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林业   5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5种不同无性系光皮树实生苗、嫁接苗的生长量,根皮率与枝皮率及叶片解剖结构分别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实生苗的形态结构与嫁接苗的形态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实生苗与嫁接苗的株高和地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嫁接苗的根皮率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叶片解剖结构与生长势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2.
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rman设计及响应面法对芽孢杆菌T3—4的产脂肪酶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适C、N源分别为麦芽糖、蛋白胨+硫酸铵,碳氮比为1∶3。其最适产酶条件为:七水硫酸镁0.05%,蓖麻油1.5%,蛋白胨0.75%,磷酸氢二钾0.1%,麦芽糖0.5%,硫酸铵0.3%,pH值6.5,接种量10%。在此条件下,发酵脂肪酶活力可达805.836 U/mL。  相似文献   
63.
高产脂肪酶酵母菌株的分离筛选及紫外诱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定向分离法从市场购得的苹果、梨、葡萄、面粉、酒糟、啤酒花等6个样品中分离出7株产脂肪酶菌株:曲霉1株,酵母6株.其中从面粉中分离出来的菌株MF具有较高的酶活力,粗酶活力达29.17 U·mL-1,经初步鉴定为假丝酵母(Candida sp.).对该菌株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可知:该菌的最佳碳源是1%的10: 1(m/V)的酵母膏+乳化液;最佳氮源为2%的3:1(m/m)玉米粉+蛋白胨;培养的最适初始pH值为8.0,最佳培养时间为72 h,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佳反应时间为30 min.优化后的酶活力达41 U·mL-1,比优化前提高了40.5%.对MF菌株进行初步紫外诱变处理,突变菌株酶活力70.83 U·mL-1,比未处理的菌株的脂肪酶活力提高了105%.  相似文献   
64.
麻疯树籽油提取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麻疯树(JatrophacurcasL. )为大戟科麻疯树属多年生落叶小乔木,是一种理想的野生木本油料和药用树种,种仁含油量 50% [1]。麻疯树籽油可做肥皂和润滑油,还可提炼为生物柴油,能形成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储备 [2]。开发麻疯树这种高产能源作物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超临界CO2、微波和超声波诱导萃取是当前先进的植物油提取工艺 [3~5]。本研究试图通过对超临界CO2 萃取麻疯树籽油的均匀设计试验、微波和超声波诱导萃取正交试验,探明影响麻疯树籽油提取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为更好地开发利用国内现有的油料资源及改进萃取麻疯树籽油…  相似文献   
65.
【目的】了解湖南不同白檀优株果实油脂组分的遗传变异特征,选育优良新种质。【方法】对收集于湖南的30份核心种质资源,应用索氏抽提法和气相色谱技术,对果实油脂及脂肪酸组分和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白檀优株果实油脂均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5种组分,各脂肪酸组分含量与变异程度均存在差异,其中,亚麻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29.21%),棕榈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13%);2)油脂含量及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含油率与棕榈酸呈显著正相关,与亚油酸和亚麻酸呈显著负相关;棕榈酸和油酸呈显著负相关,亚油酸和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呈显著正相关;3)油脂含量及其组分与叶果表型相关性分析表明,含油率与叶长、叶柄、叶表绒毛、叶缘、果穗宽、果实大小均呈极显著相关,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与叶片大小、叶表绒毛、果穗大小均有显著相关性;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湖南30份白檀核心种质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为高棕榈酸类群(高饱和脂肪酸组)、类群Ⅱ为高油酸类群(高单不饱和脂肪酸组)、类群Ⅲ为高亚油酸和亚麻酸类群(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组)。【结论】湖南不同白檀优株果实油脂组分及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6.
油料植物白檀不同居群的物候期与形态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白檀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野生资源的筛选、优良种质资源的保存及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比较形态学方法,观测并分析了不同居群华白檀植株的物候期及其相应的形态变化情况,并对其物候指标与种苗的主要立地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月底植株开始进入萌芽期,4月中上旬进入展叶期,随着叶的展开,新枝及花序开始生长,5月下旬开始进入结果期,10月上旬果实完全成熟;不同居群白檀植株的萌芽、展叶和开花期相差5~10 d,结果期虽然起始时间有差异,但是果实成熟期基本一致;不同居群的物候期相同的白檀植株其外部形态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展叶期的形态差异最为明显;不同居群植株的物候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持续时间和器官大小及各器官之间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7.
湖南一期长防林碳汇量及生态经济价值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湖南省长防林效益定位监测站为基础,在全省一期长防林内根据不同的地质、土壤及不同的林分类型分别设立固定样地和半固定样地,通过定位研究和面上调查.对湖南一期长防林碳汇量及生态经济价值进行了研究。1991~2002年湖南一期长防林总碳汇量约为1012.86万t;湖南一期长防林生态经济总价值约150.16亿元/a,其中直接经济价值约4.96亿元/a,占总价值3.3%,间接经济价值约145.2亿元/a,占总价值96.7%。  相似文献   
68.
通过资料查阅、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围山白檀资源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的白檀集中分布在海拔1 200m以上的黄棕壤地带及高山草甸区,通过根蘖繁殖和鸟类传播两种方式进行自然繁衍;光照强度、土壤表层保水能力和肥力是白檀自然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该区域白檀单株产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59.14%,最...  相似文献   
69.
以乌桕优株1年生子代幼苗为材料,对其生长特性及光合指标日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优株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均呈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其中6号乌桕为中光合速率、低耗水、高水分利用型;12号为低光合速率、低耗水、低水分利用型;13号为中光合速率、中耗水、低水分利用型;21和23号为高光合速率、高耗水、低...  相似文献   
70.
本文对绿玉树经不同诱变途径获得的材料进行了抗寒性研究,通过观察其形态结构、叶绿体、线粒体等超微结构及测定膜的透性变化,了解绿玉树形态结构、细胞结构与抗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会使植物在形态及细胞结构上发生相应的变化;经60Co-γ辐射或EMS诱变处理后用HYP筛选出的突变体和经秋水仙碱处理获得的多倍体的抗寒性较强.这对抗寒性育种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