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6篇
水产渔业   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TRAP标记分析8个福瑞鲤家系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福瑞鲤不同家系的遗传多样性,利用TRAP分子标记对生长速度有差异的家系(4个生长速度快,4个生长速度慢)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显示:8个家系的多态性条带数在9.41至12.00之间,多态性比率范围为52.04%~66.02%,多态信息含量为0.185 3~0.243 0,Nei遗传多样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187 5~0.241 0和0.278 0~0.351 0,其中家系85#的各遗传参数值最高,而家系74#的最低。家系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及分子变异方差(AMOVA)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家系56#与92#(Fst=0.051 6)及51#与89#(Fst=0.095 6)这2对家系间处于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0.05≤Fst≤0.15)之外,其他家系间遗传分化水平均较低(Fst0.05),群体的总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家系内个体间的遗传差异,其方差分量的贡献率达98.3%。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家系26#与92#的遗传距离最大,家系85#与89#的遗传距离最小;基于此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家系56#与74#以及家系85#与89#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聚类在同一分支上,而其他家系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研究结果说明8个福瑞鲤家系内遗传变异较大,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育种潜力,可扩大福瑞鲤的选育空间。  相似文献   
72.
为获得与建鲤增重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建鲤分子育种,实验在建鲤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基因上筛选了与增重相关的SNP位点.首先使用PCR扩增到2个建鲤FABP3基因,jlFABP3a和3b基因,两个基因均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3a和3b阅读框相似性为93%,编码133个氨基酸,相似性为94%,内含子长度和序列存在着明显差异.jlFABP3的系统进化和传统的分类地位一致.通过序列比对,在3a和3b上分别找到26和25个SNP位点.构建PCR-RFLP法检测了其中3个SNPs在建鲤群体中的分布,并与增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30G与检测群体雌、雄鱼鱼种阶段和雌鱼成鱼阶段增重显著相关(P<0.05),CC型个体增重显著快于CG型个体.G267T在5个家系中与雌鱼成鱼增重相关,在7个家系中不同基因型个体增重虽呈相同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考虑G267T和C30G位点,则发现GGCC个体在雌、雄鱼增重均最大,在雌、雄鱼中分别比GGCG个体快17%和12%.GGCC个体在实验样本中占约9%,存在着较大的选育空间.  相似文献   
73.
基于microCT扫描技术的鲤骨骼和显微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活体鲤(Cyprinuscarpio)骨结构、形态、连接、空间分布以及骨骼矿物质组成对鲤的选育、行为学研究以及肉品加工有重要的意义。X射线显微CT技术(microCT)对样品没有破坏,可实现活体检测,并能获取活体任意形态的结构参数。因此,文章通过这项技术来研究活体鲤的骨骼状况。结果显示,脊椎骨与头、尾相连,胸鳍位于头骨后,背鳍、腹鳍和尾鳍与整个脊椎骨并不相连。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厚度在腹鳍较高,头尾较低;骨表面积体积比、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间隔在头部较高,腹鳍较低;骨矿物质含量、骨矿物质密度和组织矿物质含量在背鳍最高;骨体积分数在腹鳍最高,胸鳍、背鳍和尾鳍次之,头尾较低。骨小梁厚度、矿物质含量等在背鳍、腹鳍部位较高,这可能与鲤的运动有关,而头骨表面积体积比、骨小梁数量和骨小梁间隔较高可能与头部的复杂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4.
75.
董在杰  罗明坤 《水产学报》2023,47(1):019604-019604
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是渔业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也是保障未来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水产业全球化、市场化的发展,我国种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水产育种也由传统的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发展至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和基因组编辑等精准设计育种。水产动物重要经济性状的基础研究及其遗传改良技术的创建驱动着我国水产种业的蓬勃发展,截止2022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由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就有266个,其中鲤新品种数量最多,为31个,表明鲤育种工作卓有成效。本文重点回顾了我国鲤的种质和基因组资源现状,鲤的主要品种及其育种方法;简要介绍了鲤生长、抗病、体色、饲料转化率等经济性状关联的遗传研究进展,并由此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鲤种业的发展方向和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鱼类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6.
lncRNA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一类全长超过200个核苷酸的RNA,其转录本缺少开放阅读框和保守密码子,无编码能力。lncRNA能够与RNA、DNA或蛋白质相互作用来介导靶基因的调控,可以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和表观遗传水平发挥作用。大量研究表明,lncRNA在生殖、胚胎发育、性别分化、免疫和代谢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关于lncRNA在水产动物上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国内外尚缺乏对其进行全面总结的报道。鉴于此,本文主要对lncRNA的定义及分类、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及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以后深入开展lncRNA在水产动物上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野生的黄颡鱼具有亮丽的黄褐体色,但随着现代集约化养殖的发展,鱼类摄食天然饵料的机会越来越少,鱼类体色通常发生变化,而配合饲料本身类胡萝卜素含量低,造成养殖鱼类体表或肌肉色泽变差。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黄颡鱼体色呈青灰色,价格较消费者青睐的黄褐色黄颡鱼低,其商品价值受到影响。在黄颡鱼的养殖中,可以适当添加鱼类着色剂,在提高黄颡鱼体色的同时,也提升了黄颡鱼的价值。  相似文献   
78.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利用杂种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期望从可能产生的多个复合杂交组合中寻找可能的优良组合。实验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方差组分剖分、灰色关联度、比较不同方法的预测效果对建鲤、黄河鲤、黑龙江野鲤3个鲤群体双列杂交F1代杂种优势的利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 未考虑PIT标记和考虑PIT标记时所测性状对体重影响作用不同。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2个时期的体长(体长和标记体长)对体重均有影响;(2) 不同组合、组合内家系间以及初始体重和雌性的互作固定效应显著;(3) 3种不同预测方法的分析表明,组合Hyj,Hjy和JJh可在复合育种时优先考虑。实验结果表明,杂交F1代体重与初始体重和性别(尤其是雌性)的互作、标记体长对体重的影响要在实际育种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复合杂交可提高杂种优势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79.
为了解微卫星标记多样性与鲤杂交F1体质量的关联性,本研究以2个品种鲤(Cyprinus carpio)(建鲤、黄河鲤)双列杂交F1的4个群体为实验材料,应用25对微卫星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检测不同基因型间体质量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组合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5.08~6.08,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6.8,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2~0.77,平均期望观测杂合度为0.47~0.55,平均PIC为0.42~0.49。4个鲤群体中,黄河鲤纯繁群体(Hh)和黄建杂交群体(Hj)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大(0.979 5)。基于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树显示,黄河鲤纯繁群体(Hh)和黄建杂交群体(Hj)亲缘关系最近。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微卫星座位与体质量的关联性发现,HLJ13位点在纯繁组合不同基因型之间都检测到了显著性差异,Koi42位点只在建鲤纯繁组合内检测到基因型之间的差异;除此之外,只有Koi42AA型检测到的体质量值在杂交组合Hj和Jh中显著高于亲本建鲤和黄河鲤自繁组合。以上结果提示Koi42位点可能与杂种优势相关,这为下一步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中华绒螯蟹“诺亚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又称河蟹,主要分布在长江、辽河、瓯江三大水系,其中,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以个体大、肉质美、膏脂丰满而著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是非常重要的河蟹种质资源。然而,随着我国河蟹产业飞速发展、养殖产量成倍增长、养殖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河蟹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