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26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3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热应激对动物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论述了热应激对动物某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并且从血液中有关的酶、血糖、总蛋白、清蛋白等方面的变化分析了热应激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2.
多黏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Dw-6是1株具广谱抗菌活性的拮抗菌株.该菌株发酵液经热处理、固相萃取及柱层析得到了1个单峰化合物DwGPB.该化合物对蛋白酶K较为敏感,但对胰蛋白酶不敏感.对供试革兰氏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苏云金杆菌均具有强烈的抑制活性.苏云金杆菌经DwGPB...  相似文献   
53.
通过在21日龄的肉用仔鸡饲料中添加丝兰属植物提取物(其有效成分为丝兰皂角苷),研究丝兰属植物提取物对降低鸡舍中氨气浓度和提高肉仔鸡生产性能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鸡舍内氨气平均浓度为4.75mg/L,对照组鸡舍内氨气平均浓度为13.80mg/L,试验组比对照组鸡舍内氨气平均浓度降低了9.05mg/L,经t检验,两鸡舍内氨气平均浓度差异显著(P<0.05),并且试验组比对照组饲料报酬提高了8.92%.  相似文献   
54.
采用低压与稀酸相结合的方法,对羽毛蛋白质进行水解,结果表明:在压力为1.5kg/cm~2、4%HCl、浴比(羽毛重:酸解液体积)为1:5的条件下水解5个小时比较合适。羽毛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为85%,氨基氮的含量占总氮的39.4%,总氨基酸的含量为31.68%。本方法与单纯使用酸水解或高压水解法相比较,上述指标基本相似,但水解时间缩短,能源消费减少,故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5.
红细胞广泛参与机体内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具有识别、粘附、浓缩抗原、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等的能力,并且参与机体的免疫调控。本文详尽地阐述了红细胞的免疫功能,以便为红细胞免疫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葡聚糖凝胶Sephadex-25层析脱盐、DEAE-纤维素纯化等方法获得固始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再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分离,发现固始鸡血清免疫球蛋白显示两条蛋白谱带,它们分别是固始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的重链(H)和轻链(L),与已知分子量的标准参照蛋白比较,测得其分子量分别约为72000kD、30000kD。  相似文献   
57.
奶牛应激是指在饲养、生产等过程中奶牛对环境变化所发生的生理和行为上的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反映,环境应激的直接后果是奶牛生产性能的下降和健康水平的低下。目前奶牛业中普遍存在“功利”现象,即对奶牛生活、生产环境投入不够,但却要求产出量大、质量高的奶,这是十分不切实际的。奶牛尤其是高产奶牛是较为“娇贵”的生产动物,对环境要求十分严格,环境因素的不利变化必然导致奶牛的应激。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抓好奶牛应激预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就营养调控在奶牛应激中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1注意常规营养的添加动物生存和生产的物质基础来…  相似文献   
58.
动物营养生物技术是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为对象,以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为手段.开发新型的饲料资源和饲料添加剂等动物营养物质,提高饲料的转化率.最终达到节约粮食、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以及减轻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生物技术在动物营养中应用广泛。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提高饲料作物蛋白质的质量。提高饲用作物种子含油量,从而提高动物营养物质的质量;还可以利用细胞工程技术生产动物营养物质,利用酶工程技术提高动物营养物质利用率,利用微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动物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59.
罗斯及印第安河鸡在胚胎第3d的混合胚中出现LDH_(1~3)3种同工酶(3条区带,梯度凝胶电泳),或LDH_(1~4)4种同工酶(6~7条区带,等电聚焦电泳);第7d检出心肌、胸肌和脑的5种同工酶(LDH_(1~5),5~7条区带);第12d检出肝脏的LDH_(1~5)5种同工酶(8或15条区带).组织LDH同工酶区带数随发育过程明显增多,同种鸡同一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LDH同工酶活性变化相差显著或极显著.在相同发育时期,印第安河鸡胸肌和肝脏的LDH_1相对活性均明显高于罗斯鸡(P<0.01).两种鸡心肌、胸肌、肝和脑组织LDH同工酶的等电点主要分布在pH6.0~8.2内.  相似文献   
60.
转基因技术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近20年来国内外转基因技术在促进动物生长,改善畜产品品质、抗病育种及转基因动物体系开发等动物生产领域的应用进展情况进行了评述,指出了转基因技术用于动物生产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今后如何加强转基因技术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