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9篇
园艺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研究了多花脆兰种子的非共生萌发和植株再生,以及原球茎的常温离体保存,结果表明:多花脆兰种子在花宝1号、MS培养基上培养35 d萌发率95%以上,在花宝1号培养基上可进行增殖及植株再生;蔗糖浓度为10 g/L时对离体保存有利,甘露醇浓度为50 g/L时抑制正常生长,添加B9有利于多花脆兰的离体保存.  相似文献   
52.
海南龙血树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染色体压片技术研究了海南龙血树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在饱和对二氯苯和0.002 mol/L8-羟基喹啉预处理中,后者预处理2 h效果最好;海南龙血树染色体数为2n=42,核型类型为"2B"型。核型公式为:2n=2x=42=22 m+20 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2.67%。海南龙血树主要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未观察到随体染色体。  相似文献   
53.
王丰  莫饶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330-7331
[目的]对海南部分野生兰品种进行内生细菌的分离和鉴定,希望能分离出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方法]利用组织培养法来进行内生细菌的分离,用16 S rDNA方法进行该内生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分离出有7株内生菌分离物具有一定的拮抗活性,其中有2株拮抗作用较明显,分别命名为WF1和WF2。利用不同浓度的利福平对这两株内生菌分离物进行抗生素选择压力筛选,获得耐抗生素菌株WF1,进而利用该菌株进行回接试验。[结论]提取WF1的总DNA后,进行PCR、产物的回收、连接及转化。阳性克隆从CW34668引物端测序,测得的1418 bp的片段可在GenBank库中的各枯草芽胞杆菌16 S rDNA基因找到同源序列,且相似性达到99.5%,确定该菌属于芽胞杆菌属。  相似文献   
54.
对杂种后代及其中小粒种亲本的植物学形态、开花期的观察结果表明,咖啡的叶片宽、冠幅直径、最长一分校长度、一分枝节问平均长及开花期等性状在杂种后代的表现为:杂种三倍体倾向母本小粒种,杂种四倍体倾向父本中粒种。在一分枝节间平均租、叶片长的性状表现上,杂种三倍体、四倍体倾向父本中粒种;而在主干节间平均长的性状上,杂种三倍体、四倍体的表现倾向母本小粒种,杂种四倍体还表现出叶片较厚,叶形较圆钝的特点。杂种六倍体的植株较矮小。对结实情况的观察可知杂种后代结果量少,果实大小不均。  相似文献   
55.
面向新世纪迎接"第2次绿色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第2次绿色革命”的兴起,阐述了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产业化进程,并展望了未来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6.
30个旱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SAS等软件对30个旱稻品种的千粒重、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等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力、遗传进度、相关系数等参数的分析,特别是进行了性状间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对旱稻单株产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而穗长、主茎杆粗、单株有效穗数对单株产量作用不大,甚至会出现负相关作用。因此认为,通过对单株粒数、千粒重、结实率的选择,有助于旱稻的培育,加强灌浆期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57.
以红叶蔓绿绒的带茎段为外植体,在MS+BA6(mg/L,单位不同)+NAA0.01培养基中诱导出侧芽。以在试管中诱导出的侧芽在MS+BA5+NAA0.3培养基上诱导出不定芽和在相同的培养基上进行增殖,并在MS+KT0.25+NAA0.01培养基上诱导生根。  相似文献   
58.
西瓜离体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有籽和无籽西瓜进行离体快速繁殖的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去壳,消毒后于1/8MS培养获得无菌苗,取其子叶于MS BA2.0mg/L培养基中培养15d,诱导不定芽有较好的效果;不定芽的增殖及生长以选用MS BA1.0mg/L IBA1.0mg/L AD80mg/L的效果最好,15d后其繁殖系数达3.1。生根培养以MS NAA0.5mg/L较好,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利用组培技术建立冬凤兰(Cymbidium dayanum)非共生萌发和低温离体保存技术,以达到快速繁殖和长期离体保存该植物的目的。[方法]以冬凤兰种子为外植体,选择不同培养基建立冬凤兰非共生萌发技术;同时利用原球茎为材料,选择低温离体保存,恢复增殖及植株再生条件,初步建立冬凤兰低温离体保存技术体系。[结果]冬凤兰种子在花宝1号,MS培养基上培养90 d萌发率98%以上;原球茎在花宝1号培养基上于5℃、黑暗中能连续保存18个月以上,成活率达90%,并能在1/2 MS、花宝1号培养基中进行恢复增殖;壮苗生根培养基为1/2 MS培养基。[结论]该研究为冬凤兰种质的离体保存和快速繁殖提供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0.
以海南野生大头芋(AmorphophallusdunniiTutcher,也称南蛇棒)的叶柄、主叶脉为外植体,筛选适宜各培养阶段的培养基。结果表明:以叶柄、主叶脉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诱导率和分化率均可达100%,且增殖系数较高;MS 6-BA4.0mg/L NAA0.1mg/L 蔗糖30g/L培养基适宜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增殖培养;MS 6-BA4.0mg/L NAA0.01mg/L 蔗糖30g/L培养基适宜不定芽诱导及增殖培养;MS NAA0.2mg/L 蔗糖30g/L培养基适宜壮苗及生根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