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6篇
水产渔业   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选用12个微卫星位点对6个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家系的遗传结构和不同亲缘关系个体间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个位点在6个建鲤家系中共检测出80个等位基因和172种基因型,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等位基因6.7个和基因型14.3种;各家系平均观察杂合度(H0)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725~0.883和0.533 ~0.65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40~0.584;固定系数(FIS)计算结果表明,6个建鲤家系都表现为杂合子过剩(FIS<0);6个建鲤家系遗传分化系数(Lat)值为0.209 4,家系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458 7;6个家系中的父子间、母子间和同胞子代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333 1、0.347 7和0.318 0,没有血缘关系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635 3,且极显著大于亲子之间和同胞子代之间的遗传距离(P<0.01).本研究表明,6个建鲤家系的多态信息含量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52.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串叶松香草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选取240尾初始体重为(3.85±0.5)g团头鲂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串叶松香草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2%、4%和6%的实验饲料,饲喂8周后测定鱼体生长性能、肌肉组成、血液生化、肝肠抗氧化和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结果]研究发现,相较于对照组,4%和6%串叶松香草组的增长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降(P<0.05),6%组的终末均重显著降低(P<0.05),饵料系数显著增加(P<0.05)。在抗氧化能力方面,2%串叶松香草组肠道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脂肪沉积和代谢方面,4%和6%串叶松香草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和6%串叶松香草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串叶松香草组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和6%串叶松香草组肝脏中脂肪合成基因fas、srebp1c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同时,6%串叶松香草组肝脏中脂肪分解基因lpl、cpt1a、pparβ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应激24h后2%串叶松香草组累积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肝脏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总之,在饲料中添加2%的串叶松香草对团头鲂幼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无不利影响,并且能够提高肠道的抗氧化能力,而当添加量增加至4%和6%时会抑制鱼体生长,并引起团头鲂幼鱼脂肪沉积。[意义]本研究结果为串叶松香草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3.
在室内自然降温条件下,研究了马来西亚红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0.niloticus)致死低温,检测了在温室越冬温度(17.8℃)和低温胁迫下开始死亡时红罗非鱼血清的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当水温降到8.6℃时,马来西亚红罗非鱼开始死亡,死亡低温范围为8.6—6.4℃,半致死低温为7.6℃;8.6℃时,红罗非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FAJ)]~L酸激酶同工酶(CK—MB)5种酶的活性显著高于17.8℃时Op〈0.05),肌酐(CREA)含量、I(+浓度显著上升Ok0.05),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及Ca2‘含量小幅增加,而Na+和cr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胆固醇(CHOL)和甘油211(TG)含量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54.
福瑞鲤(Cyprinus carpio),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鲤亚科(Cyprinae)、鲤属(Cyprinus)、鲤种(Cyprinus carpio),英文名为FFRC strain common carp。它的原始亲本为选育的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和野生黄河鲤(Cyprinus.carpio haematopterus Temminck etSchlegel)。福瑞鲤体梭形,背较高,体较宽,头较小;口亚下位,呈马蹄形,上颌包着下颌,吻圆钝,  相似文献   
55.
<正>养殖水体浮游动物不仅是鱼虾的饵料,也是水体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与池塘水质、系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养殖动物的生长、池塘养殖品种的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宁夏地区在盐碱池塘中主养福瑞鲤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生物量季节变动研究,旨在对主养福瑞鲤盐碱池塘的水质科学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6.
正2017年12月14-15日,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对2017年申报的18个水产新品种进行了审定。"福瑞鲤2号"通过了审定,成为最新的鲤新品种。"福瑞鲤2号"的育种路线与福瑞鲤相同,但基础群体比福瑞鲤多1个,选育指标也比福瑞鲤多1个。两者的主要差别见表1。  相似文献   
57.
丁香油对鲤鱼和罗非鱼的麻醉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将丁香油按体积比加入水中制备成不同浓度梯度的麻醉剂,分别在不同水温下对两种大小规格的鲤鱼和罗非鱼进行麻醉试验.28℃水温时,随着丁香油浓度由0.05 mL·L-1到0.1mL·L-1、0.15mL·L-1增加,鲤鱼和罗非鱼麻醉时间均缩短.鲤鱼恢复时间增长,罗非鱼则缩短.在0.1mL·L-1浓度下,随着水温从21℃到24℃、26℃、28℃升高,鲤鱼和罗非鱼麻醉作用时间缩短.鲤鱼恢复时间增长而罗非鱼则缩短.28℃水温0.1mL·L-1浓度下,小鲤鱼麻醉时间比小罗非鱼短,而恢复时间比小罗非鱼长.结果显示,丁香油是一种高效、廉价的鱼类麻醉剂.  相似文献   
58.
为了探究长江中下游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的种质遗传现状,该研究收集了石首(SS)、长沙(CS)、瑞昌(RC)、扬州(YZ)和张家港(ZJG)的长江种群(YR,219尾),对其D-loop序列进行检测分析,并结合NCBI下载整理的珠江种群(PR,213尾)和北美种群(NA,33尾)开展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YR、PR和NA的D-loop序列中分别检测到35、96和11个变异位点,并分别界定37、62和3个单倍型。在长江中下游的5个鳙群体中,单倍型多样性(Hd)介于0.798~0.897,核苷酸多样性(π)介于0.00338~0.00653。长江中下游5个鳙群体间,RC与ZJG (FST=0.012)和CS与YZ (FST=0.018)的遗传分化不显著(P>0.05),其余群体间均存在显著遗传分化(FST介于0.031~0.125,P<0.05);群体间检测到不同程度的基因流(Nm介于3.509~39.993)。基于单倍型网络分析,长江中下游的鳙D-loop序列单倍型存在多个分支,并在群体间存在明显的共享;YR和PR的中心单倍型存在广泛共享,PR的特有单倍型均为外围单倍型,并推测NA的形成存在不同的遗传来源。基于中性检验结果,推测PR在历史上经历过种群扩张。研究表明,长江和珠江的鳙种群维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为其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9.
<正>在最初的青海湖裸鲤人工孵化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平列槽流水孵化模式,该法占地面积大、耗能高,且因受精卵为沉性卵,具有微黏性的特征,在孵化过程中卵粒易粘连结块,造成死亡,孵化率很难进一步提升。2013年,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将孵化模式逐渐改进为立体式流水孵化与圆缸淋浴转动孵化联合使用的模式,在提升孵化率的基础上,实现了优化空间、节水增效的目的(俞录贤等,2016)。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立体式孵化器与圆缸配套使用的模式,程序较为繁琐,且人力需求和生产成本较高。为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0.
福瑞鲤系列良种选育及其绿色健康养殖示范(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鲤鱼地理分布广泛,是一种世界性的鱼类。鲤鱼适应性很强,在自然水域中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主要以螺、蚌、昆虫的幼虫及水草和丝状藻类为食。鲤鱼是我国大宗淡水鱼养殖的一个重要品种,养殖范围广、产量高。由于鲤鱼种质资源丰富,加上养殖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人工和自然选择,业已培育形成许多养殖品种,而优良的品种是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自1996年首次进行水产原良种审定以来,有29个鲤鱼养殖品种获得新品种证书,包括选育种18个、杂交种8个和引进种3个,成为获得水产新品种证书最多的养殖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