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充分开发利用辣木茶资源,以辣木茶为原料,优化辣木茶多糖的提取工艺,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对辣木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考察辣木茶多糖清除·OH自由基、·O-2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效果。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60,浸提时间105 min,浸提温度80℃,此时提取率最大为145.14 mg·g-1;辣木茶多糖对·OH、·O-2、DPPH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葛根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目的是培育更为优质的葛根品种,提高葛根的利用率,能够在食品加工和药品生产等领域充分发挥葛根及其成分的功能和作用,进而创造更高的价值。基于此,本研究围绕着葛根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展开讨论,对葛根在药食方面的应用进行考证,并对其种质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其种类与资源分布及品质,探讨其在临床用药、食品保健、牲畜饲喂以及生态建设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而为葛根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光照对甘蔗组培苗假植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甘蔗组培苗在冬季的假植成活率,实现甘蔗组培苗周年规模化生产的目的,采用人工光照的方法,比较不同红外线辐射型灯泡密度和灯泡功率的设置对甘蔗组培苗假植成活率的影响,研究在冬季低温阴雨天气条件下提高甘蔗组培苗假植成活率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的灯泡功率之间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在育苗棚顶部每隔1 m安装一盏红外线辐射型灯泡,组培苗假植成活率可高达84%,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育苗棚中安装密度适当的红外线辐射型灯泡进行甘蔗组培苗的假植,可实现甘蔗组培苗周年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甘蔗种子萌发率,培育茁壮实生苗,新的甘蔗实生苗培育方法采用育苗床+塘泥(含水率约90%的淤泥状基质)+沙土代替传统的育苗框+干塘泥+沙土,前期小拱棚、出苗整齐后去掉小拱棚使用塑料大棚。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发芽率比对照组提高18.57~22.53个百分点,差异显著;播种后1个月测定,试验组平均株高比对照组高4.72 cm,差异显著,试验组平均茎粗比对照组粗0.99 cm,试验组平均单株鲜根重比对照组增加0.083 g,差异显著。新方法能够节省大量物资和劳动力成本,培育出的甘蔗实生苗农艺性状比常规方法培育出的实生苗表现更优良,植株更高、茎径更粗、根系更发达,是一种简便易行、投入较少、效果更好、能缩短育苗时间、加快育苗进程的甘蔗实生苗培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本试验参试的11个甘蔗品种在农艺性状方面整体表现较好,柳城05—136出苗率表现好,分蘖率除桂糖03—3005表现较弱外,其余品种表现良好。对蔗茎产量、蔗糖分及亩含糖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柳城05—136蔗茎产量高,蔗糖分高,亩含糖量高;桂糖06—244蔗茎产量高,蔗糖分一般,亩含糖量高;桂糖06—2361和桂糖06—3283蔗糖分高,蔗茎产量较低。经田间试验观察,各品种枯心苗发生率较高,其他病虫害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18.
为使甘蔗组培苗移栽大田时不受或少受大田环境中存在的病菌入侵,以保证甘蔗组培苗健康成长,本试验根据小拱棚内高温高湿环境对移栽苗的影响,分析研究高温高湿环境对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建立小拱棚移栽的甘蔗组培苗1个样品检测结果为甘蔗RSD阳性,2个样品检测结果为OD值接近临界值;建立小拱棚移栽的甘蔗组培苗检测结果均为甘蔗RSD阴性.由此说明,建立小拱棚移栽能有效防治甘蔗RSD,从而使组培苗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内源赤霉素含量与不同淀粉含量木薯块根淀粉积累的关系,以木薯辐选01(块根淀粉含量高)和华南124(块根淀粉含量低)为材料,在木薯的4个生长时期测定其根、茎、叶的赤霉素含量以及块根淀粉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木薯通过各部位的赤霉素水平调控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来调节淀粉的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