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6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高产早熟绿豆新品种冀绿7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冀绿7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食用豆类室以优资92-53绿豆为母本,冀绿2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7年1月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鉴定.  相似文献   
22.
绿豆新品种冀绿9239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冀绿9239新品种以冀引3号为母本、Vc2802A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具有高产、早熟、抗病毒病、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春播区的黑龙江、辽宁、山西、新疆、宁夏以及夏播区的河北、河南、江苏、四川、北京、山东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23.
小豆出沙率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豆富含蛋白质和淀粉,是做豆沙的主要原料。为了了解小豆豆沙的加工品质,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来源小豆品种出沙率差异、出沙率年度间差异、出沙率与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相关性以及出沙率与豆沙中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相关性等。结果表明:品种来源、籽粒百粒重与出沙率相关性不显著,出沙率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中含有一定量的水溶性蛋白和水溶性直链淀粉。高蛋白质、低淀粉是培育高出沙率小豆品种的2大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4.
冀红2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红9218为母本、冀红3号为父本杂交,通过定向选择培育而成。在2016-2017年国家小豆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中平均产量1581.60kg/hm2,较对照品种冀红9218增产11.36%,北方夏播区平均产量2292.6kg/hm2,较对照品种冀红9218增产18.04%。在2018年6个试点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048.55kg/hm2,较对照冀红9218增产12.86%。2020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业委员会鉴定及河北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5.
播期对春播绿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期是影响春播绿豆产量和生育期的主要因素。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以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绿豆品种冀绿7号和冀绿9号为试材,均设4月9日、14日、19日、24日、29日和5月4日6个播期处理,采用大区对比的方式,研究了播期对绿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确定春播绿豆的最佳播种期。结果表明:播期对株高、单株荚数和产量影响较大,对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和百粒重影响很小。在当地环境条件下,春播绿豆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19~29日。  相似文献   
26.
豇豆属3种主要食用豆类的抗豆象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中国栽培的豇豆属食用豆类主要有绿豆(Vigna radiata)、小豆(Vigna angularis)和豇豆(Vigna unguiculata)。豆象是危害这些食用豆类作物的重要仓储害虫。防治豆象危害最为经济且环保的方法是利用作物本身的抗性培育抗豆象品种。中国豇豆属食用豆类抗豆象育种尚处于起步阶段,分子遗传学研究落后,导致抗豆象新品种选育进程缓慢、育种效率低。本文将从抗豆象资源搜集、抗豆象机理研究以及抗豆象分子标记、抗豆象育种等方面综合阐述绿豆、小豆和豇豆3种主要豇豆属食用豆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对中国开展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7.
以河北省作物种质库中385份小豆资源为材料,根据13个农艺性状,利用地理来源进行分组,分别采用比例法、平方根法确定取样数法及聚类选择和随机选择2种个体选择法构建5个小豆初选核心样本,对不同的取样方法及总资源间进行品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性状符合度、遗传多样性指数和数量性状变异系数的比较,探讨构建河北省小豆初选核心种质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聚类选择取样优于随机取样,在聚类选择条件下采用比例法确定取样数优于平方根法,最终确定按地理来源分组、利用比例法确定取样数、聚类选择个体为小豆核心种质构建的最佳方案。采用该最佳方案,构建包含79份小豆种质的初选核心种质,取样比例为20.5%,13个农艺性状的性状符合度达100%。  相似文献   
28.
冀豇 2 号(冀豇 1101-260)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品种中豇 1 号和自印度引进的种质 Pant-lobia-1 为亲本,通过杂交及定向选择选育出的粒用豇豆新品种,于 2023 通过河北省种子总站认定并定名,认定编号:冀认豆(2023)002。该品种平均春播生育日数 91.5d,夏播生育日数 67.4d,株高 51.1cm,主茎分枝数2.4 个,单株荚数 14.3 荚,每荚粒数 9.3 粒,百粒重 15.4g,籽粒蛋白质含量 26.0g/100g,淀粉含量 47.63%,脂肪含量 0.92%,出沙率 63.68%。直立生长,抗倒性强,抗根腐病、病毒病和枯萎病,结荚集中,成熟一致,不炸荚,适于一次性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29.
冀豇 1 号(冀豇 0903-1-1-2)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育成品种中豇 1 号和从日本引进的罔山红豇豆为亲本,通过杂交、自交及定向选择选育而成。2020-2021 年参加河北省豇豆新品种区域试验,2 年试验试点间平均产量 144.79kg/667m2,比对照中豇 1 号平均增产 41.31%,居参试品系第 1 位。2023 年通过河北省种子总站认定,定名为冀豇 1 号,认定编号:冀认豆(2023)001,是河北省认定的第一个豇豆品种。该品种直立、抗倒,抗根腐病、病毒病,结荚集中,成熟一致,不炸荚,适于一次性机械化收获。籽粒蛋白质含量 25.20g/100g、粗淀粉含量46.51%、粗脂肪含量 0.87%。  相似文献   
30.
我国绿豆品种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豆是我国种植的主要食用豆之一,在我国农产品出口、调整种植结构、丰富人们膳食和农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共育成绿豆品种141个,育种手段实现了从农家品种提纯复壮、优异品种引进、系统选育、辐射诱变到杂交选育的转变,解决了绿豆品种中存在的生育期长、蔓生倒伏、产量低、抗性和适应性差等问题。特别是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运行以来,杂交选育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结合,使新品种的产量、抗病虫性和适宜机械化收获等特性进一步提高。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绿豆产业出现了种植面积先增后减、进口量连年增加、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优质专用和多抗品种缺乏等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绿豆产业及品种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讨论了目前我国绿豆品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绿豆品种改良的主攻方向,旨在为我国绿豆产业发展和品种改良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