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14篇
综合类   2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荷兰温室园艺对上海农业发展的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借鉴荷兰温室园艺的成功经验非常重要。荷兰的温室园艺的成功经验,在于先进的农业装备、高效的园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建设,基于EUREP—GAP的园艺产品质量综合管理体系,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创新服务体系和生产生态共荣的绿色理念,体现了物质生产、环境美化、休闲娱乐和文化传承的多种功能。发展上海的创新型农业和园艺业,笔者建议:发展工厂化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使农业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建设食品生产与环境建设一体化的特色现代农业园区,通过高技术的发展,减轻农业环境资源压力;通过CHINA—GAP标准化体系建设,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通过“绿色区域”规划和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发挥上海的区位优势服务全国和世界;依托知识创新,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易利用态有机物质对水稻土甲烷排放的激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外源有机物质对淹水稻田土壤CH4排放的激发作用,对比不同外源有机物质对土壤CH4排放的贡献差别,本研究选取3种标记的易利用态有机物(葡萄糖、乙酸和草酸)分别加入水稻土,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培养。结果表明:培养30 d后不同处理CH4的累计排放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乙酸葡萄糖草酸对照;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外源有机物质的添加加速了土壤易利用态有机质的矿化(即产生正激发效应);不同处理条件下激发作用产生的CH4分别占各处理CH4总累计排放量的73.3%(葡萄糖处理)、71.5%(乙酸处理)和40.9%(草酸处理),且CH4排放量与CH4激发效应之间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CH4排放主要要来自于土壤原有机质的分解,外源有机物质可能主要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及代谢途径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荷兰生态(有机)农业对上海农业发展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已成为国际农业领域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发展高效生态(有机)农业,以新的强度和效能为长三角和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作贡献,是上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是上海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荷兰生态(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了以下成功经验:以生态学原理指导农业生产,实现生产生态共荣;在...  相似文献   
14.
秸秆还田是水稻生产中普遍采用的一项措施,具有固碳和促进养分元素循环、减少生产中的化肥施用等生态环境功能,但亦存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鉴于秸秆还田对稻田产生固碳和温室气体增排的双重效果,本文综述了稻田生态系统秸秆资源利用现状,探讨了秸秆还田的土壤增碳效应,总结了秸秆还田下的温室气体(CO2、N2O和CH4)排放过程及其微生物过程机理。提出了应加强秸秆还田增碳过程中的物理–化学过程与微生物过程的耦合机理及其对固碳功能的作用机理、稻田温室气体产生机制与控制途径的研究,以实现稻田土壤固碳减排增汇和增产的共轭双赢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对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气候变化至关重要.分别选取亚热带区4种典型稻田和旱地土壤,设置裸土光照和裸土黑暗处理,探讨土壤有机碳(SOC)及其活性组分(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对光照和黑暗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与培养前相比,培养80 d后,光照和黑暗培养下稻田及旱地土壤SOC含量差异不显著,这可能与土壤SOC含量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关.光照和黑暗培养均显著提高了土壤DOC含量(与培养前相比,光照和遮光培养平均分别提高73.37%和80.58%),而MBC显著降低(与培养前相比,光照和遮光培养平均分别降低35.58%和32.32%)。相关分析表明,培养后的土壤DOC含量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而与土壤原有碳氮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MBC则恰好相反,MBC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原有碳氮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短期(80d)的光照和黑暗培养对稻田及旱地土壤SOC含量变化影响不大,而显著改变了有机碳活性组分(DOC和MBC)含量,进一步说明了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中活性化学组分,随环境条件变化表现出强烈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利用防雨旱棚,研究了水分胁迫下夏玉米根叶保护酶系活性变化及其对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玉米根系、叶片保护酶系SOD、CAT、POD活性均在生长发育前中期显著升高而后期下降,根系SOD、CAT和POD活性小于叶片。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随水分胁迫程度加剧而增加,且根系MDA含量小于叶片MDA含量。研究还表明,在水分胁迫下,玉米根系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和叶片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呈正相关关系,且绝大多数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此外,叶片与根系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水分胁迫导致夏玉米果穗性状恶化,经济产量大幅下降。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的减少和百粒重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素形态对番茄幼苗碳、氮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番茄幼苗生长及其根系、叶片碳氮积累动态对无机氮(NH4+-N、NO3--N),氨基态氮(Glycine)的不同响应。【方法】 采用2个番茄品种(‘申粉918’、‘沪樱932’),水培条件下设置相同氮浓度(3.0 mmol&#8226;L-1 N)的NH4+-N、NO3--N、Glycine(甘氨酸)3个处理,测定番茄幼苗株高、干物质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根系叶片碳氮含量和植株总氮量。【结果】 在无机氮(NH4+-N、NO3--N)和氨基态氮(Gly-N)存在的营养介质中,番茄幼苗在处理前期(如处理后8 d或16 d)的株高、生物量、植株总氮量等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其后则表现为NO3--N>Gly-N > NH4+-N,处理间差异显著,且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Gly-N处理显著提高了番茄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NH4+-N培养导致番茄根系活力显著下降。不同氮素形态对番茄叶片的全碳含量影响不大,而NH4+-N、Gly-N处理则显著提高了番茄根系全碳、叶片及根系全氮含量,且NH+4-N处理的增加效应大于Gly-N处理。在处理前期(如处理后8 d或16 d),植株全碳积累量表现为NO3--N>NH4+-N>Gly-N,而其后则表现为NO3--N>Gly-N>NH4+-N;植株氮吸收量均表现为NO3--N>Gly-N>NH4+-N。【结论】氮素形态不同,对植物产生的生理效应不同。氨基态氮(Gly-N)也可以成为番茄生长的氮源。不同品种对氨基态氮的吸收利用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8.
无机氮和氨基酸态氮对甜瓜幼苗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水培条件下,研究相同浓度(3.0mmol·L^-1)的无机氮(NO3^--N、NH4^+-N)和氨基酸态氮(Gly-N)对甜瓜幼苗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NO3^--N、NH4^+-N和Gly-N显著影响甜瓜幼苗的生长、根系形态和氮素吸收。与NO3^-N处理相比,NH4^+-N和Gly-N处理都显著抑制了甜瓜幼苗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不同氮素形态处理的甜瓜植株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均表现为NO3^-N〉Gly—N〉NH4+-N(p〈0.05)。甜瓜的叶绿素含量、植株平均氮素含量和氮素吸收量均表现为NO3-N〉Gly—N〉NH4^+-N(p〈0.05)。与NO3^-N处理相比,NH4^+-N和Gly-N处理提高了甜瓜根系的氮素分配比例。NH4^+-N处理显著降低了营养液的pH值,而Gly-N处理提高了营养液的pH值。不同氮素形态处理营养液pH值的变化是影响甜瓜幼苗生长和氮素吸收的重要因素。虽然甜瓜是喜硝作物.氨基酸态氮也可以成为其良好的氮源。  相似文献   
19.
3月15日,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吴金水研究员主持的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稻田生态系统持续生产力与生态功能协调机制研究,在长沙通过了由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进行的课题验收。该项目针对农业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国家重大需求,立足农学与生态学的交叉研究领域,围绕稻田生态系统生产力与生态功能协调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20.
6月23日-7月21日,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英国洛桑试验站Philip CharlesBrookes教授到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执行国际合作局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计划,并进行学术交流,完成了作物光合同化碳向土壤碳库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