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1篇
综合类   49篇
畜牧兽医   38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8 毫秒
31.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A-FABP和CAPN1基因在‘黑羽番鸭’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mRNA表达规律.结果显示:在胸肌中,A-FABP基因在2周龄时表达最高;在腿肌中,A-FABP基因在8周龄时表达量最高.在胸肌、腿肌组织中A-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大致为2~4周龄下降,4~8周龄上升,8~13周龄再次出现下降,公母鸭的变化趋势一致.在胸肌、腿肌中,CAPN1基因在2周龄时表达量最高.在胸肌组织中,CAPN1基因mRNA的表达量在2~10周龄之间下降,10~13周龄上升.在腿肌组织中,CAPN1基因mRNA的表达量先下降,后上升,最后再次下降.  相似文献   
32.
分子生物芯片分析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已被美国科学促进会列为1998年自然科学领域十大进展之一。对疾病的诊断、预测、药物筛选,基因测序以及在农业、环境保护、司法鉴定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继大规模集成电路之后的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科学技术革命。最初的生物芯片是指基因芯片,  相似文献   
3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1~70日龄扬州鹅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抗氧化功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扬州鹅公鹅28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鹅。A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B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 mg/kg丁酸梭菌(有效活菌数为3.0×10^6 CFU/g),C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 mg/kg枯草芽孢杆菌(有效活菌数为2.0×10^7 CFU/g),D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 mg/kg丁酸梭菌+250 mg/kg枯草芽孢杆菌。试验期10周。结果表明:1)B、C和D组总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组总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B、C和D组空肠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C、D组血清和回肠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组空肠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组空肠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组回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C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C和D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组回肠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及二者混合制剂可提高肉鹅总增重、空肠脂肪酶活性及抗氧化功能,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更好地改善肠道形态。  相似文献   
34.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苜蓿草粉对四季鹅生长性能、体尺、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和肉质性状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15日龄四季鹅256只(公母各半),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添加10%、20%和30%苜蓿草粉。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鹅。饲养至70日龄时,测量其各项体尺指标,每个重复选取4只鹅屠宰取样,测定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及肉质性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苜蓿草粉对四季鹅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料重比、体斜长、龙骨长、胫围、半潜水长、胸宽、胫长、屠宰率、半净膛率、胸肌率等均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20%和30%苜蓿草粉显著提高了鹅的胸深(P<0.05),添加30%苜蓿草粉显著降低了鹅的全净膛率(P<0.05),添加10%苜蓿草粉显著提高了腿肌率(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苜蓿草粉组腹脂率均显著降低(P<0.05),肝脏指数、空肠指数、回肠指数以及盲肠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但胸肌、腿肌的滴水损失同时也提高了(P<0.05);10%、30%苜蓿草粉组十二指肠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在日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可改善四季鹅的屠宰性能(增加胸深、提高腿肌率、降低腹脂率),提高器官指数(肝脏指数、十二指肠指数、空肠指数、回肠指数以及盲肠指数),但会提高胸肌和腿肌的滴水损失;且添加过多的苜蓿草粉(30%)还会显著降低全净膛率。综合考虑,四季鹅日粮中以添加10%苜蓿草粉为宜。  相似文献   
35.
利用TCA-丙酮沉淀一裂解液溶解法提取朗德鹅肝脏蛋白质,然后采用常规双向电泳技术对提取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利用PDQuest软件分析电泳图谱,统计蛋白质点及比较凝胶重复性.试验得到(712±15)个蛋白质点,蛋白主要集中在pI 4.0~7.0和43.0~97.4 ku,重复胶的匹配点数为694个,蛋白质点匹配率为96%,蛋白量的相关系数为0.875.本研究建立了朗德鹅肝脏蛋白双向电泳技术,双向电泳图谱中蛋白位点的分辨率和重复性较高,为进一步研究其蛋白质组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生长激素基因(GH)在黑羽番鸭群体中的多态性,并分析GH基因与黑羽番鸭体重、屠宰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在GH基因第1内含子上发现了G945A,T1039G共2个SNP,形成了CC型、CD型、DD型3种基因型,群体纯合度为0.5036,多态信息含量为0.3732。在黑羽番鸭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中,CC型公鸭体重在不同周龄时处于最高值。在13周龄屠宰时,公鸭CC型的宰前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腹脂重、腺肌胃重显著高于CD型和DD型(P0.05),CC型心重显著高于CD型(P0.05),CC型、CD型、DD型3种基因型间屠宰指标百分比无显著差异(P0.05)。母鸭所有指标在3种基因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些关联分析表明C基因可能是公鸭早期增重的有利基因。  相似文献   
37.
以太湖鹅为材料,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该群体Myo G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SNPs与体重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Myo G基因第1外含子的108位碱基发生了C-T突变,形成了HH,HI,II 3种基因型。H等位基因频率为0.3271,I等位基因频率为0.6729。太湖鹅群体纯合度为0.5598,多态信息含量为0.3422。太湖鹅初生重在不同基因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早期生长过程中,太湖鹅II型体重在不同周龄时处于最大值,杂合子HI型处于中间,HH型最小。在10周龄时,公鹅II型、HI型的体重差异不明显,但均显著高于HH型体重;母鹅II型体重显著性高于HH型,HI型体重与HH型、II型体重并无显著差异。这些关联分析表明I基因可能是太湖鹅早期增重的有利基因。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索利用小群繁育技术进行水禽品种资源保护的效果,为保种机构创新保种方法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国家级水禽基因库(江苏)中保存的金定鸭、山麻鸭、荆江麻鸭、广西小麻鸭、攸县麻鸭等5个蛋鸭品种为素材,采用小群繁育技术进行保种,并开展连续两个世代的生产性能测定。【结果】在同一品种内,两个世代间近交系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生长速度整体上未发生较大波动,体斜长、胸深、胸宽、龙骨长、骨盆宽、胫长、半潜水长等体尺发育指标差异也不显著;在繁殖性能方面,也发现运用小群繁育技术进行资源保护其世代间差异不明显,较完整地保持了蛋鸭品种的繁殖性能。【结论】以小群繁育技术开展水禽品种资源保护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9.
真空喷涂技术可以满足水产料高油脂添加的需求。PTZL真空喷涂机液体添加量大,最高液体添加量为36%;喷涂均匀性高,喷嘴位置布置合理,油脂在料流最薄处与物料接触;出料门密封可靠,更换维护方便;良好的工艺流程有助于喷涂机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40.
以28日龄太湖鹅为试验素材,采用地面平养、高床养殖和发酵床养殖3种模式进行饲养,探讨不同养殖模式对体重、体尺和肠道指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养殖的鹅体重高于其他两种养殖模式,在70日龄时不同模式之间差异不显著,在100日龄时发酵床养殖的公鹅体重显著性高于其他两种模式。除发酵床养殖的鹅胫围、胫长显著性低于地面平养外,其他指标在不同饲养模式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除少数指标外,发酵床养殖鹅肠道指标高于其他模式,大部分指标显著性高于地面平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