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水产渔业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四种金属离子对地图幼鱼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4种金属离子Na+、K+、Ca2+、Mg2+分别在单因子和双因子条件下对地图幼鱼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浓度梯度内,单因子条件下,除Ca2+对淀粉酶活性起强烈的抑制作用外,其余3种离子对淀粉酶活性均起促进作用,其中Mg2+的促进作用最强。双因子条件下,Na+和K+互作对淀粉酶的激活作用高于2者单独作用,Na+和Mg2+在一定浓度下互作对淀粉酶的激活作用高于2者单独作用,而K+和Mg2+互作则会抑制Mg2+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近岸海域褐潮频发及贝类养殖密度过大而导致的饵料微藻丰度不足的现象,以小球藻Chlorella与螺旋藻Spirulina混合藻粉、海藻酸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为原料制作成规格适中、黏性适宜的饵料微藻缓释饼,并开展了饵料微藻缓释饼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养殖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的饵料微藻缓释饼在青蛤池塘中可缓释15 d左右,相比于未使用饵料微藻缓释饼的对照组,试验组青蛤养殖池塘水体中以原甲藻Prorocentrum sp.、鼓藻Cosmarium sp.、隐藻Cryptomonas sp.和纤维藻Ankistrodesmus sp.为主的浮游植物优势种密度显著增加(P0.05),浮游植物生物最高达到15.0 mg/L;试验组水体NH_3-N含量前期(1~6 d)下降趋势明显,由0.99 mg/L下降至0.68 mg/L,后又小幅上升,对照组则变化不大;试验组间NO_3~--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O_2~--N和TP含量则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青蛤存活率、壳长、湿体质量均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本研究中制备的饵料微藻缓释饼具有较高的生态安全性,可用于海水贝类养殖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池塘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富营养化引起的蓝藻水华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蓝藻水华产生的微囊藻毒素污染因其毒性效应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研究底泥中微囊藻毒素与关键水化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本试验在蓝藻爆发盛期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养殖尾水循环渠中,设置3个采样点,每2 d采样1次,共进行10 d,分别分析底泥中微囊藻毒素(MC-RR、MCLR)含量和水化指标(TN、TP、COD)。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水中TN、TP、COD含量的变化范围依次为0.26~0.66,0.23~0.60,6.23~7.86 mg·L~(-1);MC-RR、MC-LR以及MCs含量的变化范围依次为0.53~0.86,0.01~0.68,0.87~1.34μg·g~(-1);MC-RR与TN、TP、COD正相关,与N/P负相关,MC-LR与TN、TP、COD、N/P负相关,MCs与TP正相关,与TN、COD、N/P负相关,其中除MCs与TN相关关系显著(P0.05)外,其他相关关系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4.
口服免疫灭活菌苗对锦鲤幼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锦鲤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其发育早期口服免疫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两种灭活菌苗,对幼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孵化第7天免疫的锦鲤生长至幼鱼后,仅嗜水气单胞菌组头肾指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试验组头肾指数和脾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嗜水气单胞菌组白细胞吞噬指数PI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自孵化第32天免疫的锦鲤生长至幼鱼后,头肾指数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迟缓爱德华氏菌组脾脏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吞噬百分比PP和吞噬指数PI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溶菌酶(LZM)活力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SOD活力均高于对照组,爱德华氏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嗜水气单胞菌组差异极显著(P<0.01).在锦鲤发育早期口服免疫迟缓爱德华氏菌和嗜水气单胞菌两种灭活细菌苗,可增强其幼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静水式试验方法进行了戊二醛对锦鲤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并通过组织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毒理学研究,旨在为戊二醛在高档观赏鱼类体表消毒和小水体景观维护方面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戊二醛对锦鲤的24、48、72和96 h LC50分别为0.671、0.656、0.635和0.621 mL/L,安全浓度(SC)为0.062 mL/L,药物有效作用时间约为48 h.由此推断戊二醛对锦鲤为剧毒物质.组织学观察发现,死亡鱼鳃组织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戊二醛(glutaraldehyde)对锦鲤、罗氏沼虾、铜绿微囊藻、团集刚毛藻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急性毒性效应,探讨了其在水体景观维护中的应用.结果表明,2%戊二醛对锦鲤的安全浓度为0.062mL/L,对罗氏沼虾的安全浓度为0.256mL/L,对铜绿微囊藻的安全浓度为0.006mL/L,对团集刚毛藻的安全浓度为0.02mL/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安全浓度为0.002mL/L.建议使用2%戊二醛维护水体景观的浓度为0.02mL/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了长丝鲈5种组织中与免疫学和病理学相关酶的活性。[方法]以购自小汤山水产养殖基地的17尾健康长丝鲈为试材,鲈鱼体重194.42-295.74g,体长19.24-21.10cm,检测了长丝鲈脑、肝、肌肉、肠和鳃5种组织中的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过氧化氢酶(CAT)、转氨酶(GOT、GPT)、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酶(ACP、AKP)的活性以及脂质氧化产物(MDA)的含量。[结果]长丝鲈脑组织中7种酶的活性大小为LDH〉GST〉GPT〉GOT〉CAT〉AKP〉ACP;肝组织LDH〉CAT〉GST〉GPT〉GOT〉AKP〉ACP;肌肉组织LDH〉GST〉GPT〉GOT〉CAT〉AKP〉ACP;肠组织LDH〉GST〉AKP〉ACP〉GPT〉GOT〉CAT;鳃组织LDH〉GST〉AKP〉ACP〉CAT〉GPT〉GOT。长丝鲈5种组织中,丙二醛的含量高低依次为鳃〉脑〉肠〉肌肉〉肝。[结论]该研究为长丝鲈免疫学和病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8.
Cu^2+·Zn^2+·SDS·DBS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u^2+、Zn^2+和SDS、DBS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毒性,为对虾人工育苗用水的水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Cu^2+、Zn^2+ 2种重金属离子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2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720尾凡纳滨对虾仔虾进行96h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结果表明,Cu^2+、Zn^2+、SDS、DBS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毒性大小依次为Cu^2+〉Zn^2+〉SDS〉DBS;对凡纳滨对虾仔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14、0.028、0.320、0.800ms/L。[结论]Cu^2+、Zn^2+、SDS、DBS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均随着处理浓度升高、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美洲鲥形态结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洲鲥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美洲鲥侧扁,呈纺锤形,被圆鳞;脂眼睑发达,遮住眼的一半.鳃后具4~9个黑斑;鳃耙长而细密,第一鳃弓鳃耙数27 44;侧线不发达,侧线鳞50~55枚;胃呈"Y"形,盲囊部膨大,幽门盲囊63~67条,肠不盘曲,短于体长.  相似文献   
20.
为了增加天津地区河蟹育苗的养殖效益,研究了幼体培育密度,低温、低盐度培育管理,活菌生物控制水质理化指标,浓缩鲜活藻液、轮虫及卤虫成体等鲜活饵料定时定量投喂,疾病防治等生态育苗模式在河蟹育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式育苗,育苗水质符合健康养殖要求。河蟹Z2幼体的变态率与轮虫投喂密度符合四阶函数:y=-3E-05x^4+0.0067x^3-0.4668x^2+11.726x-44.66(R^2=0.8856);河蟹Z2幼体的存活率与轮虫投喂密度符合四阶函数:y=-1E-05x^4+0.0046x^3-0.3998x^2+11.367x-44.238(R^2=0.9455)。轮虫投喂密度在20个1 ml,河蟹Z2幼体的变态率和存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