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5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番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栽培品种“中杂9号”、“毛粉802”和“合作908”为试材,通过对番茄茎段的离体培养,研究不同基因型以及不同激素组合对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茎段为外植体时中杂9号和毛粉802更适合诱导再生植株形成;IAA与IBA比较,IAA利于芽的形成及正常芽的发育。其中中杂9号最适宜诱导愈伤组织和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2.0mg/L+IAA0.1mg/L、MS+6-BA2.0mg/L+IAA0.4-0.5mg/L,分化率均高达100%,毛粉802最适宜诱导愈伤组织和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2.0mg/L+IAA0.4-0.5mg/L,分化率高达100%。茎段外植体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IAA0.5mg/L+6-BA0.6mg/L,生根率高达80.8%。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2010年11个高产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掌握了各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植物学性状、抗病抗虫性等特点,筛选出登海622、苏玉20、东单60等几个产量品质表现较优的品种,初步认为可用作本地推广品种或用于改良品种缺陷的遗传变异源。  相似文献   
33.
“常优一号”系常熟市农科所于1998年用武运粳7号作母本、“R254”作父本,经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粳稻良种。2003年11月经国家农作物品审委员会审定通过。我镇于2002年引进试种“常优一号”,表现出高产、稳产、多抗、质优、省工、省肥、适应性广等优点。3年来经试验示范种植,一般亩产量在550~600kg,高产田块亩产量可达700kg左右,深受广大农户欢迎。2006年吴中区种子站共制种“常优一号”455亩,其中委托太平镇代制种73.6亩,平均亩产172.85kg。现将其高产制种技术简介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4.
月季因花容秀美、千姿百色、馥郁芳香、终年常开、花色动人、易繁殖而深受人们喜爱.为扩大月季花的种植面积,介绍了月季花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扦插繁殖技术,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35.
随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不断调整。为开发果树优新品种,我镇于1999年在横泾镇马家村西泾建立了富康枣园,面积120亩,并引进了沾化冬枣新品种。通过7年的精心培育,2004年开始挂果,亩产量为412kg,如今枣树已长大成林,果实累累,高产栽培技术使冬枣的亩产量也逐年提高,至2006年已达1078kg,亩产值达2800元,减去每亩生产成本5001元,亩效益在2300元左右。全园总效益为27.6万元。在此高产高效基础上,马家村委决定以点带面,开发山地,扩大冬枣的种植面积,并打出品牌,形成一村一品的冬枣村。下面简要介绍冬枣的培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6.
应用半干胶转移仪,建立了高灵敏度的半干胶转移免疫印迹法,结果表明,该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等特点,很适合于神经生长因子的鉴别。  相似文献   
37.
苏玉糯6号是江苏省泰州市旱地作物研究所于1999年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多年的试验示范种植中,该品种表现出品质优、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的特点,适合江苏省各地种植。  相似文献   
38.
双隐(三隐)性基因在甜糯型玉米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品质优良、配合力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甜玉米和糯玉米杂交——自交,选出甜糯双隐性自交系,利用不同类型的甜糯双隐性自交系杂交——自交,选出甜糯三隐性自交系,在选育甜糯双隐性或三隐性基因自交系的基础上,通过杂交配组,产生甜(杂结合)糯(纯结合)玉米杂交种,用这类杂交种生产的果穗,有糯质籽粒,有甜质籽粒,甜糯相间随机排列,保留糯性,增强甜度,提高品质。解决了以往糯玉米不甜、甜玉米不糯的缺陷。在分析国内外鲜食甜糯型玉米育种现状基础上,结合我所多年甜糯双(三)隐性基因系玉米杂交种选育的实践,浅析了甜糯双隐性或三隐性基因系的选育以及甜糯型玉米杂交种的组配方法,希望为我国鲜食玉米的产业发展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9.
40.
连续2年对鲜食黑糯玉米/紫甘薯立体套种模式进行试验种植.结果表明,在立体套种条件下,鲜食黑糯玉米产量仍可达12000~13500 kg/hm2,紫甘薯产量可达22500 ~24000 kg/hm2,纯经济效益在75000元hm2以上,为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