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水稻萌发期和幼苗期耐低温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究水稻品种间耐低温性鉴定方法,以8个水稻品种和3个自育品系为材料,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的相对值作为耐低温性评价指标,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法对11个水稻品种进行耐低温性综合评价,16个鉴定指标中筛选出5个主成分,其中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株高、根干重、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可作为水稻品种耐低温性的鉴定指标。加权隶属函数法评价出11个水稻材料耐低温性强弱顺序,聚类分析结果将11个水稻材料耐低温性聚为3类,第Ⅰ类耐低温性较强,第Ⅱ类耐低温性中等,第Ⅲ类耐低温性最弱。结果为水稻材料耐低温性评价方法和这11个水稻品种的生产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2.
为了研究双孢蘑菇中多糖的提取工艺以及该多糖在体外的抗氧化活性,检测不同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料比对双孢蘑菇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双孢蘑菇多糖的提取工艺,并测定双孢蘑菇多糖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总抗氧化活性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双孢蘑菇多糖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94℃、提取时间3 h、液料比34 m L/g,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得到的双孢蘑菇多糖含量为5.18%,与预测值一致;双孢蘑菇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的半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4.94 mg/m L和2.77 mg/m L,双孢蘑菇多糖总抗氧化活性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表明双孢蘑菇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为双孢蘑菇多糖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
为了研究光合和氮素互作对紫花苜蓿自身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以紫花苜蓿品种WL319为试验材料,通过接种中华根瘤菌SD101和避光处理相结合,测定接种中华根瘤菌SD101紫花苜蓿在非避光、避光和复光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和光合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非避光条件下,接种中华根瘤菌SD101能够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紫花苜蓿的光合能力;避光条件下,受气孔导度和非气孔等因素的影响,中华根瘤菌SD101不能发挥其与紫花苜蓿共生固氮的优越性,光合速率比不接种中华根瘤菌SD101对照低。恢复光照后,接种中华根瘤菌SD101的紫花苜蓿光合作用恢复程度没有不接菌对照好。由此可见,紫花苜蓿与中华根瘤菌SD101的共生固氮作用需要在适宜的光照下才能促进紫花苜蓿生长和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24.
从校企联合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教育模式、高校教师适应形势的培训与提升、校企联合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多样化及健全机制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考核机制等方面,指出了校企联合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化途径,旨在为高校可培养出企业需求的全面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为探索不同培养基配方对杏鲍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大庆市某超市购买的杏鲍菇为原料,经组织分离获得母种,进行原种、栽培种的制作,经出菇试验获得杏鲍菇子实体,并测定杏鲍菇的产量、蛋白质、粗多糖、Vc、脂肪、灰分等.结果表明,配方1(玉米芯为主料)的子实体脂肪、蛋白、Vc、多糖含量都较高,品质最佳,C/N最高.  相似文献   
26.
根系内生细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绿色农业发展的研究重点,而盐碱地大豆根内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鲜有报道。本文以大庆盐碱地大豆根系为材料,分离纯化大豆内生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比色法测定内生细菌的抑菌能力和分泌IAA能力,选取抑菌谱广且分泌IAA能力强的株菌,通过检测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性质、结构基因和功能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明确细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大庆盐碱地大豆根内分离获得的一株内生细菌DCX,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拮抗作用,其中,对玉米新月弯孢菌、大豆菌核病菌、稻瘟病菌、禾谷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0.00%、78.12%、56.25%、43.75%,分泌IAA的能力为2.56±0.41μg·mL-1(n=6)。经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及系统进化分析鉴定,DCX菌株属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在pH11、NaCl浓度 10%的NA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可为盐碱地的作物病害防治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27.
目的:优化黑木耳中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明确黑木耳多糖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时的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黑木耳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提取温度是影响黑木耳多糖提取率的最关键因素,其次是提取时间,液料比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最小。结论:黑木耳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30,提取时间4h,提取温度95℃。在最佳提取条件下,黑木耳多糖提取率为5.16%。  相似文献   
28.
【目的】对比6种市售促腐剂降解水稻秸秆的效果,并探究在不同促腐剂中添加固氮蓝藻是否有利于水稻秸秆腐解,为加快还田过程中秸秆腐解速率及推动秸秆的合理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平板培养法,设14组处理,分别为不加菌剂(CK0)、添加固氮蓝藻(CK1)、6种促腐剂及与其对应的添加固氮蓝藻处理,在培养箱中连续培养35 d,每7 d测定一次秸秆失重率、纤维素酶活性、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并记录秸秆颜色的变化情况。【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秸秆颜色逐渐加深。6种促腐剂均能促进水稻秸秆的腐解,培养至第35 d时,配施豫启富秸秆发酵菌并添加固氮蓝藻(QF+L)处理的秸秆失重率最高,达30.09%,较单独配施豫启富秸秆发酵菌(QF)处理提高13.23%(绝对值),其次为配施周天秸秆腐熟剂并添加固氮蓝藻(ZT+L)和配施益加益粪便除臭发酵菌液并添加固氮蓝藻(YJY+L)处理,失重率分别为29.00%和28.87%,三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QF+L处理的纤维素酶活性和半纤维素降解率也在培养第35 d时达最高值,分别为27.41 U和28.99%。培养至第35 d时,YJY+L处理的纤维素降解率达最高,为32.19%,且YJY+L处理的纤维素降解率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均高于单独配施益加益粪便除臭发酵菌液(YJY)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失重率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即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是导致水稻秸秆失重率上升的重要因素。【结论】在平板培养过程中豫启富秸秆发酵菌和益加益粪便除臭发酵菌液是较好的促腐剂,且添加固氮蓝藻能促进促腐剂腐解水稻秸秆。  相似文献   
29.
30.
生物技术专业食用菌方向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新开设的专业方向,教学实习是提高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该文从生物技术的特点、培养生物技术专业(食用菌方向)人才的紧迫性、教学实习所采取的培养措施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为生物技术专业(食用菌方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