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明确狭卵链格孢菌Alternaria augustiovoide菌株AAEC05-3产生的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的作用机制,利用离体试验,研究了TeA对稗草叶片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浓度TeA处理对稗草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和脂质过氧化影响不大;用高浓度TeA处理稗草叶片24 h后,稗草叶片细胞膜透性和脂质过氧化作用显著增强。TeA浓度为100 μmol/L时,稗草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分别增加28.21%和63.58%;脂氧合酶(Lox)活性增高61.59%,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亚油酸(18∶2)和亚麻酸(18∶3)分别降低19.56%和17.20%,脂肪酸氢过氧化物在叶片中大量积累。表明TeA可以诱导稗草叶片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2.
观测家猪心脏室间隔肌部和膜部的形态及位置关系,为比较解剖学和异种心脏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56例家猪心脏用100 rnL/L甲醛溶液固定48 h,大体解剖观测室间隔肌部和膜部.从右室面观测室间隔肌部,流入道、流出道、前缘、后缘和上缘长度分别为65.47 mm±7.28 mm、100.95 mm±9.81 mm、126.1...  相似文献   
23.
大豆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根腐病是东北大豆产区主要根部病害,尤其在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发生最重.近几年,在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吉林大豆产区发生也较重.苗期发病影响幼苗生长,甚至造成死苗,使田间保苗数减少;成株期由于根部受害,影响根瘤的生长和数量,造成地上部生育不良,以致矮化,影响结荚数与粒重,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24.
利用复合微生物除草剂控制稗草和反枝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盆栽试验,对Alternaria augustiovoidea菌株AAEC05-3和A.amaranthi-3开发复合微生物除草剂的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不保湿情况下,107个孢子.mL-1浓度的复合菌水乳剂对杂草的防效可达89.15%。复合菌水乳剂与低剂量的化学除草剂混合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除草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在105个孢子.mL-1浓度下,制剂对反枝苋和稗草防效达到95.56%。  相似文献   
25.
MAPK级联信号途径在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发育、繁殖及致病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已公布的5个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全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病原菌的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级联信号途径基因进行了鉴定,并预测水稻纹枯病菌MAPK级联途径图。蛋白结构域和motif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的MAPK信号途径基因均含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结构域,并且基因序列具有较高保守性。多重序列比对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基因组中存在11个MAPKKK基因,分属于Ste11、Bck1和Ssk2类;10个MAPKK基因,分别为Ste7、Pbs2及Mkk1类;12个MAPK基因,被分类为Kss1/Fus3、Hog1、Slt2和Ime2。在5个水稻纹枯病菌基因组中,水稻纹枯病菌(taxid:456999)和AG-3 Rhs 1 AP(taxid:1086054)基因组中存在Kss1/Fus3-MAPK、Hog1-MAPK、Slt2-MAPK和Ime2-MAPK信号通路,AG-1 IB(taxid:1108050)基因组中存在Kss1/Fus3-MAPK、Hog1-MAPK和Slt2-MAPK通路,AG-8 WAC10335(taxid:1287689)基因组中仅存在Hog1-MAPK通路,而AG-1 IA(taxid:983506)基因组中只有2个MAPKKK基因未找到完整的信号通路。依据上述研究结果预测了水稻纹枯病菌的Kss1/Fus3、Hog1、Slt2和Ime2级联途径模型,此结果为深入研究水稻纹枯病菌的MAPK家族功能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6.
通过2012年和2013年的盆栽试验,比较了氨基酸锌复合物和硫酸锌对水稻产量性状和锌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ZnSO_4相比,在水稻开花期进行叶面喷施氨基酸锌复合物可提高稻谷产量和秸秆产量,最高可达14.54%和10.40%,可使水稻灌浆粒数和千粒重最高增加11.28%和8.92%。试验结果还表明,氨基酸锌复合物在促进水稻锌吸收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2012年试验中,叶面喷施精氨酸锌复合物、甘氨酸锌复合物和谷氨酰胺锌复合物处理水稻的锌表观利用率分别是20.88%、16.26%和19.34%;而ZnSO_4处理的锌表观利用率仅增加8.89%。2013年试验结果与2012年的结果相一致。因此,氨基酸锌复合物是一种更有效的锌肥。  相似文献   
27.
[目的]确定细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TeA)对稗草的毒害作用是否与其诱导氧化胁迫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有关。[方法]通过离体试验研究了TeA处理稗草叶片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稗草叶片经500μmol/LTeA处理后,叶片中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47.86%和67.00%,表明TeA处理诱导了稗草叶片中活性氧暴发,并导致丙二醛和过氧化氢的大量积累。TeA引起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其中在500μmol/LTeA处理下,稗草叶片SOD、GR和CAT活性均较对照增加1倍以上。[结论]TeA诱导活性氧的产生引起稗草叶片氧化胁迫,同时诱导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大庆地区万寿菊田节肢动物种类调查,经鉴定有8目17科20种,其中植食类12种,捕食类5种和中性昆虫3种。植食类中以玉米蚜和甜菜夜蛾为优势种群,捕食类中以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为优势种群。基于调查结果、综合多年防治经验及文献提出万寿菊田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9.
植物抗病性及抗病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模式植物拟南芥是研究植物抗病分子基础的极好工具。利用拟南芥突变体证明植物抗病信号途径是个复杂的网络。过氧化氢,水杨酸,茉莉酸,乙烯,油菜素内酯等信号分子在这个网络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植物抗病的分子机制的深入理解,将为病害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0.
水稻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水稻产量不断提升,倒伏问题随之而来。应对倒伏的发生,除了一些栽培措施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应用化控剂来控制水稻株高、减小基部节间长度、使茎秆粗度增加。2012年八五0农场进行了30%稻挺在水稻上的应用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