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5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项目课程改革的关键要素在于其课程内容的选择,制约职业教育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学生现状、师资力量、课程安排以及行业前景等。考虑到这些基本因素的影响,项目课程内容选择策略主要定位于因素分析、职业标准、工作任务以及组织方式这四个维度。  相似文献   
22.
牛白血病是牛慢性肿瘤病的一种,是由白血病病毒感染所引起,呈世界分布,病牛和隐性感染牛是主要传染源;本病潜伏期长,以3~9岁牛发病最为集中,根据临床表现症状的不同,本病可分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2种,主要表现生长发育缓慢、机体消瘦、淋巴结肿大等;本病通过加强检疫、定期驱虫、加强管理、做好消毒工作等措施能有效预防,目前该病尚无特效药物能够治疗。  相似文献   
23.
为了探明玉米雌穗挥发物组成及其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利用顶空吸附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离体玉米雌穗的挥发物组分,并通过幼虫取食选择试验测定了11种玉米雌穗挥发物在4个不同浓度下(5×10-6、5×10-5、5×10-4、5×10-3g/mL,正己烷为溶剂)对亚洲玉米螟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离体玉米雌穗中共计收集并鉴定出32种挥发物组分,主要包括绿叶气味物质、萜类化合物和脂肪族化合物。其中,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占玉米雌穗挥发物总释放量的84.40%。在所有测定的浓度范围内,β-石竹烯、十四烷表现为引诱活性,壬醛表现为驱避作用。除浓度为5×10-3 g/mL外,癸烷、反-罗勒烯、6-甲基-5-庚烯-2-酮对幼虫取食表现为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24.
在畜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专业技术教学团队的建设在畜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能带动畜牧业的发展。本文结合职业教育工作,主要论述了畜牧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与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为筛选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产卵驱避剂,利用顶空动态吸附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非寄主植物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叶片挥发物的主要成分和相对含量,通过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技术研究抱卵雌蛾对蓝桉叶片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并测定其电生理活性组分对抱卵雌蛾产卵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蓝桉叶片挥发物中共鉴定出39种物质,以萜烯类物质为主,约占挥发物总量的97.47%,其中含量最高的4种物质为α-蒎烯、反-罗勒烯、1,8-桉叶素和柠檬烯,分别占挥发物总量的44.65%、10.55%、8.16%和7.37%。能够引起棉铃虫抱卵雌蛾电生理反应的物质有12种,分别是α-蒎烯、β-蒎烯、β-月桂烯、α-水芹烯、柠檬烯、1,8-桉叶素、反-罗勒烯、4-异丙烯基甲苯、4,8-二甲基-1,3,7-壬三烯、1,3,8-对薄荷三烯、香橙烯和α-法尼烯。α-水芹烯在0.1μg剂量、α-蒎烯和α-法尼烯在1μg剂量时对抱卵雌蛾均表现出显著的产卵引诱作用;柠檬烯在100μg剂量时表现为显著的产卵驱避作用,其余剂量处理下均失去引诱或驱避效果;4-异丙烯基甲苯在1、10和100μg剂量以及1,8-桉叶素在10μg和100μg剂量时均表现为显著的产卵驱避作用。表明4-异丙烯基甲苯和1,8-桉叶素可作为棉铃虫产卵驱避剂备选物质进行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26.
以丰富度、多样性指数、昆虫总个体数、种间相遇机率和均匀度为数据指标,采用系统聚类法分 析了山西省棉田昆虫群落的时间动态,结合棉株的生理状况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并探讨了各阶段的害虫管理对策 。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明不同性别和交配状态的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对寄主植物(马铃薯)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的差异,为利用化学生态手段防治马铃薯块茎蛾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lectroantennogram,EAG),测定未交配雌蛾、交配雌蛾、未交配雄蛾3种不同生理状态的马铃薯块...  相似文献   
28.
山西省棉田昆虫群落的时间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丰富度、多样性指数、昆虫总个体数、种间相遇机率和均匀度为数据指标,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了山西省棉田昆虫群落的时间动态,结合棉株的生理状况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并探讨了各阶段的害虫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9.
作物多样性种植对农田害虫及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多样性种植在中国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利用多样性种植控制虫害成为全世界农业研究的热点之一。作物多样性种植直接影响农田害虫的发生、危害、行为。许多研究表明,农作物多样性种植,害虫数量和危害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但也有一些研究表明,作物多样性种植不仅不能减轻害虫的危害程度,甚至还会加重其危害程度。多样性种植不仅影响天敌昆虫数量,而且影响其寄生率或捕食率,并通过影响其定向行为、搜索行为、转移行为等影响其活动能力。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作物多样性种植对农田害虫及天敌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结果,并讨论了该领域研究的前景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还介绍了作物多样性种植对昆虫影响机制的7种假说(物理阻隔假说、视动反应假说、寄主植物气味掩盖假说、驱避性化学物质假说、植物气味组成改变假说、天敌假说、资源密度假说)和1种理论(适宜性/非适宜性降落理论),这些假说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阐明多样性种植对昆虫的影响机理,但是没有一种假说或理论能够全面阐明多样性种植控制害虫的生态机制。  相似文献   
30.
云南永善橘园中蜜柑大实蝇的日活动规律及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永善县对橘园蜜柑大实蝇[Bactrocera(Tetradacus)tsuneonis]的日活动规律及空间分布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蜜柑大实蝇的日活动规律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其日活动高峰期在晴天为16:00左右,阴天为15:00左右,雨天为11:00左右和14:00左右;在株高2.8 m的橘树上,2.0~2.8 m高度处诱捕到的虫量最大;蜜柑大实蝇雌虫在橘园中总体上呈聚集分布,雌虫个体之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分布主要是由自身聚集行为和环境异质性共同引起的;雄虫的空间分布主要为均匀分布,小部分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