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61篇
  8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57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黄河流域棉区高密度垄作对棉花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垄作栽培与合理密植作为单项技术措施用于棉花生产已有较多研究报道,但两者配合运用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明确种植方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使合理密植与种植方式有机结合,实现棉花增产增效。【方法】2010—2011年以K63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在山东临清市研究了种植方式(平作和垄作)和密度(3、6和9株/m2)对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叶面积变化动态、蕾铃脱落、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平作情况下以中密度(6株/m2)的产量最高;垄作条件下以高密度(9株/m2)的产量最高,中、低密度(3—6株/m2)的产量较低,高密度垄作较传统的中等密度平作平均增产皮棉13.6%。与平作比较,垄作可增加铃数,提高早熟性,铃重随密度升高有降低趋势;垄作栽培提高了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盛铃期和始絮期高密度垄作较中密度平作的叶面积指数分别高24.2%和22.1%,烂铃率和脱落率显著降低。【结论】种植方式和密度可以单独或协同影响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产量结构,从而影响经济产量。高密度垄作是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增产的重要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92.
省级农业科研院所课题经费的变化特点和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视,省级农业科研院所课题经费呈现出资金总量快速增长、课题经费来源渠道和经费结构变化明显、经费管理办法不一、课题组织形式多样等新特点;不同程度地存在经费管理与课题管理脱节、预算编制与实际需求脱节、资产管理与财务监管脱节、项目支出与科研实际脱节等问题。基于这些变化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科研资金管理,科学编制课题预决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强化项目经费监督管理等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93.
黄河流域棉区机采棉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机采棉是指通过使用机械采棉设备取代人工采摘棉花的农业生产方式,是现代化植棉的重要内容.虽然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有50%以上的棉田实现了机械化收获,但包括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在内的内地棉区仍完全依靠人工收花,机采棉工作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直到2012年,在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的配合下,滨州市农机局和东营市农机局分别在沾化县、无棣县、东营区等建立了机采棉试验示范基地,并于10-11月利用国产3行自走型摘锭式采棉机(4MZ-3)试采成功,采净率90%以上,达到采棉机的规定标准要求,实现了内地棉区机采棉零的突破.同时,由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机采棉清选加工及附属设备,沾化县供销社负责土建和烘干设备,在沾化县建成了山东首条机采棉清理加工生产线,解决了内地机采棉的后续加工问题.本文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实践,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提出如下技术意见,供内地棉区,特别是黄河流域棉区发展机采棉参考.  相似文献   
94.
短季棉是指生育期短、生长发育进程快、开花结铃集中、晚播早熟的棉花品种类型。本文评述了短季棉早熟性的形态特征、生理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介绍了短季棉在改革优化种植制度和方式、推进盐碱地植棉、机械化植棉、棉花无膜栽培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短季棉育种研究和栽培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95.
【目的】淹水胁迫影响棉花生长发育,持续淹水可导致棉花减产甚至绝产,增强棉花适应淹水胁迫的能力对棉花抗涝夺丰收至关重要。乙烯(Ethylene)是备受关注的重要信号分子,在植物抗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缓解棉花淹涝伤害中作用和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以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K638为材料,在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试验站(山东临清)的田间电动遮雨棚内,对盛花期棉花淹水处理10 d,通过叶面喷施乙烯信号通路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1-MCP)或乙烯合成前体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ACC)抑制或促进棉株体内乙烯合成,探究了乙烯含量对棉花适应淹水胁迫的作用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与未喷施的淹水处理相比,喷施1-MCP乙烯含量降低了5.3%,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厌氧代谢酶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丙酮酸脱羧酶(Pyruvate decarboxylase, PDC)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分别降低了39.2%、37.8%、20.5%和8.2%,主茎功能叶光合速率和单株干物质质量分别提高了13.5%和3.3%,籽棉产量提高了4.6%;而ACC的效果相反,喷施ACC促进受淹棉株体内乙烯积累,乙烯含量升高了8.0%,MDA、ADH、PDC和LDH分别增加了19.5%、17.5%、11.2%和8.0%,光合速率和单株干物质质量分别降低了6.0%和7.7%,籽棉产量减少了8.0%。由此可见,降低棉株体内乙烯含量,可显著降低活性氧对细胞膜的损伤,抑制厌氧代谢有毒产物的积累,减轻淹水胁迫下棉花所受的低氧损伤,缓解受淹棉株光合生产和生长发育的受抑制程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淹水胁迫造成的伤害,是提高棉花适应淹水胁迫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6.
棉花对初蕾期物理伤害的调节补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在蕾期常遭遇冰雹所致的物理伤害,但棉花具有一定的调节补偿能力。明确棉花对不同程度物理伤害的补偿效应,对灾后棉田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以山东主栽棉花品种K836为材料,于2014—2015年棉花现蕾后第5天在山东省临清市设置去顶去叶(RTL)、去顶留1叶(RT+1LM)、去顶留叶(RT+ALM)、留顶去叶(TM+RL)、留顶留1叶(TM+1LM)以及未损伤的正常植株(CK) 6个处理,研究不同程度损伤对棉花生长发育、叶面积动态、净光合速率、生物量、棉柴比、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棉花单株干物质量, TM+1LM处理在15 DAT和30DAT(物理伤害后天数)分别比CK降低59.0%和12.1%,但在45DAT和60DAT与CK无差异;其余伤害处理在15~60 DAT均不同程度降低。叶面积指数变化动态与干物质积累趋势一致。处理45 DAT内, RTL、RT+1LM、RT+ALM和TM+RL的净光合速率均低于对照,且高峰值出现时间推迟, TM+1LM的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及高峰值出现时间与对照一致。TM+RL生物产量较CK降低18.2%,而RTL、RT+1LM、RT+ALM和TM+1LM的生物产量与CK相当; RTL、RT+1LM、RT+ALM和TM+RL的棉柴比分别比CK降低52.6%、47.3%、36.8%和23.7%,而TM+1LM的棉柴比与CK无明显差异。RTL、RT+1LM、RT+ALM和TM+RL单位面积铃数分别减少19.0%、7.2%、9.9%和15.6%,单铃重分别降低23.2%、8.9%、8.9%和19.6%,籽棉产量分别降低36.3%、17.5%、15.5%和31.9%,而TM+1LM的铃数和单铃重没有显著降低,籽棉产量与CK相当。据此,把蕾期物理损伤分为轻度损伤(TM+1LM)、中度损伤(RT+1LM、RT+ALM)和重度损伤(RTL、TM+RL),其减产幅度分别在5%以内、15%左右和30%以上。对于轻度和中度损伤棉田,宜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棉花补偿性生长,减少产量损失;对于重度损伤棉田,可以考虑改种其他短季作物。  相似文献   
97.
2014年国家取消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在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试点政策,2015年又在内地主要产棉区实施棉花种植补贴,标志着国家对棉花产业进行了重新定位。本文分析了在这一大背景下山东棉花生产面临的困境和机遇,提出了提高棉花竞争力水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8.
整枝方式与种植密度对蒜套棉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棉花抗虫杂交种鲁棉研15号(F1)为材料,在鲁西南3个不同的地点,研究了整枝方式(去叶枝、留叶枝)与种植密度(2.7、3.3、3.9、4.5万株·hm-2)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枝方式和种植密度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显著,但对棉花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3.3万株·hm-2×留叶枝、2.7万株·hm-2×留叶枝和3.3万株·hm-2×去叶枝的组合比传统栽培(2.7万株·hm-2×去叶枝)分别增产20.4%、9.2%和10%,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生物产量分别提高了13.7%、27.8%和11.6%,而经济系数只降低了5.3%、11.5%和4.5%。在维持较高经济系数和铃重的基础上增加生物产量和铃数是该3个处理组合显著增产的原因,适当提高密度并配合简化整枝是实现蒜套棉高产高效的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9.
生物降解膜降解特征及其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4种生物降解地膜1#(8μm白色)、2#(10μm白色)、3#(10μm黑色)、4#(12μm白色)为供试材料,以普通聚乙烯地膜(8μm白色)为对照,在山东临清覆盖栽培抗虫棉品种K836,对4种生物降解膜的降解特性和覆盖效果进行了试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生物降解膜的诱导期都超过50d,具有一定可控性。不同降解地膜的降解速率和强度不同,降解速率表现为1#2#4#3#,白色地膜比黑色易降解。棉花收获后,1#和2#地膜降解较彻底,而3#、4#还有少量残膜,但膜已无韧性,受外力则易碎,都能达到消除土壤"白色污染"的目标。与普通地膜相比,4种生物降解膜处理的棉花苗期干物质积累减少,生育期推迟,比普通地膜略有减产。  相似文献   
100.
为探索防治棉花烂铃的技术措施,以棉花品种K836为材料,设去下部4个果枝、行间盖膜、覆盖秸秆、喷杀菌剂、喷落叶剂及常规管理(对照)6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于 2013-2014 年在山东临清比较研究了不同措施对棉花烂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去下部4个果枝、覆盖秸秆和喷杀菌剂3个处理的烂铃数2013年减少了28.1%、36.4%和8.0%,2014年减少了14.9%、30.6%和12.4%。喷落叶剂2013年表现为增加烂铃数和烂铃率,2014年则减少烂铃数和烂铃率,2年的效果不一致。行间盖膜增加了烂铃数,提高了烂铃率。不同处理的2013年籽棉产量基本相当,2014年去下部4个果枝的籽棉产量略有增加,其余几个处理间产量无明显差异。表明,去下部4个果枝、覆盖秸秆和喷杀菌剂皆具有较好的防烂铃效果;喷落叶剂防烂铃效果不稳定,行间盖膜没有防烂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