和脂肪含量(P<0.05),其中,T5处理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含量均最高,分别较CK处理高出16.24%、6.43%、13.73%。对山核桃矿质元素含量研究的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对山核桃矿质元素含量有较明显的提升作用,除了T3处理的钙含量外,喷施叶面肥处理的矿质元素含量均高于CK。其中,T5处理的镁、锌、铁、硼和钙含量最高,分别较CK高出9.87%、39.34%、35.44%、18.10%和10.93%。综上,T4处理的山核桃产量最高,T5处理则是山核桃品质和矿质元素含量提升的最佳施肥方式,在广西岩溶地区山核桃生产中,可根据需求选择对应的叶面肥喷施方案。  相似文献   
26.
为促进甘蔗酒精生产废液的资源化利用,为农作物提供有效的肥料资源及相关水肥管理模式,对比研究了甘蔗地上施用甘蔗酒精生产废液、化肥及不施肥等处理对水分、铜和氯养分吸收及流失的影响,并对施用甘蔗酒精生产废液的食品安全性和对地表水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化肥处理CK_2相比,甘蔗酒精生产废液的施用提高了土壤的水分利用率,降低了甘蔗中铜的含量及铜的径流流失,提高了甘蔗中氯的含量,但各处理蔗汁或径流水中的铜、氯含量或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值.认为在该试验条件下富含有机质的甘蔗酒精生产废液在蔗地上施用,对蔗糖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没有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2006年,对广西扶绥县原施常规化肥10年(1996~2005年)的甘蔗地施用酒精发酵液75t/ha+钙镁磷肥0.75t/ha,研究其对土壤、甘蔗及地表水域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始土壤相比较,两种施肥方式都能显著提高甘蔗地土壤氮、磷、钾养分和pH,而显著降低有机质含量.与施用常规化肥相比,混施酒精发酵液与钙镁磷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总N、总K、有效N和有效K含量以及蔗渣和蔗汁K含量,有利于提高土壤总晗量和pH、甘蔗产量和产糖量,塘水N、P养分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定值.因此,蔗地施用酒精发酵液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甘蔗产量和产糖量,且未对蔗地地表水域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8.
优化施肥模式对岩溶区中药材扶芳藤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最优混合设计(416-B)进行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农家肥、氮肥、磷肥和钾肥用量不同配比对岩溶石山区中药材扶芳藤生长及产量的效应,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对产量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多项式回归模型, 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获得中药材扶芳藤最佳产量的营养模式.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岩溶石山区扶芳藤最佳施肥量方案为:农家肥及N、K_2O、P_2O_5肥分别为4940.7、247.0、123.5和148.9 kg/hm~2,扶芳藤最优产量为10473.27 kg/hm~2,同时得到最佳经济效益每公顷达42682.80元.  相似文献   
29.
不同栽培模式对氮磷钾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养分流失、减少环境污染的最佳种植模式,在广西丘陵坡耕地进行定位观测,研究广西主要经济作物、农民常规施肥和主要种植模式下的坡耕地养分径流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木薯+玉米模式径流水中的总磷、总钾、硝态氮流失量最大,其次为总氮、铵态氮;木薯+花生模式径流水中的养分流失量除总磷(245.1 g/hm2)最多外,其他养分流失量均较少,氮素流失以硝态氮为主,占总氮的50%以上。产生径流量最多的模式是木薯+花生为60 974 L/hm2,其次是甘蔗模式为58 583 L/hm2,最少的模式是木薯+玉米为52 676 L/hm2;木薯+玉米种植模式下作物吸收氮、磷、钾的量最多(7月13日),甘蔗吸收氮、磷、钾的量均是最多的(11月13日)。三种种植模式中施肥量最大的是木薯+玉米,其次是木薯+花生,甘蔗是最少的。养分氮、磷径流率最大的均为甘蔗单种模式,养分钾径流率最大的为木薯+玉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0.
通过室内盆栽实验,研究不同基质对栝楼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粪处理的栝楼平均株高为34.16cm,平均真叶数为10.42叶,均明显大于接菌种地表、摩西、根内、对照;30%蚯蚓粪含量的培养基质处理栝楼出苗数最多为24,40%,蚯蚓粪培养基质含量的处理栝楼苗平均株高最高为6.16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