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5篇
  10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东洞庭湖区水陆交错带的复杂性分析及防洪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水陆交错带是指内陆水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功能界面区。从结构、功能和性态的角度,分析了东洞庭湖区水陆交错带的复杂性及其与洪涝灾害的关系,提出了提高界面的系统稳定性、促使界面的湿地类型有序演化和强化界面的防洪功能等防洪对策。  相似文献   
62.
文章对武陵源区杉木林号观、松林景观、阔叶林蒂观、灌木林景观、未成林造林地景观、经济林景观、竹林景观、柏木景观、非林地景观等九种森林景观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并从森林景观的斑块形状结构、多样性与优势度、破碎度和分离度的角度,探讨森林景观空间格局与森林旅游价值的关系。分析表明:武陵源区的景观破碎化程度较低、多样性和优势度都比较高,森林景观整体观赏价值较高,极具开发潜力,并对部分地段的景观改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3.
水稻穗上不同部位籽粒垩白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研究了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稻米垩白度与垩白粒率在穗上不同部位和不同粒位籽粒间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稻穗同一部位,籽粒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二次枝梗高于一次枝梗;一次枝梗上第6粒位籽粒的垩白度较高,第1粒位籽粒的垩白度较低;在二次枝梗上,第1粒位籽粒的垩白度较低,第3、4粒位籽粒的垩白度较高;垩白粒率,一般穗下部>中部>上部;一次枝梗上第2粒位籽粒最高,第1或第6粒位籽粒最低;在二次枝梗上,一般以第1粒位籽粒最低。在0~240 kg/hm2范围内增施氮肥可以降低垩白度和垩白粒率。  相似文献   
64.
结实期土壤水势对水稻籽粒品质及其粒间差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结实期土壤水分对水稻籽粒品质的影响, 以中熟籼稻“扬稻6 号”和中熟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 在盆栽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势(0 kPa、-15 kPa、-30 kPa、-45 kPa)对水稻籽粒品质的影响, 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粒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结实期土壤水分对稻米籽粒品质有较大影响, 且影响程度因品种、粒位不同而异。与对照(0 kPa)相比, 土壤轻度胁迫(土壤水势在-15~-30 kPa 之间)籽粒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崩解值增加, 垩白度和消碱值降低; 不同粒位间比较, 土壤轻度胁迫对水稻穗上二次枝梗或同一枝梗上较迟开花籽粒的影响较大。随土壤水势进一步降低稻米品质变劣。在0 ~ -45 kPa 范围内, 随土壤水势的降低,粗蛋白含量和胶稠度增加。灌浆期土壤轻度落干(土壤水势在-15 ~-30 kPa)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65.
不同粳稻品种倒伏指数及其相关农艺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17个粳稻品种为对象,研究了水稻倒伏指数与各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粳稻品种(系)间倒伏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F=2.139,P<0.01)。粳稻品种在演进、改良进程中,稻株茎秆抗倒伏能力明显提高,抗倒性与高产性能够在较高水平上保持协调。在与倒伏有关的几个主要农艺性状中,挫折重与倒伏指数相关性最大(r=-0.7883)。单茎干物重与倒伏指数亦呈显著负相关(r=-0.4852),株高则与倒伏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r=0.5535)。  相似文献   
66.
高温热害对苏香粳3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利用中熟中粳稻苏香粳3号在孕穗至灌浆成熟期分别进行高温热害处理,结果表明:连续高温降低了苏香粳3号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且高温处理时间越长,其结实率和千粒重的下降幅度越大;处理期内日平均最高气温为37℃,孕穗至抽穗期的日最高气温高于40℃的时间达8 d,其最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达72.2%和16.2 g,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67.
"稻、虾、草、鹅"模式是利用稻虾互利共生、稻田冬季休耕的特点,在稻田养虾,待稻虾收获后,在稻田种草养鹅;是一种周年高效循环种养模式,其生产过程绿色安全、节本增效,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效益和应用推广前景。该文从田间工程设置、品种选择、田间种养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模式总结,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标记免疫分析在农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解标记免疫分析在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发展情况。本研究介绍了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以及胶体金免疫分析等标记免疫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这5种标记免疫技术的优缺点,概述了其在农药和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并探讨了标记免疫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标记免疫分析操作简便、特异灵敏、快速准确,能够为保证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今后将成为农兽药等药物残留检测的主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69.
以中熟籼稻扬稻6号和中熟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下稻米蒸煮及营养品质在穗上不同粒位籽粒间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 总体而言,穗下部一、二次枝梗籽粒的胶稠度较低,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穗中、上部一、二次枝梗的胶稠度较高,直链淀粉含量较低。在同一个枝梗上,二次枝梗上早开花的第1粒的胶稠度最高,穗子中、上部一次枝梗迟开花的第2粒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扬稻6号穗中部一次枝梗籽粒的粗蛋白含量较低,穗上、下部枝梗上籽粒的粗蛋白含量较高;而武育粳3号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籽粒的粗蛋白含量在穗上、中、下三部位间无明显差异。从不施氮到少量施氮(120 kg/hm2),稻米的胶稠度和粗蛋白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但从少量施氮(120 kg/hm2)到中等施氮(240 kg/hm2),稻米的胶稠度降低,直链淀粉和粗蛋白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70.
氯氰菊酯在露地和大棚小白菜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设施蔬菜上科学安全地使用氯氰菊酯农药,采用气相色谱和田间试验方法,对10%氯氰菊酯乳油在露地、大棚小白菜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进行了对比研究。小白菜样品采用乙腈超声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测定,在0.1~1.0mg/kg的添加水平下,氯氰菊酯的平均回收率为92.9%~106.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8.4%,最低检测浓度为0.01mg/kg。田间试验表明,氯氰菊酯在小白菜上降解较快,降解速度与其栽培方式有关,施药剂量为推荐剂量的2倍(有效成分为90g/hm2)时,在露地小白菜上的半衰期为1.856天,7天可降解90%以上;在大棚小白菜上的半衰期为2.314天,10天可降解90%以上。在有效成分90g/hm2剂量下施药3次,2次施药间隔7天,氯氰菊酯在露地栽培小白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3天,大棚栽培条件下的安全间隔期应延长至7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