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5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林业   242篇
农学   278篇
基础科学   241篇
  151篇
综合类   1373篇
农作物   230篇
水产渔业   111篇
畜牧兽医   647篇
园艺   278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51.
产气荚膜梭菌(Clostfidium perffingen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产生芽胞、严格厌氧及形成特殊荚膜的梭状杆菌.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源、土壤及人和动物肠道之中.研究发现,该菌至少可以产生15种以上的毒素,但目前仅有5-6种毒素,即α、β、ε、ι毒素及肠毒素(CPE)、β2毒素等被认为是该菌的主要致病性毒素。根据产气荚膜梭菌产生四种致死性毒素(α、β、ε、ι毒素)的能力,将其分为五种类型,即A、B、C、D、E型。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可引起人的食物中毒和多种动物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科时也是人畜创伤性气性坏疽以及人类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对产气荚膜梭菌α、β毒素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就产气荚膜梭菌α、β毒素的组成、结构、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52.
以巴西橡胶树花药为外植体,研究了巴西橡胶树花药体胚发生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和某些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橡胶树花药体胚发生过程中,SOD活性变化表现在培养30 d达到最高值,而后下降平缓;丙二醛(MDA)含量在第60天达到最高。生理参数的变化表现为可溶性蛋白含量0 d含量最高,可溶性糖的含量在50 d达到最高,据此认为,SOD和MDA对橡胶树花药体胚的诱导起主导作用,可溶性蛋白含量与不定芽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53.
土壤水分胁迫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水分胁迫对花生脂肪、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和脂肪酸组成等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籽仁中可溶性糖、蛋白质、亚油酸、山嵛酸和二十四烷酸含量升高,脂肪、棕榈酸和油酸/亚油酸比值降低,淀粉含量的变化因品种的不同表现或升高或降低;水分胁迫使籽仁中大量矿质元素P、K和Na的含量以及微量元素Mn的含量均升高,其余矿质元素含量与土壤水分胁迫的关系因花生品种的不同而不同;水分胁迫使花生对水分的利用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254.
甜菜中耕管理机械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甜菜中耕、施肥、除草、灌溉机械化技术,对促进甜菜生产机械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5.
为全面了解浙江省水土保持植物建设情况,采用座谈、走访、勘察、收集资料等方法对浙江省水土保持植物进行了专题调研。按照水土保持功能可将浙江省分为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维护功能区、水质维护功能区、人居环境维护功能区4个类型区,针对4个区现有的植被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宜每个区的水土保持植物布局、措施配置及优良水土保持植物,并建议:植被建设与人文特色并重,科学规划布局,合理选择树种,立体复合配置,加强后期抚育管护;加强水土保持植物宣传,充分发挥植被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推动浙江省水土保持植物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56.
为探究三叶青品种泽青1号是否产生药理成分突变,对26份三叶青样本的可溶性多糖、总酮、总皂苷、总酚、蛋白质、矿物质及游离氨基酸进行了理化评价与相关性分析,并检测了其ITS序列的位点突变情况。结果筛选出103、107、109、112、113、125、126、127、130、131、132等优异突变体。泽青1号突变体类群与其23个近缘崖爬藤属种间同源性为49%、平均遗传距离为0.54、组间距离为0.993;泽青1号突变体间同源性为93%~99%、配对距离为0.006 40~0.116 96、组内距离为0.060 70,成功构建了基于ITS种属鉴定的突变体DNA条形码。本研究初步筛选出11个具有多元化定向育种应用价值的突变体,为解决三叶青种质资源稀缺、退化的问题提供了材料基础;同时基于ITS分子标记成功鉴定并区分泽青1号突变体类群与其他近缘崖爬藤属物种,筛选出突变类群的突变位点,为三叶青突变体种质资源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57.
为创制新的两系不育系,并将其应用于强优势杂交水稻品种培育,综合利用花培和诱变技术培育了粳稻两系不育系江79S。取培矮64S/粳稻H179的F1幼穗,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培育获得一个粳型光温敏不育系S79;后采用高能碳离子束处理S79干种子,在其后代中选育了一个熟期突变体GS79(江79S),其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始穗表现不同,分别较S79早7 d左右和迟5 d左右。观察江79S的育性转换特性,发现其在嘉兴种植时,每年9月8日左右开始出现可育花粉并开始结实;在陵水种植时,植株正常结实且结实率达80%以上。人工气候箱光温敏特性鉴定结果表明,江79S在长日照条件下育性转换温度低于23.5℃。稻米品质和抗性鉴定结果为江79S米质达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部颁三级优质米标准,苗叶期抗稻瘟病。对江79S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其携带源自农垦58S的光敏不育基因pms1和pms3,且含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21、PiaPid3和Pita,与其高抗苗瘟的特性相一致。以江79S配制的亚种间杂交水稻品种江两优7901通过了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本研究结果为综合运用花培和辐照诱变技术培育新两系不育系材料提供了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58.
LBD转录因子是高等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为研究不结球白菜LBD基因对硝酸盐吸收的影响,以紫色不结球白菜自交系NJZX3-4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BcLBD37基因;通过构建PRI101过表达载体,异缘转化拟南芥,实现BcLBD37基因的过表达;同时借助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GS),使不结球白菜中的BcLBD37基因沉默;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BcLBD37基因过表达以及沉默后对硝酸盐吸收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基因片段长度为840 bp,编码279个氨基酸。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拟南芥中硝酸盐代谢相关基因NIA1、NIA2、NRT1.1、NRT1.7、NRT2.1、NRT2.5的表达量均显著下调,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硝态氮含量亦显著降低。而在不结球白菜中沉默该基因后,沉默植株PTY-2/4中硝酸盐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硝酸还原酶活性和硝态氮含量亦显著提高。综上可知,BcLBD37基因通过抑制硝酸盐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调节硝酸还原酶的活性,进而抑制$\text{NO}_{3}^{-}$的吸收。本研究为提高不结球白菜营养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9.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也是主要的粮食产区,持续多年的开垦利用,加剧了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探究黑土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协同权衡关系对该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有重大意义。以宾县为研究区,综合利用InVEST模型、RUSLE模型、CASA模型、R语言和GeoDA软件,定量测度该县2000—2020年产水量、土壤保持和碳固定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及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从时间变化看,产水量呈上升趋势,碳固定和土壤保持呈先降低后上升的波动变化趋势;(2)从空间分布看,产水服务高值区表现为由中部向四周递减的趋势,碳固定和土壤保持服务总体呈现为南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权衡协同关系表明,2000—2020年,协同关系是宾县生态系统服务间的主导关系; 数值上,3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协同关系持续增强,具体表现在相关系数和Moran's I指数的增加; 空间上,正、负相关集聚性明显,权衡协同关系分布空间分异性显著。综上,宾县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呈上升趋势,南部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较强,未来应在空间上促进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60.
通过对海南天然橡胶集团新中分公司2006~2011年橡胶产量和生育期内气象因子的统计和分析表明,影响橡胶树胶乳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日照时数和气温。当气温在26.3~26.5℃,日照时数在165.18~166.76 h,地温在30.53~31.43℃范围内,能获得较大的胶乳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