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5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不同母质类型水稻土上莲藕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莲藕科学施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区试验研究了施用氮磷钾配比肥料及有机肥对潮土性水稻土和黄棕壤性水稻土上莲藕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母质类型的水稻土上,莲藕的长势长相和总产量相差不大,但潮土性水稻土上莲藕施K肥产量效果优于黄棕壤性水稻土,施P肥产量效果明显差于黄棕壤性水稻土,施有机肥和N肥的产量效果基本一致。2种类型水稻土上莲藕产量与不同阶段立叶总面积均呈显著正相关。潮土性水稻土上莲藕N、P和K的净吸收量之比平均为1∶0.25∶2.71,黄棕壤性水稻土上平均为1∶0.36∶5.43,说明莲藕对K素的需求明显高于N素。[结论]2种土壤比较而言,潮土性水稻土上莲藕的N素利用率较高,K素利用率较低,P素利用率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82.
湖北省三峡库区农村生活垃圾发生特征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湖北省三峡库区,选择了24个典型农户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农户每个季节连续3d的生活垃圾产生量、理化性质、垃圾中TN、TP产生系数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三峡库区农村生活垃圾人均日产生量0.743kg/(d·人),生活垃圾产生量受地域、季节及农户经济收入水平的影响。生活垃圾组成中,有机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约占40%,其他垃圾(灰土、煤渣等)占41%,可回收垃圾(废纸、废塑料等)约占18%,有害垃圾占1%。农村生活垃圾含水率约41%,容重0.368t/m3,有机垃圾日产生量0.212kg/(d·人),其中TN含量为14.66g/kg、TP含量为2.42g/kg。TN平均产污系数为0.993g/(d·人),TP平均产污系数为0.153g/(d·人)。依以上参数估算,湖北省三峡库区120万农村常住人口,垃圾年产生量为32万t、87万m3,垃圾中每年TN、TP产生量为435t、67t。  相似文献   
83.
残膜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对残膜影响土壤水分运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膜会阻碍土壤水分向上移动,而且残留量和残膜面积越大,阻碍作用越明显。此外,残膜对土壤水分下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4.
江汉平原水稻肥水管理现状与技术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进村入户问卷方法,详尽调查并分析了江汉平原水稻肥水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水稻施肥中的主要问题是氮肥施用量和运筹方式不合理、磷钾比例尤其是钾肥比例明显偏低、忽视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水分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是前期水层较深、中期排水晒田起始时间不合理、后期断水过早。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变式"肥水高效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以水稻品种营养特性为基础,以调整氮肥用量、增施钾肥和补充微肥为重点的平衡施肥技术;以提高氮肥利用率为重点的氮肥后移技术;以水稻实际分蘖数为指标的中期够苗晒田技术;以满足水稻生育后期二次灌浆从而提高稻谷千粒重的增施粒肥和推迟断水技术。  相似文献   
85.
用ASI法测定了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和铵态氮,并与我国常规分析方法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ASI—P与Olsen—P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在水作条件下比旱作条件下高,在酸性条件下比中、碱性条件下高,随着土壤pH值升高,两者的相关系数迅速降低;(2)ASI—K与NH4OAc—K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在旱作条件下比水作条件下高,在碱性条件下比中、酸性条件下高,且对pH值和水分条件的变化均较敏感;(3)ASI—N比碱解N低得多,且在水作条件的中、酸性pH范围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86.
土壤磷素流失潜能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影响水质的一个重要因子,农业环境中磷素的管理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途径.总结了国内外土壤磷素流失潜能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外几种主要的磷素流失潜能评价指标及其局限性,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7.
为了识别湖北省三峡库区氮磷流失的高风险种植模式和高风险区,以种植模式为单元研究区域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采用流失系数法,分析了湖北省三峡库区4个县(区)18种主要种植模式农田地表径流途径土壤本底、肥料氮磷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库区农田氮磷流失量分别为2 035.0 t和213.2 t,其中夷陵区最高,分别占库区总量的53.8%和50.5%,该区氮磷流失强度也最高。当季施肥造成的氮磷流失量分别占农田流失总量29.6%和26.3%。18种模式中,平地-露地蔬菜和平地-园地是氮流失量最大的两种种植模式,占库区农田总流失量53.2%;平地-露地蔬菜是磷流失量最大的种植模式,占库区农田总流失量的43.3%。平地、缓坡地、陡坡地三类坡度农田中,平地农业集约程度高,氮磷流失量最高,分别占库区氮磷流失量56.1%和57.1%,缓坡地次之,陡坡地的种植强度低,氮磷流失量最低。几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平原旱地利用方式氮磷流失量分别占库区氮磷流失量的38.5%和48.5%,流失强度为17.1、2.3 kg·hm-2,远高于园地、坡耕地、水田。研究表明,夷陵区是氮磷流失高风险区,平地-露地蔬菜和平地-园地是氮磷流失的高风险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8.
三峡库区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氮素输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典型流域为研究单元,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对流域出口设置的监测点进行连续取样观测。结果表明,2015年长坪流域在4-9月降雨量达703.1 mm,占全年降雨量的83.0%,径流量为686 354.4 m~3,占全年径流量的78.8%,径流量与降雨量显著相关(r=0.056,P0.01);在此期间的总氮输出负荷占全年的88.7%,是流域氮素流失的主要时期,径流为流域面源氮素输出的主要渠道及主要驱动力;总氮年平均浓度为2.0 mg/L,浓度峰值主要出现在7-9月;TN、NO_3~--N、NH_4~+-N和PN的年输出负荷分别为9.0、6.6、0.4和1.9 kg/hm~2;NO_3~--N是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占总氮输出负荷的73.7%。  相似文献   
89.
为了探究磁性固体螯合材料对农田土壤中Cd去除的影响因素,采用室内盆钵模拟方法,以湖北大冶某农田耕作土壤为实验土壤,MSC材料(magnetic solid chelator powder,美索磁材料,一种磁性固体螯合材料,)为添加材料,研究了添加秸秆、风干土壤、搅拌时间、MSC材料活化及重复使用次数等因素对MSC材料去除Cd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秸秆会降低MSC材料对Cd的去除效果;土壤风干程度也会影响MSC材料对Cd去除效果,且其影响程度远高于秸秆的影响。当搅拌时间为40 min时,Cd去除效果最好,总Cd去除率为22.67%;随着搅拌时间的增加,MSC材料对Cd去除效果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烘干的MSC材料通过水中浸泡12 h后的活化,可恢复对土壤中Cd的去除效果。MSC材料随着重复使用次数的增加,MSC材料对Cd去除效果呈现下降趋势,降低幅度逐渐减小。MSC材料能有效去除农田土壤Cd,去除效果受制于土壤性质、材料特性及操作工艺等因素,MSC材料应用于土壤修复领域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0.
杂交水稻两优932养分吸收特性及施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系杂交中籼两优932具有超级杂交稻的产量潜力,米质较好.在湖北省南漳县对该品种进行效应函数法施肥试验,结果表明,①两优932在产量水平9 151 kg·hm-2的情形下,养分的吸收量为N290.21 kg·hm-2、P2O5 115.45 kg·hm-2、K2O405.76 kg·hm-2;N∶P∶K比为1:0.40:1.40;②对氮、磷、钾、硅的增产效果分别为30%、11.9%、11.5%和3.6%;③用肥料效应方程(^y)=a bx cx2求出每公顷经济施肥量为:氮170.91 kg、磷159.00 kg、钾179.33 kg;④株高、分蘖动态、有效穗数等生长性状受氮的影响很大,钾、磷次之;⑤穗长、单穗粒数、千粒重等产量性状则同时受3种营养元素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与施用的量之间的关系基本与肥料效应方程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