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1篇
  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0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辽宁省水库鲢鳙鱼产力的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辽宁58座水库调查的基础上,根据Fuzy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筛选的结果,采取了国内外实践证明效果较好和比较流行的评估鱼产力的模型,以现实连续五年的最高渔获量和浮游生物数据作为自变量,计算了其间的相关显著程度。认为形态土壤学指数(MEI)效果最佳;形态流域指数(MDI)在水库交换率大的地区使用时,应当增加径流深度与MDI组成复回归分析。本文用形态土壤学指数和浮游生物两个变量,以吉林省高产的海龙水库对比,求出43座水库可能达到的鱼产量。高产量达100kt/km2,低产者亦在10t/km2以上。  相似文献   
82.
pH值和Ca2+浓度对日本沼虾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董双林  堵甫山  赖伟 《水产学报》1994,18(2):118-123
本文报道了不同pH值(6.5、7.5和8.5)和不同Ca^2+浓度(38.8、61.1和78.8ppm)对日本沼是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值对该虾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Ca^2+和pH值在影响其生长的过程中可能有一定的交互作用,pH值和Ca^2+对该虾生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其能量摄入量实现的,本实验条件下,该虾摄入的能量平均有15.8%用于生长,1.8%作为粪便排出体外,其余用于呼  相似文献   
83.
2002年采用PCR-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了乳山对虾养殖场1000余份样品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情况。结果显示,639例对虾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26·6%;77例蟹类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18·2%;266例浮游动物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38·3%,3~9月份浮游动物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消毒后水体中浮游动物的阳性率仍很高;30例贝类样品检测均为阴性;204例底泥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17·6%,22例抽滤海水样品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虾、蟹类在传播WSSV中起着重要作用,贝类、海水传播WSSV的可能性很小,浮游动物、底泥在传播WSSV中的作用和机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4.
莱州湾和桑沟湾养殖海区浮游植物的研究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研究了桑沟湾浮游植物的周年变动,并对中国北方两个典型养殖海湾——莱州湾和桑沟湾的养殖模式及其与浮游植物数量变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比较。桑沟湾浮游植物数量在3月份达到高峰,此时的主要物种是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Grev.)Cleve)和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等。在桑沟湾,浮游植物的群落演替不明显,硅藻在全年都是主要类群。在实验进行的12个月当中,始终都是硅藻占绝对优势,其中10个月很难见到其他藻类,只有两个月发现水中有极少量的甲藻。通过对莱州湾和桑沟湾具体情况的比较,作者发现:海带对浮游植物的压制作用强于扇贝,扇贝的代谢作用有可能促进浮游植物的繁殖。从浮游植物的年际变化也可以看出,养殖模式对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种类组成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温度对柄海鞘和玻璃海鞘食物颗粒选择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内测定了柄海鞘(Style clava)和玻璃海鞘(Ciona intestinalis)对4种不同大小藻类的选择性及温度对其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海鞘对大规格的藻类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并且其选择性不受温度的影响;柄海鞘在12和28℃时,有选择较大颗粒的倾向(φ=10.45μm),在18和23℃时,对较小规格的藻类(φ=1.49μm)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可见,在不同温度下,这两种海鞘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栉孔扇贝对藻类生长的间接促进作用,结果显示,栉孔扇贝对浮游植物有明显的促长作用,并且浮游植物的增长与栉孔扇贝的密度呈正相关,符合如下模式:Y=40.85lnX 44.87(r^2=0.979,p=0.05,n=15)。栉孔扇贝对浮游植物的促长作用随藻类种类的不同具有较大的差别,主要取决于藻类对营养盐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87.
笋秀夜蛾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笋秀夜蛾触角的外部形态.雌蛾触角具8种感器,雄蛾触角具9种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其次是腔锥形感器和耳形感器,除毛形感器外,其他感器的数量和着生部位较为恒定.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Ⅰ型、鳞形感器和B(o)hm氏感器等为雌雄触角所共有,无缘腔锥感器、双缘腔锥形感器、腔乳头感器仅雄蛾触角具有;栓锥形感器Ⅱ型仅生于雌蛾触角.触角雌雄性二型现象明显,除了感器种类、形态和表面细微结构的差异外,雌蛾触角的鞭节存在融合征状,雄蛾触角却无此现象.  相似文献   
88.
2个新的鳞翅目OR83b类化感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离和克隆昆虫触角中一类非常保守的嗅觉受体蛋白基因全序列。【方法】采用简并引物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cDNA全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雄蛾触角中扩增得到2个分别为1906bp和2483bp的OR83类化感蛋白基因的cDNA,开放阅读框(ORF)编码473个氨基酸,命名为SexiOR2和SlitOR2。通过在GenBank中进行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发现这2个鳞翅目化感蛋白新序列与已知蛾类昆虫的OR83b类化感蛋白氨基酸序列具较高的同源性。【结论】明确了所获得的2个鳞翅目蛋白新序列属于OR83b类化感蛋白。  相似文献   
89.
渔业为13亿中国人民提供了约1/3动物性蛋白质,为提高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和食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世界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我国已经开发利用了大部分适于水产养殖的水体(包括内陆)。综述了我国的水产养殖选址和养殖容量管理的现状。在我国,与水产养殖选址相关的因素包括当地陆地和水面的功能区域规划、水体和其他环境质量要求、对当地环境和社区福利的影响。目前国内存在的诸如超容量养殖、工业发展导致的环境压力和环境恶化、内陆淡水养虾的快速扩张以及水产养殖相关法律执行的困境等,是影响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此外,分析了虚拟管理工具(如数据库、模型)和生态系统方法在我国水产方面的应用及相关因素。水产养殖结构中肉食性品种所占比例的连续增加,表明我国水产养殖净产出食物的能力正在变弱,而由水产养殖自身导致的环境压力正在增加。水域区划规划实施存在问题以及水产养殖废物排放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和立法,是限制当前我国水产养殖合理选址和养殖容量管理的瓶颈,为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0.
温度对蜕壳后期三疣梭子蟹能量代谢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戴超  王芳  房子恒  董双林 《水产学报》2013,37(9):1334-1341
为研究温度对三疣梭子蟹雌蟹钙化过程中丙酮酸激酶(PK)、己糖激酶(HK)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设18、22、26 ℃ 3 个温度水平,分别在梭子蟹蜕壳后1、2、8、16 h及完全硬化5个时间点取样,测定其肝胰脏、肌肉和鳃中HK、PK、SDH的活力。结果显示:①与22 ℃条件下相比,高温(26 ℃)和低温(18 ℃)下三疣梭子蟹肌肉中PK的活力在蜕壳后1~8 h明显升高,说明高温和低温条件下梭子蟹肌肉中的糖酵解速率加大;而肝胰脏和鳃中的PK活力的峰值出现在梭子蟹蜕壳后1~2 h,表明蜕壳后1~2 h这2种组织中有较大的糖酵解速率;②3个温度水平下,梭子蟹肝胰脏中HK的活力随钙化过程的进行而降低,蜕壳后1~16 h的活力显著高于完全钙化时的活力,说明蜕壳后的梭子蟹肝胰脏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逐渐减弱,而其鳃中HK活力的变化趋势与肝胰脏中相反,说明梭子蟹的鳃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随钙化过程的进行而提高,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组织在梭子蟹钙化过程中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不同有关;③梭子蟹肝胰脏中SDH的活力在3个实验温度下蜕壳后16 h内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说明肝胰脏在钙化过程中三羧酸循环作用逐渐加强。此外,其肌肉和鳃组织中SDH的活力在3个实验温度下的峰值均出现在前8小时,并且低温(18 ℃)的峰值明显低于高温(26 ℃),说明在这段钙化时间中,相对于低温而言,梭子蟹的肌肉和鳃中有氧代谢的加强在高温条件下更显著。在钙化过程中,低温条件下三疣梭子蟹的糖酵解作用没有明显的变化,而三羧酸循环有较明显的减弱趋势,其中三疣梭子蟹肌肉和鳃中SDH的活力明显低于高温条件,表明低温确实可以延长其蜕壳后的软壳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