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9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围绕着列宁关于加强社会主义企业经济管理的有关思想,着重分析认识了列宁关于国营企业如何扭亏为盈思想的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主义企业必须扭亏为盈,二是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和科学技术素质的重要性,三是企业必须尊重和充分满足企业职工的个人物质利益,四是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劳动纪律和责任制。这是国营企业扭亏为盈必不可少的因素,这些因素的解决,最终要靠人来完成,所以重视和开发人力资源的作用是企业扭亏为盈的根本。  相似文献   
22.
采用含毒介质法分别测定玉米穗腐病菌禾谷镰孢菌和拟轮枝镰孢菌对9种药剂的敏感性,在田间进行防治玉米穗腐病的药效试验,综合评价化学和生物药剂以及不同施药处理对玉米穗腐病的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9种药剂在一定浓度下对玉米穗腐病均有毒力作用,10%苯醚甲环唑、70%甲基托布津对禾谷镰孢菌毒力较强;70%甲基托布津对轮枝镰刀菌毒力较强,10%苯醚甲环唑次之。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防效为92.3%,5%井冈霉素为80.64%;且先接菌后喷药的防治效果优于先喷药后接菌处理。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了阿维菌素与氯氰菊酯混配的一种新剂型品种——2.4%微乳剂,简述了该剂型的特点、贮藏稳定性、质量指标及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微乳剂成本低、药效好、使用安全、具有良好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小麦苗期抗旱相关形态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系统研究小麦苗期形态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并筛选有效的抗旱性指标,使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28份小麦品种苗期干旱胁迫下的苗高、最长根长、根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根鲜重、根干重、叶片数、根冠比等9个形态指标与抗旱系数的关联程度,并以所得加权抗旱系数对各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各形态指标与抗旱系数的关联度依次为:叶片数(0.817)>苗高(0.766)>地上部干重(0.746)>地上部鲜重(0.729)>根数(0.699)>根干重(0.688)>根鲜重(0.681)>根冠比(0.645)>最长根长(0.399).研究还表明,9个形态指标可分为叶片相关因子、地上部生物量因子和根部生物量因子三大类,地上部生物量因子的关联度大于根部生物量因子;不能只通过差异显著度检验来判断某一指标是否可以用作抗旱性鉴定;聚类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各小麦品种的地域分布.因此,进行小麦品种苗期抗旱性鉴定时,应加强对地上部形态指标的选择和鉴定,以提高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   
25.
为了更好地选择杨树优良品种进行推广栽培,通过调查不同品种的树高、胸径、成活率、保存率、干型、冻害、虫害7项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16种抗虫杨在中龄期的适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6种抗虫杨的适应性综合评价结果排序为北抗16-22>08-09>中林315>08-03>天黑>08-08>中林2005>北抗16-27>08-02 >08-07>京2>京6>Simplot>北抗16-8>08-14>DN-34。北抗16-22在中龄期保存率高、年生长量大、抗虫性强,各个方面均表现最优,应作为本区域的主推品种,可进行大规模造林。08-14成活率和保存率均最低,且易感病;DN-34保存率低,冻害严重,年生长量最低,这两个品种不适于在当地大面积推广。中林315、08-03、08-08、中林2005、北抗16-27、08-02可适当推广栽植。08-09和天黑成活率及保存率高,年生长量也较大,但易感染虫害,在侵害初期要早预防、早治理,不要把虫害带到造林地,否则容易导致相互感染。  相似文献   
26.
啶磺草胺对新疆主要小麦品种乙酰乳酸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田常用除草剂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WG)作用靶标为乙酰乳酸合成酶(ALS)。通过研究不同品种小麦的ALS对啶磺草胺WG的耐受性,确定啶磺草胺WG对不同品种小麦的安全浓度,筛选耐药性较好的小麦品种。利用室外盆栽法,将用清水浸泡24h的小麦种子播种在花盆里,待幼苗长至3~4叶期后,喷施不同浓度的啶磺草胺WG,施药5d后提取各处理小麦ALS酶并测定其活力。结果表明:啶磺草胺WG的用量为11.25g/hm~2时,对各品种的ALS酶活抑制率与其他处理用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高于11.25g/hm~2后,不同浓度对小麦的ALS酶活抑制率间无显著差异(部分品种存在差异),表明啶磺草胺WG在盆栽试验中对小麦的安全用量应低于11.25g/hm~2,最高不能达到13.5g/hm~2。在施药用量为11.25g/hm~2时,耐药性较好的小麦品种为‘新冬20号’‘京411’‘中优9507’‘济麦22’‘藁城8901’‘伊农16号’‘新冬36号’‘99AR144-1’,其ALS酶活性出现升高现象。啶磺草胺WG在小麦田施用时应严格控制其用量,建议田间用量应不超过13.5g/hm~2。对于敏感品种应适当减少用量并配合保护剂使用,对于敏感性较高小麦品种应更换其他安全药剂,以防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27.
以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体系北抗杨家系6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片饱和鲜重、干重及叶面积,分析了北抗杨家系6个无性系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的差异,探讨了6个无性系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叶面积、叶长、叶周长为北抗16-4>北抗16-17>北抗16-18>北抗16-8>北抗16-22>北抗16-27,叶宽为北抗16-4>北抗16-17>北抗16-18>北抗16-27>北抗16-8>北抗16-22,叶长宽比、叶形指数为北抗16-4>北抗16-18>北抗16-27=北抗16-17>北抗16-22=北抗16-8。北抗16-27、北抗16-17、北抗16-18、北抗16-22、北抗16-8、北抗16-4比叶面积分别为(21.156±2.540)、(19.454±1.059)、(18.514±1.215)、(17.596±1.512)、(16.787±2.677)、(16.778±1.296)m^2·kg^-1,叶干物质含量分别为(221.963±6.467)、(220.104±5.854)、(225.956±5.409)、(244.393±11.469)、(242.057±9.251)、(235.088±9.618)mg·g^-1。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指数函数y=ae^-bx表示。干重与比叶面积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性函数y=ax^-b表示。干重与叶面积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性函数y=ax+b表示。北抗16-22、北抗16-8、北抗16-4的适应性优于北抗16-17、北抗16-18、北抗16-27,建议今后该区防护林体系的更新可优先选择北抗杨家系中的北抗16-22、北抗16-8、北抗16-4。  相似文献   
28.
乌兰布和东北部典型土地利用的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采样、室内样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3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地(耕地、林地、荒漠灌丛)的土壤养分特征,并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机质含量、全氮、全钾、全磷分别为8.02±4.35、0.34±0.14、0.37±0.09、16.10±2.04 g·kg-1,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为18.48±8.27、3.76±0.89、135.04±83.35 mg·kg-1,pH值为8.8±0.20; 土地利用方式对有机质、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影响显著(P<0.05),对全氮、全钾影响不显著(P>0.05); 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排序为荒漠灌丛(0.443)>林地(0.409)>耕地(0.312), 荒漠灌丛与林地的土壤肥力为中等级水平,而耕地的肥力为低等级水平。荒漠灌丛与林地比耕地有利于土壤保肥。  相似文献   
29.
种子形态学性状对种子植物繁衍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比叶面积反映植物截获光能的能力,这二大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及自身调控机制。以天然沙冬青种群为研究对象,沿270-50mm年降水梯度,测量分析了6个分布区内的标准株的种子和叶片。结果表明:6个自然分布区的沙冬青种子长度、宽度、体积、表面积及千粒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种子长宽比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种子体积变异程度最大,且种子多项形态指标的协同作用显著,说明种子通过调节大小和性状间的最优组合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不同区域的环境因子中仅年平均降雨量对沙冬青比叶面积的影响显著,且随着雨量的增加,比叶面积呈增大趋势,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沙冬青种子各性状与比叶面积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但仅种子长度与比叶面积的相关性显著,说明植物的资源营养生长和种子繁殖生长的时期本身不完全同步,两者间的权衡关系体现了沙冬青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30.
董雪  刘梦  赵献林  冯玉梅  杨燕 《作物学报》2017,43(6):829-838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约占小麦种子贮藏蛋白的三分之一,对面团延展性和食品加工品质有重要影响。普通小麦近缘种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Glu-A3位点特异性引物对野生二粒小麦、栽培二粒小麦、硬粒小麦及野生一粒小麦共计9份材料进行Glu A3-1、Glu A3-2、Glu A3-3基因扩增和鉴定,各发现5个等位变异,共计15个单元型;其中,有2个等位变异含有9个半胱氨酸残基,可能属于优良品质亚基。对小麦近缘种中这些Glu-A3位点等位变异的鉴别,进一步完善了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构成,并为小麦品质育种中亲本的选择提供了相应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