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3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4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Hoagland’s营养液培养的方法,探讨了百农1306、百农1309、百农160、百农418、温麦6号、周麦18、周麦22和周麦26等8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系)的Pb积累特性,以筛选出籽粒Pb低积累型小麦品种(系),并研究了Pb对小麦Ca、Mg、Fe和K等矿质元素积累的影响,为解决重金属积累和矿质营养利用之间的矛盾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小麦籽粒Pb含量存在基因型差异,百农418籽粒Pb含量最低,温麦6号Pb含量最高。根据同一品种(系)的最高Pb含量部位,将8个小麦品种(系)分为籽粒型、颖壳型、叶片型,对应品种(系)分别为温麦6号,百农1306、百农1309、周麦22,百农160、百农418、周麦18、周麦26。与不加Pb(NO_3)_2的对照相比,Pb(NO_3)_2处理后,8个小麦品种(系)不同部位的Ca、K、Mg、Fe含量变化不同。除周麦22茎秆中Ca含量显著增加外,其他7个品种(系)均降低;8个品种(系)茎秆(周麦22、26除外)、叶片和颖壳中K含量均呈降低趋势;温麦6号和周麦18籽粒中Mg含量显著增加,其他6个品种(系)均显著降低;8个品种(系)叶片中Fe含量均升高。百农418和周麦26的Ca、百农1306和百农418的K、周麦18和周麦26的Mg含量(籽粒除外)变化模式相同。  相似文献   
42.
BNS是一个新发现的温敏小麦雄性不育系,有良好的不育性和自身转换性,在杂交小麦利用和不育资源研究中有重要价值。为定位BNS的恢复基因,首先以BNS的高恢复系中国春为材料,创建BNS×中国春F2作图群体,建立自交结实率和花粉可育率两个表型BSA池;然后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检测恢复相关连锁群;最后用这些连锁群上的SSR分子标记筛选BSA池,用检测的连锁标记筛选F2作图群体,进一步定位恢复基因的QTL位点。结果表明,用BNS与中国春缺四体杂交,根据F1不育性检测到4个相关连锁群,分别是1A、1B、2B和7B;利用4个相关连锁群和4个非相关连锁群共8个染色体上的222对SSR分子标记筛选2对共4个BSA池,结果在3个相关连锁群上检测到8对连锁标记;用这8对连锁标记筛选F2群体210个个体植株,检测到5个QTL位点,位于1A、1B和2B染色体上。这些位点中,1个与自交结实率相关,2个与两个表型均相关,是主效QTL位点,另2个与花粉可育率相关,是微效QTL位点。这些结果为BNS恢复基因分子标记选择和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
小麦粉是我国主要的粮食加工产品。以强筋、中筋和弱筋类型的7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老化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种子老化过程中营养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蛋白质含量先降后升,6 d与0 d相比无显著差异;淀粉和脂肪含量也无显著变化;纤维和水分含量显著升高;灰分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老化后的种子营养品质性状的变化趋势与小麦的筋力类型密切相关,随老化时间延长,中筋小麦矮抗58、济麦22、周麦18和扬麦16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和纤维含量都有不同程度变化;弱筋小麦浙丰2号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而强筋小麦郑麦9023和烟农19的淀粉、脂肪、纤维和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变化,表明强筋小麦具有较强的抗老化能力。这对小麦种子的安全储藏以及提高种子利用价值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4.
为了提高小麦单倍体幼胚的萌发率和成苗率,对不同小麦材料与玉米的杂交穗在不同生长环境(离体培养、盆栽和大田生长)及不同培养基[1/2MS培养基MC1,添加50 mg/L维生素C和150 mg/L谷氨酰胺的1/2MS培养基MC2,添加0.5 mg/L IAA(Indole-3-acetic acid)、0.5 mg/L KT(Kinetin)、150 mg/L谷氨酰胺的1/2MS培养基MC3]中的单倍体胚诱导及成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条件及培养基对小麦单倍体胚的诱导及成苗均具有显著影响。小麦杂交穗离体培养条件下获得的单倍体胚质量较高,单倍体胚萌发率和成苗率分别为81.5%和63.0%,比大田条件下提高60.1%和3.4倍,比盆栽提高30.4%和68.0%。不同小麦材料在MC3培养基中的培养效果最好,小麦单倍体胚平均萌发率和平均成苗率在MC1培养基上分别为42.3%和15.3%,在MC2培养基上分别为46.2%和27.5%,在MC3培养基上分别为65.6%和38.2%。综合分析,1/2 MS+0.5 mg/L IAA+0.5 mg/L KT+150 mg/L谷氨酰胺对中小胚和发育不良幼胚的培养效果较好,获得了相对较高的萌发率和成苗率,但一次培养成苗率较低,需要及时更换培养基进行促根壮苗培养。  相似文献   
45.
为了探究小麦穗经FAA固定液固定后,不同乙醇置换处理对小麦小孢子花粉染色效果的差异,以温敏雄性不育系BNS366及其近等基因系郑麦366为材料,采用90%-80%-70%、70%-70%和不置换3种乙醇置换方式处理后,用I2-KI法和DAPI法分别染色对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并统计了花粉可育率和自交结实率。结果表明,3种乙醇置换处理下,I2-KI法染色均可以清晰显示小孢子内淀粉积累情况,其淀粉积累区域颜色由深到浅排序为不置换>70%-70%乙醇置换>90%-80%-70%乙醇置换。在90%-80%-70%乙醇置换处理下,DAPI法染色在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均能清晰显示细胞核状况,在BNS366的二核期和三核期有细胞质微红现象,但不影响细胞学观察;在70%-70%乙醇置换处理下,DAPI法染色细胞核清晰,在郑麦366三核期和BNS366的二核期也存在细胞质微红现象且程度略有加重,仍不影响细胞学观察;在不置换处理下,DAPI法染色郑麦366和BNS366单核期和开花期的小孢子细胞图像清晰,郑麦366三核期小孢子细胞质发白浑浊,或发红发亮,甚至部分细胞核被染成红色,核显示不清晰,BNS366二核期和三核期小孢子细胞质着红色且比70%-70%乙醇置换处理下程度加剧。三种乙醇置换处理按细胞图像清晰度排序为90%-80%-70%乙醇置换>70%-70%乙醇置换>不置换。I2-KI和DAPI染色统计的花粉可育率与其自交结实率基本一致。从小麦小孢子细胞学观察效果,兼顾经济实用和试验安全角度考虑,FAA固定后采用70%-70%乙醇置换处理较为可取。  相似文献   
46.
豫麦54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了全面解豫麦54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以1995-1998年河南省和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通过产量、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对该品种和对照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品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豫麦54属于丰产、稳产型中筋品种,有较强的抗逆性与适应性,在产量结构三要素中,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0.5916),穗粒数次之(0.3606),千粒重最小(0.2634),增加穗数、提高穗粒数是其高产的关键。该品种产量主效应值大,品种×地点互作变异系数小,产量与环境的回归系数接近于1,在6 000-7 500 kg/hm2肥力水平下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47.
对不同肥力下小麦百农矮抗58光合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百农矮抗58在不同肥力水平下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没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但随着肥力的增加,百农矮抗58的光合速率也有增加的趋势;百农矮抗58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在高肥处理下均有所降低,而暗呼吸速率则有所升高,CO2补偿点随着肥力的升高有所降低,表明百农矮抗58具有一定的耐肥性,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8.
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籽粒形成期植株氮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大田试验,研究了喷灌对冬小麦籽粒形成期植株氮代谢和籽粒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后,小麦旗叶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逐步下降,而小麦籽粒NR和GS活性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步提高,并于花后14 d达到最高,之后逐步下降.与地面灌溉相比,喷灌条件下小麦旗叶与籽粒的NR和GS活性均显著提高;开花后0~28 d旗叶和籽粒中游离氨基酸显著提高,开花28 d后喷灌旗叶和籽粒游离氨基酸与地面灌溉无显著差异;喷灌有利于旗叶灌浆前期和中期游离氨基酸的积累以及灌浆期间向籽粒的再分配.喷灌下,小麦籽粒蛋白质上升.醇溶蛋白和谷蛋白显著增加,但清蛋白和球蛋白变化不显著.可见,喷灌有利于提高中筋小麦植株氮代谢的关键酶活性,一定程度上改善小麦蛋白质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49.
为了探讨优良品种形成的遗传学基础,本研究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分析了近期育成的3个丰产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系(百农金光588、百农AK58-18和百农T5)及其姊妹系(百农0487和百农高光3709)的遗传构成.结果表明,2个杂交组合(周麦18/百农AK58和周麦16/温麦8号//百农160)中亲本对不同姊妹系的遗传贡献率均具有较大差异,其中百农AK58对百农金光588、百农AK58-18和百农0487的遗传贡献率分别为51.2%、57.0%和54.0%,高于亲本周麦18的贡献率;百农160对百农高光3709和百农T5的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1.9%和36.4%,高于另外2个亲本(周麦16和温麦8号)的贡献率.在A、B、D基因组及21对染色体上,衍生后代对不同亲本遗传物质的继承率也表现丰富的多样性.百农金光588、百农AK58-18和百农T5分别具有109、36和55个不同于其他姊妹系的SSR特异位点,分别形成了11、3和3个特异染色体区段.这些基因组区段上存在许多与产量和抗病等重要农艺性状相关的基因和QTL,对提高小麦丰产性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基于一种新方法的小麦茎秆抗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小麦抗倒性测定的新方法,选用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的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用自制的作物抗倒伏强度电子测定仪测定了大田条件下的小麦单茎、群体抗倒伏强度及其他与抗倒有关的因素,并与茎秆倒伏指数相比较。结果表明,小麦单茎抗倒伏强度和群体抗倒伏强度在花后均呈较强规律性变化,单茎的最大抗倒伏强度出现在花期,群体最大抗倒伏强度出现在灌浆盛期;单茎、群体抗倒伏强度与株高和重心高度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与倒伏指数反映的结果一致,证明用仪器便捷地测定小麦茎秆抗倒伏强度是可行的;单茎、群体抗倒伏强度与花后发育天数的关系均可用3次多项式进行拟合,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996 4和0.968 4,生产中可依据抗倒性变化规律制定适时措施,降低倒伏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