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玉米EMS诱变材料的抗旱性筛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玉米幼苗期PEG干旱胁迫法,以失水速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为生理测试指标,对由玉米自交系郑58经EMS诱变选择的15个种质材料进行了抗旱性筛选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种诱变材料中,Y1010-2和Y1027-1各项生理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及其他供试材料,是抗旱性较好的2个新种质。  相似文献   
22.
基于昌7-2导入系发掘干旱胁迫下玉米产量相关QTL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昌7-2为轮回亲本,自交系郑独青为供体亲本,采用回交和定向选择的方法构建高代导入系群体。通过玉米56K芯片对极端株系进行基因分型,以IciMapping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穗重、穗粒重以及百粒重等QTL定位。结果表明,共获得分布于玉米第1、3、5、9、10共5条染色体上的10个QTL位点。其中,与穗重、穗粒重相关的各4个,与百粒重相关的2个。第1、5、10染色体上存在同时控制穗重和穗粒重的相同位点,加性效应均来源于郑独青,贡献率均在22%以上。此外,第10染色体相同位点还同时控制1个微效加性的百粒重QTL。在QTL定位的基础上,获得了多位点聚合的导入系,同时携带第1、5、10染色体上3个QTL位点的导入系,其产量性状表现优于轮回亲本昌7-2。  相似文献   
23.
以100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对2019-2020年山西榆次和太谷两地百粒重数据的测定,计算最佳线性无偏差预测值,结合均匀分布于玉米基因组的44 935个SNP标记,基于GLM模型和FarmCPU模型对百粒重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到25个与百粒重显著关联的SNP(P<2.324e-5),其中,关联位点1_274302441、1_298518163和9_32699254位于已定位粒重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的bin内。在显著SNP位点的连锁不平衡范围内共挖掘出28个候选基因,其中,GRMZM2G116640(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GRMZM2G048733(ABA受体蛋白)、GRMZM2G106424(14-3-3类蛋白)和GRMZM2G024104(谷氨酰胺合成酶)等是重要的百粒重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4.
以汤峪河渡槽为例,对新型吊杆式拱架结构的内力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与下承式桁架拱比较,具有内力分布均匀且控制性内力显著减小,无需采用预应力措施,更便于采用分块吊装拼接工艺施工;是密实砂卵石基或岩基上修建大跨度渡槽的一种经济实用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25.
源于中间偃麦草的小麦新品系CH5026白粉病抗性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5026是衍生于八倍体小偃麦TAI7045的抗病新品系,它兼抗小麦的白粉病和条锈病。温室抗性评价结果显示,无论是苗期还是成株期,CH5026对白粉病菌系E09均表现为免疫,且具有与其抗性供体TAI7045及TAI7045的野生亲本中间偃麦草相似的白粉病抗性,且CH5026和TAI7045的小麦亲本均为中、高感,表明存在于CH5026的白粉病抗性来自中间偃麦草。为进一步明确其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用高感品种(系)晋太170和CH5065分别与CH5026杂交、回交,将其F1,F2,BC1,F3群体及其双亲分别在太原温室用白粉病15号小种的E09菌系接种,并按单株调查其抗感分离之比。结果表明,F1对白粉病的感染分别为0或0;级。F2,BC1的群体中,其抗感分离分别符合3R∶1S和1R∶1S;而且在F3株系中,全抗∶抗感分离∶全感为1∶2∶1,说明衍生于TAI7045的抗病品系CH5026对白粉病的抗性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6.
HN518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以自选系H133为母本、自选系H477为父本选育出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17-2018年开展区域试验,5个试点的平均产量为9977.2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0%;2019年的生产试验中,5个试点的平均产量为9621.7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4%。其主要特点是高产、优质、抗性好,适宜山西省玉米南部复播区种植。2020年9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玉20200029。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玉米花药培养的影响因素。[方法]以5种基因型玉米为例,研究了基因型、培养基种类以及激素配比对花药诱导过程中形态变化及出愈率的影响。[结果]与YP、MS和玉培相比,N6培养基在花药培养中褐化率、膨大率和死亡率较低;先玉335花药诱导出愈率最高,为23.15%;2 mg/L 2,4-D+1.5 mg/L KT激素配比的效果最佳。[结论]该试验为玉米花药单倍体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8.
小偃麦衍生品系CH7086对白粉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7086是衍生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的八倍体"小偃7430"的小麦新品系,对小麦白粉病和条锈病均为免疫。为明确其白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用高感品种(系)绵阳11,晋太170,CH5241与CH7086杂交,将其F1,F2及其亲本分别在太原温室(用白粉病15号小种的E09菌系接种)进行了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对白粉病的感染为0级。F2群体中,白粉病抗感分离符合3R:1S,说明小偃麦衍生品系CH7086对白粉病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29.
水稻Wx基因与稻米AC、GC和GT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60个籼稻品种(或品系)和57个(G46B/D香1B)B3F5株系为材料,通过检测Wx基因型,同时测定AC、GC和GT,探讨了水稻Wx基因与稻米AC、GC和GT的遗传关系。结果AC与GC极显著负相关,且二者均与Wx基因型密切相关,Wx基因的GG型材料具有较高的AC和较硬的GC,而TT型材料具有中等的AC和较软的GC,在全部57个B3F5代株系中AC的高低和  相似文献   
30.
试验通过人工控水池栽模式对9个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进行了干旱胁迫处理,分别调查了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及产量性状等,并对其杂种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亲本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株高、穗位高和空秆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郑单7153产量最高,郑单7168的株高和产量杂种优势均表现突出。表明杂交种郑单7153和郑单7168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其亲本自交系在抗旱遗传改良方面具有较高的育种价值和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