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董强 《现代农业科学》2008,(7):25-26,30
美国白蛾是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胜利油田仙河社区园林绿化工作人员利用美国白蛾在幼虫低龄期吐丝结网,群居危害的习性,调查网幕发生时间和数量,对美国白蛾虫态虫情的发生做出及时预测,有针对性的布置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2.
温室白粉虱是世界性害虫,随着冬春大棚迅速发展,长江以北各省市自1975年温室白粉虱上升为主要害虫。繁殖能力强、速度快,每雌虫产卵124~324粒,生活史经过成虫-卵-若虫-蛹四个阶段。研究发现,在山东省一年发生10代左右,其中露地6代左右,温室4代左右,世代交替,重叠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63.
64.
公猪繁殖障碍大致有3种情况:性欲减退或丧失:有性欲,但不爬跨母畜,不能交配;有性欲,但精子异常,无授精能力。  相似文献   
65.
锰是马铃薯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本试验以‘青薯9号’为供试品种,设置了0(CK)、0.05%(T1)、0.1%(T2)、0.6%(T3)、1.1%(T4)5个MnSO4浓度处理,对马铃薯幼苗期至块茎形成期进行叶面喷施,研究锰素对马铃薯叶片生理特性以及块茎贮藏期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氧化物歧化酶(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随着喷施MnSO4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喷施浓度为0.05%~0.1%MnSO4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叶片的POD活性,浓度为0.1%MnSO4促进SOD、CAT活性的提高。喷施浓度为1.1%MnSO4有利于块茎形成期根系活力(TTC还原量)的提高。就马铃薯块茎品质而言,喷施浓度为0.1%~0.6%MnSO4可有效提高马铃薯块茎可溶性蛋白、有机酸、Vc、淀粉含量,且有利于减少贮藏期其各品质的流失;而喷施MnSO4对块茎有机酸含量影响较小。由此表明,喷施0.1%~0.6%的MnSO4可提高马铃薯植株叶片生理特性,并优化马铃薯品质。  相似文献   
66.
以陕北沙区大柳塔镇的石圪台矿煤矸石废弃地为试验对象,在调查分析矿区煤矸石废弃地的现状和植被恢复存在的困难的基础上,通过基质改良、优良植物种选择、配置模式和保水防渗漏造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选出6种优良灌木树种和3种草本植物;树种成活率在80%以上,植被覆盖度达到了50%以上,土壤养分明显提高;采用在栽植穴底垫厚度10cm以上黄土或喷液态地膜可起到明显防渗漏保水效果,可显著提高植物的生长量。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在沙区煤矸石废弃地恶劣环境条件下植被恢复的适用技术,为沙区煤矸石废弃地的植被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67.
董强  王敏  毕岩君  汪瑾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885-10885
介绍了有关Rrp44和SMG6核酸内切酶活性在mRNA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Rrp44与SMG6的内切酶活性在mRNA降解中的作用,以及它们的PIN结构域与核酸内切酶活性。  相似文献   
68.
植物毒素为植物产生的能引起人和动物致病的有毒物质,给人类和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微生物降解技术是近年来消除和利用植物毒素的研究热点。文章扼要论述某些植物毒素(单宁、棉酚、生物碱、有毒甙类)的微生物降解与利用,探讨进一步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69.
犊牛消化不良,又称消化不良性腹泻,是哺乳期犊牛胃肠消化机能障碍的总称,主要临床特征为腹泻,15 日龄以内常发。病初表现为单纯性消化不良,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则发展为中毒性消化不良,出现严重的水样腹泻甚至死亡。针对病因提前进行预防是有效防控本病的关键。本文从消化不良的机制出发,结合生产实践从母牛饲养管理、犊牛接生和饲养环境、犊牛饲养管理及犊牛应激四个方面阐述生产环节上可能导致消化不良的原因,强调了母牛干奶期管理、犊牛初乳管理、饲养环境管理和防控应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0.
4只杂种奶山羊按5g/kg体重剂量投服披针叶黄华干草粉,分别于试验的第0、7、14、28、35、42天采血样作血常规、血清酶学及血清生化指标检验,并每天观察临床症状,试验结束时剖检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受试羊于试验的第30天开始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体重下降,机体消瘦,被毛粗乱,于试验的第41天出现运动异常,驱赶时突然倒地;血红蛋白含量和白细胞数升高,与试验前比较差异显著(P<0 05);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升高,与试验前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 01);血清尿素氮从第14天起显著下降,与试验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 01);剖检变化以组织器官肿大、出血为主,组织学检查以组织脏器出现空泡化为主,超微结构检查,首次观察到肝脏胶原纤维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